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蕾  谷松 《理论探讨》2006,(5):121-123
引咎辞职是行政问责制度中专门针对行政官员,并使其承担领导责任与道德责任的一种责任追究方式,其压力主要来自公众社会的舆论谴责以及官员个人在道德、良知上的自我认识。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异化与泛化、程序性的缺失以及后续管理的缺位等若干观念上和现实中的困境,克服和摆脱上述困境,构建完整、长效的制度支撑体系,将成为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建设与完善过程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制:政治意蕴、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蕴涵着深刻丰富的政治价值与理念,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改善中国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各级政府在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进程中面临着问贲要素界定不合理、问责环境发育不全、问贲配套制度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亟须创新其制度设计,通过合理界定优化问责要素,培育良好的问责环境,健全配套制度等途径实现行政问责制度创新,使行政问责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立法对行政指导制度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了行政指导的越权无效、合法指导、自愿协助和非强制性等基本原则;行政指导的说明、交付、陈述和公布等程序;行政指导的辅导、协助、劝告和建议等方式;行政指导的救济方式等。这些规定对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有借鉴意义。我国目前行政指导制度存在的问题有:立法相对滞后;违反自愿原则实施指导;透明度不高;责任不甚明确,救济缺乏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就要加快立法工作,确立行政指导的原则,规范行政指导的程序,统一行政指导的方式,建立行政指导监督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功能和我国政府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滞后,说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已有必要。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发展和我国企业环境意识的提高,说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已经具有可行性。我国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主要包括环境行政合同的程序控制、主要内容、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外行政指导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东 《理论导刊》2002,(11):10-12
我国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一方面是富有竞争活力和效率的经济,另一方面又是富有平等和自由的民主性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此种干预不能完全凭借强制性手段进行。因此,行政指导这种新的基于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作而发生作用的非权力强制性行政活动方式,就成为完善和丰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方式及行政法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是对中国社会关系的一种描述,包括横向的亲疏差等和纵向的等级序列两个维度。这种格局,在行政中容易造成行政人员的自私性与行政责任公共性冲突、等级序列下淡漠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给行政责任的履行带来困境。要突破"差序格局"带来的行政责任困境,在行政道德上,要以行政人员的官德消解行政自私性;在行政制度设计上,融入人性的内核;在行政文化上,借助"差序格局"的推浪形式,优化公共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审判制度实施状况令人堪忧,严重影响其公民权利保障和"社会安全阀"功能的实现.在推进行政审判制度的各项改革中,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是摆脱行政审判困境的前提;主事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是摆脱行政审判困境的关键;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是摆脱行政审判困境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最为关键.公共治理和谐的实质是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合作与协调.而行政指导的价值追求和积极功效恰好能够形成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关系,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行政指导行为失范使之难以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有效推行,并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当前规范行政指导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其主要路径是: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继2003年"问责风暴"之后,随着重大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在中国掀起新一轮"问责风暴".虽然迈出了问责制度化的重要一步,但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仍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其普遍存在四种现实困境: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重"火线问责",轻制度问责;重问责行动、结果,轻问责理念、过程;重"轻"责任,轻"重"责任.解决其现实困境,对其进行制度设计,理念先行是前提,绩效问责是突破口,"问题官员"复出机制是重要环节,统一立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4,(5):37-41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发展的历程,肯定了审批制度在经济、社会体制转变中的贡献,但对比国外的审批制度,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审批事项繁多,行政审批程序随意性大,行政审批成本过高。对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认识不到位,创新动力不足;审批职能分散,流程不够优化;工作作风"冷热病",服务不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为告别传统方式打下了基础,即通过大幅度精简,向"零传统审批"逼近;通过"零障碍",再向"零传统审批"逼近;通过标准化,突破传统审批的最后防线;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为进入"后审批"时期做好准备。行政审批制度发展的趋势:一是在"体制—制度—机制"三位一体中确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地位;二是应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放在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审批权,建立行政审批的决策、执行、监督这三种权力相互分开、相互协调上;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将审批工作转化为政府依法进行的常态业务。  相似文献   

11.
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必须为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承担广泛的责任.然而,由于公共行政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也导致难以为其确立恰如其分的责任.各种形式的行政责任制度在建构起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了广泛的制度困境,并导致了各种类型的责任难题.本文主要从政治性、公共性、有限性和规则至上性四个方面归纳出行政责任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并尝试建构一个理论分析的视域和框架.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是行政法学中一个意在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劝告、建议、奖励、诱导、斡旋等柔性行政方式来实现既定行政目标的活动与过程概念,具有非强制性、公职性等基本特征。将服务型政府引入行政指导的讨论,可以将学科语境从行政法学转换为政治学。行政指导作为行政法学的概念应当接受政治的检验。从行政法学延续到政治学来分析行政指导有利于剖析行政指导自身的法治化,这将对服务型政府构建又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我国行政指导实践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构统一风险行政程序法的时代背景在于:回应风险行政所带来的挑战;碎片化的风险行政程序法难以克服风险行政实践的合法性困境;当前缺乏统一行政程序法典,也不能简单借鉴西方经验来规范风险行政;涉及风险行政程序的单行法无法代替统一风险行政程序法。风险行政程序法是以结构化方式规范风险治理主体行为的行政法规范,其功能是克服风险治理主体的"知识贫乏"和"价值冲突"问题。它将保障个人权利、维护公益、确保行政科学性和民主性作为价值取向,并呈现为一种网络状态;所对应的行政模式是"新治理行政",并将治理风险的公共政策作为调整对象。它是实现风险行政过程合法性的一种技术,基本结构由风险议题之形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所构成,主要制度包括协商制度、陈述理由制度、暂时性制度、信息制度和遴选风险治理参与者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司法判例制度,但有关判例制度的实践探索已经展开.在探索的过程中,存在着案例范围不清、效力不明、多元化案例指导模式弱化了指导实效以及行政性案例发展相对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案例与判例概念上的混同、案例指导制度缺乏整体定位以及没有充分重视行政判例的特殊价值.改进与完善之策在于实现从"案例"指导单轨制到"案例"指导与"判例"援用双轨制的转变,实行"二元案例指导"和"一元判例援用"模式,建立制定法依赖型判例为主导的判例制度,强化行政判例的创制和效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执法理念也由命令式执法逐步向服务型执法转变.行政指导作为一种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管理需要的“柔性执法”方式,越来越广泛地为我国政府所采用.但是,由于立法的滞后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行政指导的立法,行政指导行为的作出和实施只能由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实际的需要自由裁量决定,而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指导行为遭受损害时更是救济无门.从依法行政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我国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指导的相关立法.又由于行政指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执行性,因而对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制,更重要的应该是程序法规制.  相似文献   

17.
顺应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时代潮流,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非强制性的行政方式即行政指导被广泛的运用。从内保行政指导实践的考察,不难发现指导人员无论在观念层面上还是在制度层面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对内保行政指导产生的背景、作用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偏见。因此,公安机关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培育现代行政指导意识,实现观念转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指导行为者的素质,完善情报工作机制,为行政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支撑;要在内保行政指导中体现行政法治精神和原则,建立行政指导公开透明制度,完善内保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责任政府对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要求,即责任本位、服务本位和法治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治理领域出现了集体腐败、行政不公、行政不廉和行政不实等诸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政府伦理责任的实现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责任政府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提升和实现行政伦理责任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即确立正确的政府理念,从宏观层面上阐释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以体现行政伦理责任的政府理念来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加快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从中观层面上提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加强行政伦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从微观层面上探讨行政主体伦理责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伊强 《学理论》2010,(3):187-189
行政指导正在逐渐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其适用领域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就教育行政管理而言,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扩大行政指导的比重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关键问题,它对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站在行政指导的角度,结合教育行业的特点阐述了教育行政指导及其功能、教育行政指导的类型以及强化教育行政指导现存问题的对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基层治理视角审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后湖北省W市13个区市场监管局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为样本,调研后发现,基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面临行政执法“弱化”和行政管理与服务“不足”的新挑战。提升基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需要以作为一种理念的“知识产权国家治理体系”为指导,确立以多主体参与、多环节协调为核心要义的治理理念;并通过制度创设来实现:规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制度,并创新落实上级行政机关的指导协调职责,还需要为基层市场监管局明确界分与强化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资助和行政预警等行政方式来提升基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