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厂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一国两制”──实事求是的哲学蕴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列主义的理论精髓,是中华民族求真务实精神的继承和提升。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正是建立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基础之上所作出的科学结论。首先,“一国两制”着眼于“一球两制”的客观历史事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构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张合林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以及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的科学构想──学习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陈新建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中,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和契机,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它对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  相似文献   

4.
论“一国两制”构想的凝聚力付广平李俊霞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邓小平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一被撒切尔夫人称为“富有想象力”的伟大创造,不仅为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确立了根本方针,而且也是确保...  相似文献   

5.
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侯远长,席梅真“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要准确地把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和关键是正确认识其中的六个关系,这对于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6.
蒋伏心 《群众》2011,(12):40-41
江苏与中国现代化战略有深厚的渊源。1983年邓小平的苏州之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此后,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问题,并逐步提出了包括“小康”目标在内的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长远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一国两制﹄看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赵友三随着香港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这一构想已由理论变为现实,取得了第一个伟大成果。此刻,当举国上下喜庆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回顾这一构想提出和实施的过程,重温邓小平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重要讲话,就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形成和成功实践,表明了我们党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决心、智慧和力量。一、“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背景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邓小平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9.
<正>《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重磅文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经典力作,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六个重要方面,故被外界称为“邓六条”。  相似文献   

10.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冷战尚未结束时,中共中央及邓小平先生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其后又成功地运用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实践。事实证明“一国内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己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李言蓉“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这一科学构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有关的具体政策、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肖玉明 《桂海论丛》2004,20(3):20-23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三位杰出代表,分别提出了“三民主义”、“四个现代化”和“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现代化目标构想,研究他们的这些构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推进中国的完全统一迈出了令世人瞩睁目的实质性步伐。这一伟大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一纲四目”的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一国两制”构想对“一纲四目”思想的继承早在五十年代中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党为推进台湾与祖国的早日统一,及时调整对台方针,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将这…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科学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0年来尽管东方之珠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取得了中外称道的辉煌的成功,足以证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行之有效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被誉为“最富天才的创造”。邓小平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它具有中国的特色,体现着中国的风格,洋溢着中国的气魄。 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首次成功实践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对历史遗留问题,将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建国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相似文献   

16.
在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二十周年和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不仅在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在贯彻执行这条思想路线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贯彻执行这条思想路线的楷模。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完全是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孟义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这一构想对于指导我们大...  相似文献   

18.
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上黄山之巅,显示出他顽强的意志和坦荡的襟怀。(1979年)1990年2月,邓小平与江泽民等同志会见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委员。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邓小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6,(Z1)
“一国两制”的构想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开始明晰化。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在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对香港问题的全面阐述,表明“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熟。邓小平与“铁娘子”的交锋1982年9月22日,北京。首都机场、天安门广场和钓鱼台国宾馆上空都迎风飘扬着中英两国国旗。下午1…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学习《邓选》三卷的体会欧子富“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深刻认识这一构想的理论基础,对于全面把握这一构想的内容,实现这一构想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