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2.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1936年初解散,前后历时6年,但其筹创及影响,远胜于此,称“左联十年”.“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对中共的全面清洗和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5.
70年前,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文化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的文化“田剿”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了,在世者已为数不多。在“左联”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国家文科基地福建师大中文系拜访卢豫冬教授。这位当年以“旅冈”、“宗珏”为笔名活跃在左翼剧联战线上的老作家,其传奇经历反映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持续达10年之久的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党史教学和研究中,很少涉及党领导的文化战线的斗争。即便提到左翼文化运动,也往往着眼于1930年“左联”建立之后,而大革命失败后至“左联”成立前的文化斗争情况,却被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左联”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文化工作。鉴于此,本文拟对“左联”成立前即从1927年底至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从成立到解散中共对左联的领导从原则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常常是直接周详、无微不至的。因此,中共的政策、策略的发展变化,很快就会在左联得到反应。同样,左联的得失成败,也往往能从中共找到源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左联从成立、转折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正确处理文学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造社、太阳社与中国共产党了解左联史的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起始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后期,也就是中共中央要求创造社、太阳社停止…  相似文献   

8.
曾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常委秘书长的徐懋庸,是在1938年到延安以后开始同毛泽东交往的。1936年,因“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等问题,徐懋庸写信给鲁迅,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鲁迅接信后,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严厉批  相似文献   

9.
马宁是如今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左联”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在厦门集美学校就学时,马宁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流亡马来西亚,曾任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宣传委员、马来亚反帝大同盟宣传部长、马来亚普罗艺术联盟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0.
姚辛 《党史文汇》2007,(7):42-44
左联在1932年(上) 国难当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愤怒了!上海人民愤怒了!左联盟员们愤怒了!1932年1月17开,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文化界反帝抗开联盟、各界妇女反日救国联盟等200多个团体和大中专学校、各界市民2万余人在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上海市民大会。左联部分盟员代表出席大会,会上传达了1月14日上海各界抗日会联席会议通过的“反对政府出卖东三省,不承认任何密约和协定”等13项决议;会场上举行了异常热烈的民众演讲,冯雪峰也跳上讲台发表抗日演说。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左联代表全都参加,楼适夷和杨骚打着旗帜走在队伍前面。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12.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13.
孟超创作昆曲《李慧娘》 昆曲《李慧娘》是作家盂超根据明代周朝俊所著《红梅记》中有关李慧娘的情节创作的。孟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开始活跃于中国文坛。曾与蒋光慈、阿英等人一起创建文学团体“太阳社”.后来“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参加“左联”的都是中国知识界最优秀、最先进的人。为什么“左联”能吸引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我想正是因为“左联”那种昂扬向上的斗志和争民主、争自由的精神。当年参加“左联”的作家,现在还活着的已经不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卢豫冬教授是其中一位。《福建党史月刊》今年第7期发表高风颂的《一位“左联”战士的风雨人生路》,对卢豫冬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大会中有没有中国人参加?回答是肯定的。据史料记载,1919年3月2日至6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有两位中国代表列席参加了大会,并享有大会发言权,他们就是刘绍周、张永奎。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刘绍周和安恩学列席了大会,并享有大会发言权。刘绍周成为共  相似文献   

16.
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简称"沙驼"),是由"左联"成员肖之亮发起成立,后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抗日救亡文艺团体. 1935年夏,"左联"成员肖之亮由上海回到贵阳,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贵阳女子师范学校、贵阳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积极开展进步的话剧活动.1936年1 2月,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正式成立,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多人.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除了武力的角逐,还有来自意识形态领地的相互争夺,从当时中国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来看,马列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革命意识形态是适用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观、阶级斗争观进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中共党人、爱国的知识分子之后,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分野趋于明显,1930年在中共的带领下成立了"左联","左联"无论在政治斗争还是文学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左联”成立后,鲁迅就通过它与党中央保持密切联系。1934年,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转移,冯雪峰、瞿秋白等“左联”领导人先后去了江西中央苏区,鲁迅与党中央的关系一时中断。留在上海代表党中央指导白区工作的是中央特科。原“左联”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吴奚如调到中央特科,担负了中央特科和鲁迅z间的联系的区尚。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巴桑睾虑自迅先生的人留至主,*采民证党中央汪辜的顺利完成。经O全忠警虑,吴奚如选择了胡风作为地导冒进联系工作的“机要通讯员’。吴奚如认为一则胡冈政治上司靠,二则地S鲁迅关系囹田,不会sl起…  相似文献   

19.
正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收了日伪在长春设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的设备器材。8月下旬,中共长春市委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组织原"满映"进步职员张辛实、马守清等人,组建了"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并于9月上旬,由张辛实领衔将两个联盟合在一起,成立了"东北电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黄埔军校等成立的青年军人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出有会刊《中国军人》。自1925年2月创刊到1926年3月,共出版9期。其中1925年11月20日出版的第8期发表了《惠州战役日记》一文,作者署名“铁血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