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剧变的核心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内部出了问题.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改革中.以“民主化”、“公开性”为口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偏离进而放弃,既有苏联历史原因,忽视了理论教育.也有领导人缺乏共产主义信仰。我们要注重汲取苏联的沉痛教训,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听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同志讲苏联的“电视”。我问:“啥是电视?”他说:“克里姆林宫在开会,几百公里外的工厂就能看见。”我吓了一跳,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技术,能让人的眼睛看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之外的东西?难道世上真有千里眼吗?整个世界都像在玻璃缸中一样,不管远近相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3.
亲近俄罗斯     
在中国,中年以上的人几乎都有苏联情结,苏联的电影、歌曲依然令他们回味。“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这样辽阔广大……”就是一首上个世纪50年代流行中国的苏联歌曲,正如歌中所描述,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这片浑厚、辽阔的大地上有着数不尽的迷人风景。  相似文献   

4.
高锡嘏 《春秋》2010,(3):42-44
老济南是指我所能记忆和听说的那个年代.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人们常说的看戏或听戏.指的都是京戏。看其他的戏则直称其名,如“看河南梆子”、“看蹦蹦(即评剧)”等。更老的人则把京戏称之为大戏.因为那时最大的戏院只演京戏,不演其他戏种。老济南对京戏的情结.虽比不上京、津、沪那么有名,但在各省中还是很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孙静 《现代领导》2009,(6):11-12
上海地质松软.造地铁就像“豆腐里打洞”。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曾断言,在上海修建地铁,犹如在宇宙中找个支点翻转地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世博会前.上海将有11条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网络线路总长420公里.车站280座.配属运营车辆400列(2500辆)。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地铁施工中建设者的努力、技术难关的突破是分不开的.老百姓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地铁施工工程给周围的居民暂时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有效化解城市建设中的涉民矛盾,切实保障民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开展地铁、  相似文献   

8.
齐人 《春秋》2013,(3):4-8
上世纪70年代.“主席像”曾经是每个城市最常见的建筑。几乎每个广场、每个机关、丁厂、学校,都有一尊伟岸的毛泽东塑像。“主席像”成了那个时候的城市地标,以“主席像”为背景,摆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Pose,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最多的合影。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因赫鲁晓夫在畜产品问题上的急躁冒进和瞎指挥,苏联接连上演粱赞事件和新切尔卡斯克事件,让人哭笑不得又扼腕叹息,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黄牛”,是时代的产物,解放前兑换银元的人可谓“黄牛”的前身。解放后,至少从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就早已有了“黄牛”。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人称之为“打桩模子”,90年代开始渐渐地叫“黄牛”。刚有交通卡时,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中国.正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房产巨子、网络精英们激流勇进.引领风骚。这是一个讲求速度的年代!诚如比尔·盖茨曾经预言:“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现的年代.那新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序言     
周毅之 《群众》2009,(11):4-5
碧溪,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苏南长江边一个封闭落后的穷乡村。80年代初,碧溪农民敢为人先.大胆发展社队企业.闯出了“离土不离乡,亦工又亦农”的“碧溪之路”,在全国引起极大影响,《人民日报》曾经在头版专门报道了碧溪农民的创新实践。当时到碧溪参观的各级领导与媒体记者达十几万.对推进我国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3.
阎安 《广东民政》2010,(6):18-18
20世纪60年代草原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上海汉族孤儿.用无私的母爱,含辛茹苦地把这些“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20世纪90年代广东热心人士组建了“草原爱心助学团队”,资助内蒙古3000多贫困儿童圆了上学梦。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20岁的知青孟建柱来到上海长兴岛的前卫农场,13年后。从一个拖拉机手.当上了上海“前卫农场”场长。1986年,孟建柱离开农场,先后任上海川沙县委书记、嘉定县委书记。一位和孟建柱同在“前卫农场”工作过的人说,盂“没有官架子。说话时笑眯眯的,声音不大。细声慢气,人也很瘦,像个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1956年,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错误。60年代,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对毛泽东来说,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10,(5):66-67
7月29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宣布了一个令国际经济界瞩目的消息:俄计划在2011年至2013年间对11家“重量级”国企和国有银行进行部分私有化。这将是苏联解体后俄政府的又一轮大型国企私有化进程,其规模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私有化”,有专家将其称为“私有化2.0版”。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就业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里出现的一种就业现象提出的概念。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概念.目的是为了解决部分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当时体制的原因,它没有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的重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上海通过扶持非正规部门就业来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队士兵大多出生于90年代。在互联网上.“90后”被标上这样的性格标签:“叛逆放纵、崇尚自我、随心所欲”。而他们在部队接触的班长.大多都是“80后”.“80后”的班长们在部队工作的时间长.通过部队的教育培养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心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宋庆龄、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志同道合的革命挚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邓演达曾被斯大林钦点为中共总书记,宋庆龄则作为第三党的头面人物,上了《工人画报》的封面。当年,他们曾在苏联共同酝酿成立“第三党”,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80年末90年代初的新战士的个性特点、理想追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来到部队后.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新战士一时间很难融入到部队的集体生活当中.甚至在思想观念、处世方法、心理变化等有许多与部队“不合拍”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