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理论界对中国工会的研究,大多在于说明其利益代表性的增强。我们以往的研究则表明,社会功能性仍然是中国工会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一个新的视角,从企业职工对公司和对工会承诺的认知和行为继续研究中国工会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职工对企业和工会具有"双重承诺",甚至"双重忠诚"。这是中国工会具有社会功能性基本特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中的工会和中国工会的改革陈骥1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中国工会来说,也是推动工会改革的原动力。改革开放对中国工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它一方面要求中国工会为推动改革开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又要求工会适应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厘清基本概念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深化新时代中国工会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工会章程》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这两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境中,工人阶级是主要靠劳动收入获得生活资料来源的社会阶级,承担着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和方向。基于这两个基本概念,围绕“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工会”“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什么是中国工会”“中国工会干什么”“中国工会怎样干”“中国工会如何发展”这五个问题,推进工会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工会学研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强工会学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构中国工会自主知识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稳定创新 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提高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研究认为,中国工会学主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和方法 , 研究中国工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工会活动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的成果,应当 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进行培育和建设。中国工会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应当以“工会学”的本体 研究为核心,以“工会 +”的相关研究为支撑。研究建议,新时代推动中国工会学学科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学位学历教育,加强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并在全国高校形成工会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2,(5):1-1
经过对中国工会8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会工作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工会顺应时代要求,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揭示了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对“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为止匕,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全国各级工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全年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工会正在遭遇重大危机,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组织建制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反,中国工会“一枝独秀”,工会组织建制率和职工入会率不断攀升.但是中国工会不能在数字面前盲目乐观、高枕无忧,应警惕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危机,强化中国工会群众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危机与其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其不断弱化的群众基础有直接关系.中国工人阶级呈现“国际重组”的队伍特征、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觉、自为”意识逐渐觉醒、中国工人阶级组织化呈现多条途径,工人阶级出现的这些特征变化都要求中国工会强化群众性基础.扩大工会会员范围、切实履行工会维权职责、创新工会服务职工的活动内容是强化中国工会群众性基础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7.
徐松林同志主编的《辩证法与工会》一书,是工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当代工会干部自修丛书》之一。这是一本运用辩证法哲学原理分折中国工会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辩证法与工会》共分四编。第一编:对建国以来工会若干历史问题的再认识。作者对中国工会史上束缚工会手脚、严重地摧残工会的生机和活力的“工团主义”、“经济主义”、“工会消亡论”进行了哲学反思,剖析由于工会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工人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中国工会的天然属性和生命线,代表并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是工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理解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脉搏,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工会的历史方位,对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伟大征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维权”和“维稳”的双重角色性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首先 探究了中国工会双重角色的理论发展脉络,然后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劳资双方的利益进行类型化梳理,构 建中国工会组织双重角色协调机制模型,最后据此提出工会双重角色“并存”和“冲突”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协 调策略。研究认为:从工会理论的发展来看,中国工会双重角色属性具有正当性;以不同利益形态类型作为介 入前提,工会的双重角色具有并存和冲突两种运行方式;角色并存以总工会搭建平台、多部门联合、基层工会 组织集体协商为协调策略,角色冲突的协调机制应遵循“维稳优先”原则,并通过多主体协同解决补充冲突中 的双重角色运行顺序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伟忠 《工友》2006,(10):26-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这些规定从法律和规章上明确了产业工会的地位。事实表明,产业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社会经济矛盾和产业职工权益诉求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工会总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的冲击下,整个国际社会呈现出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世界工会运动的整体环境和令人堪忧的形势要求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工会。应在对比研究中,分析把握中国工会运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就当前和今后的相当一个时期看,工会的改革是怎样切实代表职工利益,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定职责,使工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2.
倪志福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一大的报告中把加强工会的理论建设和政策研究,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回顾总结我们北京铁路分局工会理论研究工作,对落实工会十一大精神,推进工会改革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一、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1.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中,中国工会也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转变,即面临着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会运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会运动的转变。什么是中国工会运动转变的直接依据?笔者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引起的劳动关系的变化,是考虑和研究中国工会运动转变的直接依据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工会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创新工会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创建高质高效的矩阵网络系统,为新时代工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深圳市总工会发起建设的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为观察案例,探究中国工会改革的路径与成效。深圳市总工会的实践表明,存在一条介于“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这两种路径之间,上下联动、具备一定制度设计和政策协调及资源筹措能力的“中层”改革路径。这种“中层”工会改革路径是在中国工会科层体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有益探索,对其研究有助于思考各层级工会的职责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会组织对工会干部和骨干的培养和训练是工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会十六大,已就工会今后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及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做出了明确规定,任务十分繁重。这就需要中国工会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干部和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对于理解和贯彻落实工会路线方针的能力、联系职工群众的能力、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团结教育吸引职工群众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合格的工会干部,而且还要成为社会活动家、法律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专家、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的专家,等等。因此,今后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中国工会对此有着更明确的认识和更有力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也面临着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在这两个转型的大背景下,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就业矛盾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较以往相比,更加重视工会的建设。所以,中国工会对工资的影响成为劳动经济学和劳动关系学界关注的焦点。另外,虽然国外对于工会与工资关系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些研究还不多见,所以,本研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工会对工资不平等影响为研究核心。本文采用2008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运用RIF-OLS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会对工资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会降低了工会会员的工资不平等,且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工资差距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工会理论创新一直是工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而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来源于对实践变化的思考。当前,中国工会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亟待破解的题目,其中既有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有参与社会建设的问题;既有中国工会自身发展遇到的困惑,也有全球工人运动面临的难题,等等。当前的工会理论创新需要深刻了解时代背景,勇于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以加快各项实践难题的解决速度。  相似文献   

18.
法国工会最为鲜明的特点表现为工会运动的多元化,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组成代表自身利益的工会。这一方面使工会的代表性更为突出,更具特色;另一方面也使工会力量分散,容易各立门户。联系中国国情,中国工会不能走多元化的道路。但在坚持统一原则下,中国工会必须加强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基层组织薄弱是当前中国工会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如何激发基层工会干部积极 性的视角对顾村经验进行了解读。研究认为,顾村经验的核心就是尝试在现有工会体制下解决基层组织薄弱的 问题。其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合理界定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工会干部进行适当的激励,从 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顾村经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全国推广中, 理论意义在于指出工会改革应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应从宏观体制层面转向微观制度层面,以中国工会现有 体制特性为前提,更多地探索中国工会具体的组织制度与运行机制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维权机制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所在,也是当前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现实需求。为此,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成为各级工会组织破解维权困境的根本路径之一。构建工会维权创新机制涉及的因素较多,有必要界定创新工会维权机制的基本原则、内容框架与检验标准。基于对金融危机的现实感受与理性思考,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成为中国工会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