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向的《说苑》、《新序》中有许多识贤得贤用贤的故事和独到之论,其中船夫固桑关于“健羽”和“细毛”的妙喻和齐桓公在选贤任能方面的经验教训,尤令人玩味,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3.
喜鹊当枝     
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在《说苑》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更为“六正六邪”:  相似文献   

4.
“绝缨”这个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某目,楚庄王宴请群臣,日暮酒酣,大家都醉了。忽然,殿上的火烛灭了,有人偷偷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然后对庄王说:“刚才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赶快点烛看看这家伙是谁。”可庄王反而宣布说:“大家要尽兴饮酒,谁的帽缨不扯下来,表示他还不够快活!”  相似文献   

5.
各级干部如何防腐保廉?我认为汉朝光禄大夫刘向在《说苑·至公篇》中所说的“治官事则不营私家”,至今仍耐品咂,很有古为今用的价值。为官者一手托两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一个是所管辖的大家。当官不是当苦行僧,对小家不能一点儿不顾。但顾小家必须公是公、私是私,而不能搅和到一块儿。否则公私不分,治官事而营私家,不仅会因私家分心走神,牵扯“治官事”的精力,更可怕的是极易以权谋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倘若如此,势必危及社稷,失去民心,因此也就与起码的官德相悖了。封建社会官民对立,有识之士尽管呼吁,但真能为之者寥…  相似文献   

6.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7.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说古论今话勤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古论今话勤俭蔡德贵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尚书》中,就明确提出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思想。《大禹谟》篇指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君陈》篇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又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儒家经...  相似文献   

9.
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的故事。田忌由于同相国邹忌闹矛盾,就离开了齐国逃到了楚国。  相似文献   

10.
严婷 《当代党员》2007,(9):32-35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探险后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到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等地考察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然后,他写了一本震动世界的著作《世界是平的》。而今,如果弗里德曼来到位于中国西部的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他会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11.
赵映林 《唯实》2022,(8):89-92
方孝孺(1357—1402),明初一代大儒,杰出思想家。他在认真总结历代王朝兴亡规律基础上写下的10篇《深虑论》,反映了其对历史、政治、经济、法治、人才等问题的认识。其中,《深虑论》的一、三、七3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对王朝兴衰的认识;九、十2篇则集中反映了他对用人之道的思考。方孝孺的文章,论析透彻精辟,行文高屋建瓴,气势磅礡雄迈。《明史》说他“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党史纵横》2008,(12):59-60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正红旗一个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尤擅表现老北京下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及悲惨命运,他用那支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舍小说语言极其精练、考究,正如老舍自己所言“什么字都须想好久”,既保持了他自己所特有的诙谐风格,又不滥用幽默,还保持了字正腔圆的北京风味,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腔有涧地朗诵,这种文字读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老舍先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4):67-67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在博览的同时,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周恩来在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后,将其与孟子的思想进行对比,于1915年秋天在《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与?》一文中写道:国家适值存亡之秋,如何拯救中国,有的主张“必自正人心始”。有的则主张“国富则民必强。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4,(2):47-47
“与时俱进”一词并非中国现成用语,而是由中国古语“与时偕行”“与时并进”等词语演变而来《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释《周易·乾卦》中的“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注曰:“偕,俱也。”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相似文献   

16.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17.
周妈的故事     
张鸣 《廉政瞭望》2012,(15):48-48
周妈者,湘中名士王闽运之老妈子也。一个能干、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没名,有姓。王大名士老年丧偶,却一直未能续娶,起居之事,全仗周妈。当时上海的《时报》刊有《周妈传》,说王闽运若无周妈,“则冬睡足不暖,日食腹不饱”。而天津的《益世报》则刊登王闽运言日:“周妈,吾之棉鞋大被也。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多少有点夸张.但大体不差。在长沙的时候,有人说,连拉屎都得周妈给他拿手纸。在某种意义上,周妈不仅是女佣,还是王大名士的枕边人,同时,也兼着王家的管家和王闽运的秘书。据王自己说,他的藏书凌乱,东一本,西一卷的。作文时需要考证引用,需要哪本书,学生找不到,周妈一检即得。这么说来,周妈还粗通文墨。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青年报》曾连续栽文,一说花钱发表论文是大学“公开的秘密”;又说在河南许昌.花钱买驾照成了“公开的秘密”此后,又看到《新快报》说:“新瓶装旧酒”使药品降价成为“空降”,  相似文献   

19.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新湘评论》2014,(23):42-45
毛泽东曾明确表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著作,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但有三本书例外,是他喜欢的,即《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联共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联实在紧密,恩怨复杂,毛泽东实际上读了不少他的著作,但下功夫琢磨的,也确实是这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