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NF-kB的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核因子-kB(NF-kB)在心肌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血0.5h,1h,2h,4h,8h共6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NF-kB阳性着色,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心肌缺血30m in,心肌细胞核出现散在NF-kB阳性染色;缺血60m in,心肌阳性染色细胞核增多;4h达高峰;8h组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则的阳性单位:缺血2h、4h、8h分别为20.042±1.084、22.028±3.452和20.524±1.595;正常对照组未见核阳性反应。结论大鼠心肌缺血8h内,心肌细胞核NF-kB阳性染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对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VEGF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人体心脏标本VEGF的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 :心肌梗死组 2 4例心脏标本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均可见棕黄色VEGF强阳性染色 ,有些胞浆也呈阳性 ,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 ;在可疑梗死组 2 1例中 ,19例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强阳性 ,2例为弱阳性 ,未见阴性 ;在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仅 1例见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散在棕黄色VEGF弱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VEGF阳性指数 ( 0 3 0± 0 10 )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 ( 12 46± 3 2 6,P<0 0 1)和可疑梗死组 ( 11 70± 3 5 6,P <0 0 1) ,后两组之间阳性指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定量检测心肌局部VEGF的表达可望作为因早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性猝死死后诊断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猝死心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在心肌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收集不同案例心肌蜡块分为疑似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早期梗死组)20例、心肌梗死猝死组(心肌梗死组)15例、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对照组1)10例和正常心肌组(对照组2)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观察心肌胞核和胞浆中HMGB1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算HMGB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用SPSS 13.0对表达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HMGB1在四组心肌细胞胞核中表达均呈阳性;早期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胞浆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1和对照组2胞浆呈阴性。各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3031±0.0557、0.3195±0.0523、0.0252±0.0030、0.0207±0.0029,早期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阳性反应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HMGB1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15例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设为实验组),取其咽喉部及肺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超敏SP法染色,观察P物质染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分析;20例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尸体相同组织作为对照。两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实验组咽喉组织充血、水肿,复层扁平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均呈棕黄色染色,固有层内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染色变浅;对照组咽喉复层扁平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几乎不着色,固有层内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仅有少量棕黄色染色(实验组平均灰度值113.78,阳性信号面积均值17795.75;对照组平均灰度值104.63,阳性信号面积均值8953.50)。实验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呈深棕黄色染色,粘膜肌层染色变浅;对照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几乎不着色。(实验组平均灰度值136.32,阳性信号面积均值17194.84;对照组平均灰度值96.52,阳性信号面积均值8416.75)。计算各组的阳性指数PI,咽喉分别为50.62±10.04和23.42±6.84;支气管分别为58.60±12.3和20.31±5.6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可能为过敏性休克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VEGF免疫组化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肌梗死灶边缘为甚 ,阳性表达率为100 %。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心脏标本仅有2例心肌局部散在有VEGF弱阳性表达 ,其余为阴性。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冠心病猝死组阳性指数为13.68±2.73 ,对照组为2.05±0.84 ,两组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 ,VE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冠心病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病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肌及传导组织内3种蛋白的变化与SMDS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及传导组织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染色变化,探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死后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SMDS及冠心病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22例SMDS例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的肌动蛋白缺染17例;血浆白蛋白染色阳性18例;纤维连接蛋白染色阳性15例。并发现在SMDS中,8例有CCS严重病变。结论 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血浆蛋白、肌动蛋白改变与SMDS密切相关,部分SMDS病例死前存在早期心肌缺血或梗死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星形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的脑干样本,分别在其中脑、脑桥及延脑相同部位取组织作GFAP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并对GFAP阳性物最密集视野做图像分析。21例非颅脑损伤或脑部病变死亡者的脑干作对照样本,所得图像参数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星形细胞的GFAP阳性染色在中脑、脑桥及延脑三个部位分布不等(P<0.05),延脑>中脑>脑桥;损伤组则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GFA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三个部位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死后96h后解剖者,损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伤后30min内死亡者,损伤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干星形细胞GFA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对法医学鉴定原发性脑干损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咽喉肺组织中P物质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法医学鉴定的诊断指标。方法制备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P物质浓度;免疫组化SABC法和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对咽喉和肺组织的P物质免疫反应进行染色观测,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含量(87.70pg±7.60pg/μl)相比,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中P物质含量 (131.01pg±18.93pg/μl)增加,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呼吸道内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实验组咽喉和肺组织PI值分别为63.59±14.51和55.98±14.8,对照组咽喉和肺组织PI值分别为33.32±8.04和20.51±6.76, 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P物质在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浓度增加和呼吸系统组织中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可能有助于过敏性休克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染色变化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分2组(A和B组)检测20例心肌病猝死者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并与14例非心肌病猝死者(C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结果扩张型心肌病(DCM)猝死组(A组,11例)心肌Cx43染色明显减弱,阳性着色斑点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分布不均,有的呈散在颗粒状;其它类型的心肌病猝死组(B组,9例)亦见类似变化;非心肌病猝死的对照组(C组,14例)未见明显变化。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A组与B组和C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平均光密度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减弱,尤以扩张型心肌病明显;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变化可能与其猝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破裂与非破裂管壁的病理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教研室1999年~2001年尸检1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破裂组)和8例主动脉夹层因其它疾病死亡(未破裂组)的尸检案例资料,应用W e igert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壁结构,CD68着色及MMP-9活性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W e igert染色显示,两组管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均有较明显的分离、断裂或消失,但破裂组病变程度比未破裂组更重。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68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33±0.750,未破裂组为0.617±0.674;MMP-9活性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24±0.541,未破裂组为(0.651±0.98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MMP-9活性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管壁的病变程度及破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询原癌基因c fos蛋白产物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SD大白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3 2只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现 :在缺血 3 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再灌流区心肌细胞有部分细胞核 ( 3 7 76%± 9 66% )呈弱阳性着色 ,而在缺血 6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心肌细胞核 ( 4 0 3 4 %± 3 3 2 % )呈棕褐色阳性染色 ,但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 ;HE染色无明显改变。提示c fos蛋白免疫组化对显示实验性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min再灌流 30min后 ,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 ,散布于心肌全层 ;缺血 6 0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 ,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 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 ,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been a puzzling problem in forensic practice.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fibronectin (FN) was perform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34 autopsy hearts to determine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technique. Five cases of defini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howed positive FN staining of cardiomyocytes; of 18 cases where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suspected, positive FN staining of cardiomyocytes was found in 15 cases, but no such staining was seen in 11 non-cardiac death controls. The results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ositive FN staining in cardiomyocytes is a reliable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all cases in this study were autopsied between 8 h and 4 days after death and 5 cases had been fixed in 10% formalin for over 10 years. FN immunohistochemistry still gav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hose cases. It seemed that FN was not affected by postmortem autolysis and formalin-fixation and could be used in routine forensic practice, especially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染色对冠心病猝死(SCD)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用兔抗人FN多克隆抗体对人SCD心肌、颅脑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进行FN-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产物面积定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16例心肌组织内FN大量沉积;颅脑损伤致死组心肌细胞内FN染色阴性,病毒性心肌炎致死组部分心肌细胞内FN阳性;3组心肌细胞内的阳性反应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猝死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143.28±8474.92;颅脑损伤致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27.99±105.04;病毒性心肌炎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83.53±1219.91。结论冠心病猝死者心肌FN免疫组化检测可为死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6项免疫组化指标的死后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维连接蛋白 (Fn)、纤维蛋白原 (Fg)、补体 (C5 )、肌红蛋白(Mb)、肌动蛋白 (HHF3 5 )、结蛋白 (Dm )等 6项免疫组化指标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 ,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Mb、HHF3 5、Dm的缺失面积和Fn、Fg、C5的阳性反应面积 ,并对 6项免疫组化指标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心肌组织 4℃放置 1~ 2d ,Dm、HHF3 5、Mb染色均匀 ,未见明显缺失 ;放置 3d以上 ,即可见Dm、HHF3 5、Mb明显缺失 ,且随放置时间延长 ,缺失面积逐步增大。缺血心肌组织随放置时间延长 ,Dm、HHF3 5、Mb的缺失面积逐步增大 ,Fg、C5、Fn阳性反应面积逐渐减少 ;放置 14d以上 ,Fg呈阴性反应 ;放置 2 1d以上 ,C5呈阴性反应 ;放置 2 8d ,Fn仍呈阳性反应。正常心肌组织放置不同时间 ,均未见Fg、C5、Fn阳性反应。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反应面积逐步减少。结论 Dm、HHF3 5、Mb的稳定性最差 ,易受死后自溶的影响 ,只适用于新鲜尸体 (死后 1~ 2d) ;Fg次之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7d的尸体 ;C5较好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14d的尸体 ;Fn稳定性最好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2 8d的尸体。  相似文献   

16.
早期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尸检心脏标本,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研究。其中尸检及组织学证实心肌梗死5例,其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阳性。冠状动脉有硬化或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可疑心肌梗死18例,其中15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非心性死亡对照组11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NF-κB p65)在心肌早期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例)、早期心肌缺血组(14例)、心肌梗死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的心肌细胞胞浆内及细胞核内均出现NF-κBp65的表达,且早期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表达强度无差异。结论NF-κBp65可以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