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1年的最后一天,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历经三次审议之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其中有关老板"跑了"可找民政部门申请救助的规定,让不少农民工倍感"贴心",这将帮助他们走出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获赔难造成的困境。过去的2011年,是社会保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构筑一张保基本、惠民生的"安全网"提供了法律保证。回放这些镜头,可以切实感受到,回应民意,关注民生,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近年来国家立法工作最具暖意的篇  相似文献   

2.
201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后,地方立法日益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是继续走过去偏重体例完整的立法之路,还是更多地采取问题导向的简易立法体例?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的商品包装物减量立法,本着"有几条立几条"的原则,开始了上海地方立法"简易包装"的新探索。同时,这次简易立法还以实践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我国法律体系形成后,法律的制定机构特别是人大,如何把提高法律规则的制定水平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社会规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在社会规则体系中越来越超越和取代道德、习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社会情势的微妙变化,带动舆情民声的涌动,进而推动法律法规完善的过程,作为"倒逼式"立法的基本范式,2010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堪称"倒逼式"立法的成功范例。这些年,一起起职业病防治事件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4.
黄武 《浙江人大》2011,(Z1):32-34
2011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回顾"十一五",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地方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5年来,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提高,着力更新地方立法理念、转变地方立法内容、创新地方立法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立法新路。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有三个亮点:一是着重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秉承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重的立法理念,是本世纪我国人权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体现宪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有三个亮点:一是着重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秉承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重的立法理念,是本世纪我国人权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体现宪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没有一部单独且系统的法律,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送达一直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作为程序正义的重要体现,贯穿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始终。但是,由于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效制裁措施不明确和执行机制运行不顺畅,"送达难"问题普遍存在。深入剖析司法实践中"送达难"的成因,从立法、制度、社会管理等层面解决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送达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今后地方立法重点将转向社会管理和关注民生,还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地方立法的"升级换代"。盘点2011年度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规草案15件,通过10件,涉及社会民生类的立法占据多数"席位",聚焦民生、关注社会领域立法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主线。同时,"成熟几条立几条"、"直面矛盾焦点不回避"的理念贯穿立法始终,使得所立的法规更管用、实施更有效。本文择其要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关于"见死不救"的讨论,在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反观历史,在我国古代法典中已有关于"见死不救"的立法。通过对历史上的"见死不救"立法及其法律实践的梳理与分析,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法制资源,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于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律师法,扩大了执业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权利,从理论上解决了律师执业中"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的三大难题.从立法机关的立法理念上来讲,这次律师法修改,是一种刑事诉讼理念上的进步,赋予了律师与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更加平等的权利,给予了律师以充分的法律信任,表明律师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待遇在不断提高,他们将在刑事诉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人大工作是我公务员生涯的最后一站,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8年1月,其中5年从事地方立法工作,担任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等职。立法过程漫长而短暂、忙碌而充实,终生难忘。立法人的工作状态立法是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或修改法律规范的活动。立法本质上就是建章立制,既为国家和社会生活定章程,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宏伟目标,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树立立法机关的权威,发挥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立法职权、主导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近八成的法律、法规是却由作为执法机关的行政机关起草的。人大"难主导"立法原因何在?一是制定和执行立法规划、计  相似文献   

13.
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要求我们转变立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切实改变立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坚持"开门立法",扩大公众参与。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在省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府立法是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适应经  相似文献   

14.
媒体搜索     
《人民政坛》2012,(2):4-5
立法职业病防治法修订据新华网北京2011年12月31日电,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司长高世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职责。高世民说,这次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的特点,就是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了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当中的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5.
毛磊 《楚天主人》2013,(4):21-22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仅仅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中国立法实现了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华丽转身。过去五年,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被融进了每一部法律之中。过去五年,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成为人大立法最鲜明的主题。随着民意的深度介入,一部又一部法律精品问世。  相似文献   

16.
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苏晓云主持会议张岱梨刘友凡出席会议4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北法制建设,关键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下,突出实用、实施、实效,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地方特色,不片面追求数量,更不要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立法。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吴邦国委员长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了我省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之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围绕新时期地方立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2011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其中全国人大及兄弟省市区地方人大有关探索值得借鉴和参考。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地方立法重点。全国人大有关领导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既注重通过立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注重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有的地方提出,地方立法要从重管理逐步向重权利保障转变,从以经济立法为主逐步向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和其他立法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是庞德社会控制论法学的主要思想。该思想具有强调法律的"强力"、法律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控制手段的理性化等特征,实现了社会学与法学的交融,对美国的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庞德的这一思想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党中央领导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慈善法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将社会参与扶贫济困救灾作为重点,同时把促进教科文卫体和环保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一个多年误解的提法立法究竟有几道程序,人们的看法可能不尽一致,但对"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法律的公布"这个提法,不少人的认识倒是奇怪的一致。《中国立法制度》一书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立法学总论》一书也认为"公布法律是立法程序中必须不可少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写道:"因此,法律的公布也就成了立法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立法学原理》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过程中的第四道程序";《立法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