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用大肠杆菌K_99、F_41基因工程菌毛苗对1500头怀孕母牛皮下注射菌毛苗5mg/头,局部和全身均无任何不良反应,未造成母牛流产、早产及犊牛畸形,无任何毒副作用。对菌毛苗主动免疫的怀孕母牛所产犊牛吃初乳后用强毒K_99、F_41大肠杆菌攻击,保护率达90%,证明该菌毛苗具有较强的K_99和F_41免疫原性,可使犊牛获得确实的被动免疫。在5个牛场对1480头犊牛进行菌毛苗免疫效果观察,未免疫对照组腹泻发病率为57.4%~76.2%,免疫后降至4.2%~5.65%;未免疫对照组腹泻死亡率为4.3%~45.2%,免疫后仅为0~1.04%。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毛苗能有效地预防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大肠杆菌K_(99)遗传工程活疫苗,按100亿活菌/只剂量于产前6周给149只妊娠杂交绵羊皮下接种,有28.86%的羊只出现临床反应,但所有免疫母羊均正常分娩,其所产羔羊均发育正常。对免疫母羊所产羔羊(66只)吮吸初乳后,给口服250亿强毒菌攻击,死亡率为4.55%,其发生腹泻持续期平均为1.78天,排菌持续期平均为2.94天。与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本试验初步证明该疫苗对绵羊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的病理致病性研究鲍恩东,张贤,徐秀荣(宁夏农学院永宁750105)目前,我国引进和研究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种类不多,尚未筛选出一种免疫效果比较理想的疫苗。林英华等(1985)在实验室条件下曾证明PBG_(98)鸡胚疫...  相似文献   

4.
免疫球蛋白G(以下简称IgG)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中和的作用,还能固定补体从而杀伤细菌。产后立即给新生羔羊输入IgG,可补充其从初乳中吸收IgG量的不足,这对羔羊生后最初几周内的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王克恭,1987)。我们于1987~1988年在南北疆(农一师四团、农五师八十七团)两个试验点的19个羊群,口服,注射羊血清IgG防治羔羊腹泻,获得极佳效果,羔羊成活率达95.9%~96%;并于1988~1990年在农5师87团面上推广应用,在母羊群数和母羊数基本上均未增加的情况下,与推广应用本技术前的1987年比较,取得了净增羔羊7497只(其价值人民币32万余元)的  相似文献   

5.
用三批减蛋综合征(EDS)蜂胶佐剂灭活苗(940912、941024、941121)分别免疫成年产蛋母鸡,定期采血,连续检测HI抗体动态变化,这三批苗6个月的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7.7、8和7.7(Log_2);用鸭胚做EDSV血清中和试验,其保护率均为100%(5/5,5/5,5/5);用EDS206油苗和EDS白油苗同时分别免疫蛋鸡,做平行对比HI抗体检测,其6个月的平均HI抗体效价分别为7.7和7(Log_2)。说明EDS蜂胶苗的免疫期不短于EDS油苗的。  相似文献   

6.
红星一牧场在1967年以前,连续六年,每年新生羔羊发生拉稀死亡达数千只,占死亡总数的90%以上,经实验室诊断,确定拉稀病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1968年产羔前全部给怀孕母羊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对初生的羔羊还采用口服复方五甲氧嘧啶的方法进行药物预防,结果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羔羊拉稀大幅度减少,死亡率下降,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近几年来,羔羊的繁殖成活率基本上是平稳的,都在90%左右。1983年由于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牧草生长不好,造成怀孕母羊膘度不好,导致新生羔羊在怀孕  相似文献   

7.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J-1株经一系列培养和蚀斑克隆,筛选出一株蚀斑大小为2.7~3.1mm的克隆株(JN-1株)。该株分别以10 ̄(5·725)TCID_(50)足掌皮下注射和10 ̄(4·72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1日龄肉鸡,以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肉用种鸡,均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敏感雏鸡体内传代5次和鸡胚细胞内传代10次,无毒力返强现象。雏鸡的最低免疫剂量为10 ̄(3·725)TCID_(50),抗体持续时间达9个月以上。用JN-1株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后7、14、21和28天分别用强毒于足掌皮下攻击,临床保护率分别为2/10、9/10、10/10、10/10,病理保护率分别0/10、7/10、9/10、10/10。抗体应答反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JN-1株的免疫作用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体外中和病毒试验显示,JN-1株抗血清能中和J-1、S_(1133)、FDO和H_(9307)株。在5个有疫情的肉用种鸡场共免疫28000余只仔鸡和种鸡,免疫后再无AVA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递度超速离心法提纯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H_(9307)株,并用SDS-PAG电泳技术分析其结构蛋白,该病毒主要由8条多肽组成(VP_1~VP_8),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45、130、115、72、70、65、42、39KD。用Westernh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这些多肽的免疫活性,与同源病毒株抗血清出现5条可见的反应带,分别是VP_1、VP_2、VP_4、VP_5和VP_7;与异源病毒抗血清反应只出现两条可见的阳性反应带,分别是VP_1和VP_2。  相似文献   

9.
用MD_(11)/75c,SB_1,HVT_(FC126)三个马立克氏病毒株分别免疫Bal/c小鼠,获得10株分泌抗马立克氏病毒(M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M_3、FM_(17)、FM_(24)、FM_(28)、FM_(42)、FM_(45)、FM_(62)、FM_(53)、FM_(54)、FM_(159).这些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免疫萤光反应特性,其腹水抗体的FA效价为10 ̄3~10 ̄5,其中FM_3、FM_(42)、FM_(53)、FM_(159)等单抗具有ELISA特性,腹水抗体效价为10 ̄3~10 ̄5。FM_(150)识别血清I型MDV;FM_3、FM_17识别血清I型MDV;FM_(53)、FM_(57)识别血清Ⅲ型MDV;FM_(45)识别血清I和Ⅱ型MDV;FM_(24)识别血清Ⅱ型和Ⅲ型MDV;FM_(42)能识别三个血清型MDV。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MD早期诊断,和疫苗质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兔瘟(RHD)、巴氏杆菌(Pm)、波氏杆菌(Bb)三联苗的生产工艺和免疫效果。试验兔用该苗1mL免疫后,在5,7,120,195d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保护率为100%;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免疫后10d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近期保护率分别为83.3%和87.9%,免疫后195d保护率分别为72.7%和76.9%。该苗有效保存期在宁夏银川的室温阴凉处(6~22℃)为180d,在0~8℃冰箱为365d。经野外免疫3000多只家兔表明,该苗安全可靠,在免疫后7~180d内能有效控制这3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应用乳鼠试验,皮肤蓝斑试验和仓鼠成纤维细胞测定兔源E.loli菌株85002和85003,结果表明这两株兔源E.coli菌株不产生肠毒素LT和ST,但对仓鼠成纤维细胞有致细胞病变效应。用平板凝集试验测定,这两株菌均与E.colik_(88),K_(99)、987P和F_(41)的因子血清不出现阳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这两株菌的表面均有丰富的纤毛,85002菌株的纤毛为僵直的纤毛,85003菌株的纤毛为较长的、柔软弯曲的卷发样纤毛。结果证明这两株兔源E.coli菌株为EPEC,而且具有AEEC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羔羊下痢病是初生一周龄内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有的地区即使用“三联四用苗”对母羊进行了预防注射,羔羊发病仍很严重。对病死羔进行细菌学检查,可从内脏分出较纯的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为防制该病,1983~1986年我们对部分地区羔痢中E.coli血清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用Henderson法测定牛O型口蹄疫(FMD)制苗毒种OA/58(F49/91)对牛的半数最小感染量(MID_(50))为10 ̄(-8.77)/0.1ml,与OA/58(F30/66)一致,表明毒种对一的毒力稳定。毒种适应制苗细胞BHK—21单层在7~20代内收获的细胞毒具有稳定的蚀斑特性和感染性滴度。不同代数病毒(F10、F15、F20)蚀斑克隆株的大斑、小斑株按疫苗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制成双相油佐剂疫苗免疫豚鼠,28天后用强毒攻击,结呆F106/8保护,F156/8保护,F207/8保护,证明在试验代数内制苗毒种对豚鼠具有良好、稳定的免疫原性。对强毒攻击7天后的豚鼠血清中和抗体分析表明,此时血清中和效价与免疫豚鼠抗强毒感染的保护性之间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滨州地区某种羊场 13周龄波尔山羊羔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通过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羔羊进行治疗 ,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 ,取得了满意效果。1 发病情况该种羊场是我国较早引入波尔山羊品种的羊场之一 ,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经验。该场现有基础母羊 3 5只 ,所产 13周龄羔羊 65只 ,其中表现临床症状的有 2 2只 ,发病率为 3 3 .0 % ,死亡 3只 ,病死率为 13 .6%。发病后 ,该场技术人员曾用氯霉素、吡哌酸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2 临床症状病羊…  相似文献   

15.
有关硒(Se)、维生素E(VE)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畜禽白肌病发生的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关于Se、VE及GSH-Px之间及其在组织器官中分布的相关性研究则不多。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结果报道如后。 (一)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检测了4头患白肌病羔羊及其2头母羊,同群5头羔羊和9头母羊以及30头健康对照羔羊12头健康对照母羊血液Se、  相似文献   

16.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茵耐热性肠毒素1(ST_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E.coliDH5a(pXST_1)经轧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冬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合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_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E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单位ST_1肠毒素的攻击。E.coliDH5a(pXST_1)工程菌株可作为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用分离自甘肃兰州和天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L_2株和Ts株,以对倍的蜂胶水乳剂为佐剂,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灭活疫苗。用该苗0.5ml接种5日龄或7日龄雏鸡,免疫后21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50%~60%,免疫后28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用该苗1ml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AGP卵黄抗体效价可达1:64以上。  相似文献   

18.
羔羊腹泻病广泛流行于新疆牧区,尤以北疆牧区最为严重。为尽快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学研究,并用自己研制的“羔泻灵”进行了治疗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疆各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北疆更广;细毛羔羊与土种羔羊均可发病,以细毛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克斯军马场达82.13%);但母羊健壮、产羔棚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20.
用从患貂病毒性肠炎(MVE)死亡水貂分离的强毒株,经牛睾丸细胞(CT)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混合培养,强迫传代、克隆培育的MVE弱毒株扩增制苗,给不同品系水貂注射或口服1~5ml.未发生临床反应。注苗后12、60、70天和6个月攻毒,100%保护;对照水貂全部发病,50%死亡。通过对651只(次)水貂的安全性、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试验和中和抗体测定及同居感染试验,证明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