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有其内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机缘,这具体体现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揭示。其中,对东方社会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社会,特别是领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历史和独有特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展开社会批判、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和推进。列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思想是在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揭示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社会具体实践的统一中,他找到了理论的突破点。无论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实质,科学判断社会发展的辩证性质,还是积极探索过渡时期的社会结构,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规律观的创立是历史观上的大革命,它在三个方面实现了革命性变革。第一个变革是批判了“历史无规律论”和“先验规律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个变革是否定了“外在规律论”,揭示了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变革是否定了“机械决定论”和“历史预定论”,阐明了社会规律的丰富内涵和辩证性质。既强调了历史必然性,又肯定了人的主体性;既阐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又指出了社会规律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因而它决不是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歪曲的那种“机械的历史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分析和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东方国家走上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和理论进展 ,揭示了传统东方法律文化所固有的三条逻辑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社会法律的运用进行了现实的透视并从文化的视角入手进行了分析 ,指出应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法律 ,才能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本土法律资源的合法化 ,最终在这种纵向与横向的嬗变中为中国法律文化找到最佳的坐标。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若干争论。其中,马克思所说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俄国社会;俄国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列宁对俄国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后发展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一个按比例发展的问题,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为我们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新的素材。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不断追求理论水平的深化,把研究放在更高的范畴,对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答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结晶所在,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等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其理论研究的基点,考察与揭示了个体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有三个特点: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是实践;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存在物;有着许多人的需要。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的主体性培养为基础;以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为现实目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关于东方社会的性质、结构、现状和前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学说,广泛地渗透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更应立足当下,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反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取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我们党的建设理论中这样充分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还是第一次,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创新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它揭示出:在人类社会漫长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等原因,劳动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来说,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运用了唯物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批判分析的方法。具体来说这些方法论包括:社会存在论、实践论、人的主体论、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一般与个别相统一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是将这些方法论运用到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这是一个极具实践性的重大理论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历史的眼光和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回答在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化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完全撇开和完全照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批判是站在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高度,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资本运动蕴含贫富“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彰显了历史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特质;从现实逻辑来看,马克思深刻剖析资本内在逻辑导致的发展悖论,并且展望未来,设想将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内在统一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是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也是实践层面规律的揭示,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路构思、价值诉求等提供了方法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尹汉宁 《理论前沿》2002,(11):21-22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笔者认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回答这个问题,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研究并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要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时空条件1.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揭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对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评价,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实践论提哥为“生产力标准”,以此纠正了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实践”与“生产力”割裂的这一偏离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根本缺陷,从生产力标准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和生产力标准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内容。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在发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大致经历了早、中、晚和恩格斯独立阐发东方社会理论四个发展时期。1853年之前只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观;1853年至1873年,马恩对印度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村社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1873年至1883年,马恩在科学地扬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从而使其东方社会理论基本成型。1883年后,恩格斯又结合马克思逝世以后十多年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思考。通过历史镜像的还原,可以看出马恩东方社会理论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其清晰而严密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