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巩固和维护。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的根本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对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利益的调整,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追求。认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依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与民法的关系是近年来法学界研讨的论题之一。通过一种历时性的理论考察,能够揭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互动关联,指出市民社会孕育与推动了民法的成长与丰富;民法规范与保障了市民社会有秩序的自由发展;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民法的影响,以及民法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来超 《工会论坛》2007,13(3):32-32
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积极参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的协调,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大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力度,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弱势职工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处理机制,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论军事法的部门法属性——基于法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在其元问题上,就是通过法律对于军事事项的规范,来解决战争、达致和平;而实在法层面,军事法则基于国防的军事需求,在调整对象上具有调整军事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同时,军事法还具有支撑其部门法属性的贯穿性和通览性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6.
为有助于化解公私法划分及部门法公私法属性之争议,用历史实证的研究方法,呈现近代私法、公法的体系划分以及公私法与民法等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传统的历史性自然延续,经历了从规范、学说体系到部门法的演变;借助于现代法学方法论,解释现代法学家对公私法分类传统的质疑,实质上是揭示出以法律文本为表征的民法等部门法内在规范组成要素的公私混合性,这是自罗马法以来的一种法律文本之常态;要合理考量公私法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分别与部门法的关系,应立足于三个视角加以区分:传统与体系;规范;本体规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部门法,"环境法"比传统的"环境保护法"称谓更科学;"环境法"应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生态利益中心论"不妥当;环境法调整环境保护关系,而不是调整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的行为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法本质问题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法律性质公、私二分的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基于部门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位阶的不同,对部门法进行多层次的本质分类是一个可行的分析路径。部门法首先依其在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分为社会政治秩序法、社会经济秩序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大类型,环境法属于经济秩序法。作为现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应对,环境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维护生态安全,是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秩序法。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部门下的一个子部门法。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关系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文章将从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三个特性"、"两个核心"、"一个归宿"的契合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这样的高度契合并不是偶然的,其是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基本散去 ,美英联军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 ,但伊拉克危机远未结束。各国应对伊拉克危机的态度各一。中国从“9·11”后的国际政治现实出发 ,高举维护世界和平和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旗帜 ,在联合国框架内充分发挥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独特作用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努力推进国际政治多元化 ,同时又谋求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 ,发展对美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军事法与战争法之间关系的准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法和战争法分属国内法与国际法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对军事法和战争法之间的关系给予准确的界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定位,应该从法的渊源、各国的法律实践、军事法和战争法两者与战争或军事的特殊关系、军事审判和追究战争者法律责任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确定.战争法是军事法的一个分支部门,在我国的军事法体系中建立战争法分支部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战争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技术战争有脱离现有战争法的可能,但不会完全摆脱战争法的调控,战争法将在高技术战争与现有战争法的矛盾斗争中谋求发展.因此,在我国的军事斗争准备中,必须克服战争法虚无主义和迷信战争法的思想,正确看待战争法的作用.在积极参与战争法创制的同时,还要认真进行军事准备.在战争中也要抓住有利时机,依据战争法展开政治上的揭露、军事上的报复、战争犯罪的国内惩治,争取战争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战争法运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和战争法政治本质相通,是运用战争法的深层政治根据;战争法具有满足战争的军事需要的功能,是运用战争法的直接军事根据;战争法的基本精神和我军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职能及传统内在相通,是我军运用战争法的现实根据.运用战争法的指导原则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导;把用法和用兵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按照战争法本身的特征和战争的特点运用战争法.要科学运用战争法打赢高技术战争,在实战中还必须处理好几个具体问题预防和报复对方违法作战;警惕和防范敌人背信弃义;认真对付战争法的反用和陷阱;正确、灵活地对待、使用保护性的标志;打好战争法的对抗战和心战.  相似文献   

14.
创新:21世纪初期的中国军事法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军事法学在进入21世纪时, 已经构建了学科体系, 初步确立了中国军事法的体系框架, 对军事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军事理论法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研究的范围也还局限在传统的领域。21 世纪初期 (2020 年前),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世界性的新军事革命, 将使军队 “三化”建设进入更高的层次, 准备应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更加紧迫。这些都要求军事法学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因此, 中国军事法学在21 世纪初期的创新, 应着力于建设军事理论法学、深化依法治军研究和高技术局部战争法律问题的研究, 拿出切实管用的成果。在全局上, 要继续以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法制建设理论为指导; 在具体工作中, 坚持有限目标和局部优势、学科平衡和重点发展、开放性研究等原则, 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发展趋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的重要前提。冷战结束后,世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价值、民主、社会平等和生态文明的理论关注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进程的主要趋势。科学发展观既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主要趋势,又具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与中国化关系的问题上达到了新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战对战争法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战对传统战争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不仅强烈地冲击了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军事必要”与“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之间的平衡,使区分原则、比例性原则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且对现有的战争法律关系也无情地发起了进攻,使它的主体模糊不定,客体重新组合分化,内容渐渐变异。无预见性立法是战争法目前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战争法的发展,尤其是作战法规的调控点永远都应该跟踪战争实践,积极应对信息战  相似文献   

17.
军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中国思想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军事法"概念,但是在中国大一统国家起源和发展中,却有着丰富的关于军事领域法律现象的理论化认识。将这种理论化认识置于历史的实证中加以考察,是探索军事法发生、发展规律性因素的重要途径。由此,进一步对军事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反思。认为:军事法研究包括内缘研究与外缘研究两个方面,内缘研究体现了军事法以"法"服务于战斗力生成、追求战争胜利;外缘研究则在探讨军事法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上,寻求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法律途径。无论是内缘研究还是外缘研究,都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一个险种,实践中对于消费贷款保证的法律性存在不同认识,主要有“担保说”、“保险说”和“保险与担保竞合说”。通过对保险与担保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可以确认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是保险而非保证担保,它与保证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对这一法律关系应通用《保险法》以及《合同法》、《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不知法不免责”现于罗马法时期,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类对刑罚功能认识的变化.各国学者纷纷提出质疑,一时可谓“群星璀璨”。作为舶来品,其引入必会对社会主义刑法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社会危害性与违法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何?文章将违法性认识区分为实质违法性认识与形式违法性认识,认为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是实质违法性认识的内容,二者在概念上具有同质性,实质违法性认识应成为故意的内容;形式违法性认识应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独立于故意范畴的要件,可以从轻或减轻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人道法旨在保护未参与或不再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员,并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因此。国际人道法也被称为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在国际人道法的传统理论观点中,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平民面对非法拘禁时不受人道法的保护。回顾1995年前南国际法庭上诉庭在塔迪奇一案中的判决所建立的标准,无论是国际武装冲突还是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保,面对非法拘禁时,平民均应受到人道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