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初年,与辽国军队作战的宋军中有一位统帅级的人物名叫潘美。这个人物,在一些戏曲小说中是以反派角色出现的.戏曲小说中称他为“潘仁美”。直至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潘美是个奸臣.而且是陷害杨家将致杨老令公杨业于死地的卑劣小人.  相似文献   

2.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守旧派代表人物林纾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新文化人士。小说的主人公“荆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一个迷恋旧文化、手握重权的军阀政客徐树铮?小说是在暗指?是在求援?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人活在世上,就是哭哭笑笑。起初,我对这句话理解不深。随着人生阅历的渐长,我才逐渐琢磨出这句话的味道。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就会明白,每天不是有人在笑,有人在哭吗?但人在官场的哭与笑,就有学问了。为了官场的顺畅,讨好自己的上司,有的人本不想哭,可看到别人哭,他也装作很伤心的样子;有的人本不想笑,看到别人笑,他也装着乐……这些违背自己意愿的哭笑,都是人性的弱点在人际交往中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渴望手里有钱,甚至把钱看得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应…  相似文献   

5.
代表人物:毕福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金牌栏目《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成功案例:上世纪80年代,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回到地方,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四元钱报了名。结果不言自明,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近千名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笑到了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若知道就招一个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  相似文献   

6.
蒋光慈,安徽大别山区人,祖籍六安县徐集。1921年生于山区今天金寨县白塔畈一个轿夫家庭,乳名小巧子,学名用过蒋如恒、蒋宣恒,还有侠生、侠僧、光赤等诸多笔名。中学时,他曾是陈独秀、胡适、章士钊、柏文蔚、苏曼殊等名师的学生,在莫斯科留学期间,瞿秋白教过他俄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大将萧劲光、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任弼时等人,  相似文献   

7.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大吃一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处事沉稳独断;有人说他暴虐,处事专制独裁。不论是褒是贬,总之是个有主见能决断的人物,怎么会一生受制于人?我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传闻,先入为主;或者迷信旧说,人云亦云。应该以史实为根据。如果探讨史实,从他的身世与经历入手,就会发现他一生确有许多受制于人之处。一场阴谋中的一枚棋子秦始皇与秦国的王室并没有血缘关系。他是韩国大投机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生母是赵国女子,邯郸的歌姬。我丝毫也没有在出身上轻视秦始皇…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笔者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化人,广为搜集、考证了100多个个案实例,包括他们的个性人格、经济状况等。其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清末的旧式文人,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罗振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擅长“瞒和骗”,这是当时官场的怪现状。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了敢于“揭露真相、追求真理”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文化人,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相似文献   

9.
京剧人物脸谱漫谈之四──盗世奸雄曹操霍建瀛本期小插页上的京剧脸谱,介绍的是三国时的魏武帝曹操。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中,逐步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公元196年,他把汉朝的末代皇帝弄到了自己的地盘──今河南许昌...  相似文献   

10.
人物     
《中国残疾人》2014,(8):12-12
关于残疾人的人物报道,很多年前我曾向一位老领导发过牢骚:“为什么都是写成一个模样出来见人呢?”他听了哈哈大笑。说:“‘见人’这个词用得好。”  相似文献   

11.
晚清和民国笔记中有许多李鸿章出访欧美的笑话,这些笑话极尽讥讽嘲笑之能事,给人的印象是,李鸿章完全是个昏庸无能的酒囊饭袋。对此我曾感到疑惑。作为“清国第一人”,李鸿章何至低能如此?近读《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疑惑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2.
谁没有秘藏?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单位都有一些值得自傲的东西。 那天,和北京市宣武区区长王刚先生坐到一起。他说,北京市旧时有四处带戏楼的名宅:和坤恭王府,湖广会馆,安徽会馆,正乙祠。其中三处坐落在宣武区。湖广会馆早已修好,并巳对外开放营业。安徽会馆原是清朝李鸿章的住宅,现正在腾退修缮之中……  相似文献   

13.
孙健敏 《现代领导》2009,(11):24-24
公仆型领导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大家来说也不会陌生。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王进喜到任长霞,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人物仆常熟悉,特别是中年这一辈,我自己就是在这些人物的影响下长大的。从我懂事开始,受教育就是在接受这些人的思想,听这些人的故事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时代不断有新的模范人物、榜样人物出现,我看到讴歌他们的电视剧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11,(3):79-8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赵彦铮(民盟内蒙古区委原宣传部长、代秘书长。民盟中央学委会委员、内蒙古统战学会理事)贵刊是我多年一直订阅的杂志,越读收获越多,同时我还将一些好文章推荐给文友,如关于陈独秀、蔡元培、张东荪、林希翎等历史人物的文章。每期的重点文章我还要做摘要。  相似文献   

15.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向他问道:“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  相似文献   

16.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6,(19):50-50
王远斌这些年搞了些花样儿。比如那个“一笑三声”制度,要求民警接待群众时要有微笑,群众来时有问候声.群众咨询时要有回答声.群众离开时要有告别声。“一笑三声”几个字朗朗上口,念着念着就让民警记熟了。但也有些人发杂音,说王远斌搞的是花拳绣腿.整些好看的花架子蒙领导的。王远斌脑壳有点方.神经不会拐弯儿。他笑,说我才不管别人啷个嘀咕,花架子就花架子嘛,只要管用就行。  相似文献   

17.
速读     
《人民公安》2008,(9):9-9
“我怎么能饰演他.武大郎太丑了,我这么帅气,合适么?是谁这么缺德推荐我演绎这么一个人物?我非得找他们算账不可。” ——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潘长江坦言最喜欢的人是武大郎.因为“这个人物老实善良.讨人喜欢”。但当有网友推荐他在新版《水浒》中饰演武大郎一角时.潘长江立即发出抗议。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诚心诚意地相信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情舒畅。可是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使别人心情舒畅。我每遇到一个人,都试图想象出从此人身上觉察不到的一个迹象:使我感到我重要!我会马上对这一迹象作出反应,这样,奇迹就出现了。但是,有些人十分自私,他们意识不到别人也希望自己感到重要。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排长队等候接见,当我最后同公司的销售经理握手时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情景。我相信,那位销售经理是不记得这件事情的;实际上,他也许从未意识到他是怎样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客观。对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看法比较一致。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学术界基本上抛弃了以下三种观点:其一,陈独秀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钻在革命队伍里的“蛀虫”,当然不能与马克思主义者相提并论;其二,陈独秀从来就没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或改良主义者;其三,当时的陈独秀开始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但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他只是具有初步共产主…  相似文献   

20.
瘦竹 《小康》2012,(12)
正美学大师朱光潜与胡适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也许因为他只是个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一个本分的教书匠,很少陷入论战,所以与胡适、鲁迅、林语堂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相比,他的名字要暗淡得多。但只要对他的身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他也像林语堂那样,学贯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