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军队党的生活》2010,(6):85-85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其社会成分而言均属于知识分子。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场布置简朴,气氛庄重.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与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未出席此次会议.7月30日,会场引起敌探的注意,在王会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的建议下,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时政宽带     
年代党员成分情况1921年全党57名(一说7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皆是知识分子1923年全党427名党员,工人党员164名,占38%。五大前后总数57967,工人占50.8%,农民占18.7%,知识分子占19.1%,中小商人占0.5%,其它成分占7.8%。六大前后总数40000,工人占10%,农民占76%,其它占14%。七大至1949年底总数448.8万,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其它占13.9%。1956年总数1250.4万,工人占8.…  相似文献   

4.
刘泽君 《红岩春秋》2011,(1):2+81-F0002,F0003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  相似文献   

5.
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变化 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无产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但是,党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建立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党的一大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只有1人。从党的“一大”到“四大”,党把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而出现了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变化,即由革命知识分子向工人分子的变化。党在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建立起了工人中的党小组和支部,领导工人进行革命斗争扩大了党在工人群众中  相似文献   

6.
会议的代表和选举组成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一大代表选举产生了3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二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5名正式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本刊自第一期至第六期连载了纵观中共一大代表人生道路的《大浪淘沙话沉浮》。由于一大召开时,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有其他重大活动不能分身,而没有到会。因此本刊七、八两期将拿出一定篇幅,分别介绍李大钊、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重大贡献以及生平简要。  相似文献   

8.
李汉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俊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中共一大就是由他积极召集,并在他哥哥李书城家里召开的,如今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当时被称为“李公馆”。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局工作。可李汉俊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知,还同张国焘产生了矛盾,书生味十足的李汉俊一气之下离开了上海,去了武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都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南陈北李”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南陈”(陈独秀)和“北李”(李大钊)虽然都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他们是党的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回首90年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从一叶扁舟开始的。当年嘉兴南湖游船上的十几个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然而,当我们由衷赞叹党的伟大光荣的历史航程时,也对其中的一些历史悬疑产生浓厚兴趣:为什么毛泽东的入党时间在中共一大之前?为什么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如何看待中共...  相似文献   

11.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包惠僧身份特殊:他是唯一一个由陈独秀个人指定的代表,而非由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产生的。包惠僧何以得到陈独秀如此器重和信任?探索两人的人际交往和思想联系,很有意思。他们从素昧平生到一见如故的师生;从彼此之间无话不谈的同志和战友,到大革命失败后都离开了党的事业而走上了不同道路的朋友。正是由于两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造就这—"大事变"的一些历史人物,如"南陈北李",又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早已广为人知。而对周恩来在建党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则暂付阙如、知之者不多。事实上,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一样,周恩来不仅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而且是党的早期组织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这是他对建党的重大贡献。五四风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通过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李汉俊、李达、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13人代表着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给中共一大带去了四条指示性的意见。中共一大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仍选他为中央局书记。 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陈独秀在建党时,就注意到宣传工人和鼓动工人。他和李汉俊、俞秀松等创办了《劳动界》和  相似文献   

15.
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使其成为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思想敏锐、追求进步,是山东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是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主要因素。客观上,由于中共早期党员对中共一大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使得年轻的邓恩铭得以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过不少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进行“左派反对派”的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张国焘则卖身投靠,堕落成反共反革命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历史唾弃的叛徒。建党初期1916年秋,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他预科毕业后又转入本科。当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北京大学执教,北京大学出现了崭新的气象。陈独秀编辑的《新青年》,鼓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0,(1):83-83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宣告成立的时候,只有50多名党员。这些党员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凡接受我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不分性别、国籍,经过一名党员介绍,均可成为我们的同志。”这就是说,自中共一大召开后,凡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得有入党介绍人。  相似文献   

18.
东北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从事建党、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中共一大以后,中共中央很关心东北工作的开展。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周恩来、刘少奇等,都在东北留下了足迹,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2年10月中旬,以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首,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莫斯科之行,陈独秀等  相似文献   

19.
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无产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但是,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分子建立的,这是事实。党的“一大”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只有1人。从党的“一大”到“四大”,党把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而出现了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变化,即由革命知识分子向工人分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