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春话福     
每逢新春佳节,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柜桌、门楣、水缸、粮囤上贴上大小不一的红“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生活美满。许多人家干脆把“福”字倒着贴,取其谐音为“福到了”。  相似文献   

2.
<正>初遇扩塔节正月十五,拉祜族传统节日扩塔节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各村委会到糯福乡政府拜年的日子。这一天,乡政府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一大早,乡里就开始布置起了欢庆活动的"主会场"——糯福村委会广场。工作人员们在广场的正前方搭建了一面背景墙,背景墙上悬挂"欢度新春"和"欢度元宵佳节"的横幅,横幅之间粘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整个广场被彩  相似文献   

3.
春节期间的两场演出引发关于文化民生的思考:一场为正月初三北京天桥剧场的“走进芭蕾”.另一场是正月初四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著名歌唱家经典好歌新春音乐会”。前者在中央芭蕾舞团著名艺术家主持下.  相似文献   

4.
名物由来     
春节(正月初一),是我国的农历年节。春节又叫“过年”。 关于“年”,传说它原是远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候。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年”逃跑。一夜过去了,天明大家平安无事,于是高高兴兴地互相  相似文献   

5.
绪伟 《今日海南》2006,(2):46-46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十五月满,称为“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满月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着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宫廷用作祭天祈福的日子。汉末道教的重要教派五斗米道把天、地、人当作人格神,尊之为“三官”,认为它们能降福于人。道教徒们则进而把“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以正月十五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七月十五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十月十五为下元,即…  相似文献   

6.
易言 《两岸关系》2011,(2):63-64
热热闹闹地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了。不过元宵节,不算过完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兔年新春期间,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异彩纷呈,十分热络,持续升温。大年三十,厦门与金门再度携手同时燃放焰火,喜迎春节。2月11日正月初九凌晨,福建漳州天宝玉尊宫举行两岸“天公诞”祭拜仪式,前来祭拜的台湾、香港信众,在闽台商、普通信众共2300多人参加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4)
<正>灯谜两边话语加上面一句为谜面,打一与新闻有关的物件名。(谜底见下期杂志)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大节,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这一夜正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  相似文献   

9.
王丰 《台声》2006,(3):48-48
1月19日下午,“2006年在京台胞新春同乐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胞以及在京台商、台生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台办等有关方面人士逾500人欢聚一堂,共话乡情亲情,喜迎新春佳节。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名誉会长杨国庆出席了同乐会。林文漪在会上致辞。新春同乐会上,台胞、台生自编自演了精彩的节目,欢声笑语不断,祝福连连。在京台胞喜迎新春$台声  相似文献   

10.
龙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圣物。原始社会墓葬中的龙图,已大体具备了今天的模样。 进入文明社会,龙也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在古代帝王的宫殿里,龙纯粹是神圣之物,是高不可拟的“九五之尊”的象征;可在民间,龙似乎没有那么尊贵,顶多是神物和玩赏物的混合体,甚至纯粹是一种吉祥物。龙灯,即是龙的这种民间属性的最好体现。 “正月里来龙灯会”。庆新年耍龙灯在四川被视为盛事。这里只说说我最熟悉的川南吧! 从“破五”(过了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大年,锣鼓之声不绝于耳;至于十六日夜,连宵撵灯不寐,谓之“撵残灯”,反较…  相似文献   

11.
正月里来是新春,国人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牛年春节的过法会不会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吸引我们眼球的是天价年夜饭,出境旅游红火……然而现在,更多的是那些转变观念,过节俭年的群体。越来越多的“省钱达人”不断涌现:年夜饭“联合”制造、交换年货、礼品DIY、组团采购、“压岁钱”变“压岁书”、过年新衣网上“淘”……大家招法各异,自有心得。  相似文献   

12.
他国也崇孝     
《精神文明导刊》2009,(2):17-17
韩国:“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先说韩国的年俗,它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韩国都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3)
<正>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也称朔旦、元正、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都是"一年之始"的意思。这个华人四大节日之首是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口头上亦称为过新年、度岁、庆新春、庆新岁。由于台湾并用了阳历、农历两种历法,几时序走进二种历法的一月一日皆可称为"新年",不论是跨年至阳历元旦,或农历年的春节,因为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二字不至于混淆,在台湾反倒是普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林长华 《黄埔》2013,(4):92-94
中元节是佛、道两教共同的传统节日。它源出于道教,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以及十月十五日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乃元宵佳节,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有很大的关系。“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15.
为喜迎新春,天津市保安帔务总公司开发区工会流动影院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为奋战在一线的保安员放映了7场电影。  相似文献   

16.
<正>"正月里来是新春"。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 )"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  相似文献   

17.
田进 《协商论坛》2024,(3):36-38
<正>2月18日,随着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到来,各省陆续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新春第一会常被视为各省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风向标,除了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参会,整体参会规模也十分庞大。例如,辽宁省提到4.8万人参加新春第一会(视频会议),河北省则为4万多人参会,广东省21个市委书记均在新春第一会亮相并提出新一年的发展目标。据统计,2月18日~19日,广东、浙江等超20个省(区、市,以下简称“省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其中前十二大经济省份均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部分农民工返乡谋职的新形势,永定县紧紧围绕服务农民工,服务企业这一主线,于正月初六至初八成功举办了2009年新春劳务供需见面会。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法,引导回流农民工参加转岗培训和有序流入县一园四区服务“334”产业。据统计,此次共有39家用工单位参加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280个,参会求职人员达6000余人,求职者已培训机构达成培训协议279人(其中回流农民工184人),用工单位与求职者双方达成用工意向1713人(其中返乡回流人员达789人)。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吃亏”问题的议论我们是经常听到的,但认为“吃亏就是福”的这类议论似乎还不多。的确,“亏”与“福”作为人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情形,由于每个人世界观的不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甚至会截然相反。社会中那些只谈“吃亏”的人,就是由于受到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及其它一些观点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亏”与“福”这对矛盾不能正确看待,往往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而看不到两者还有统一的地方。这些人的  相似文献   

20.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由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的岁首,这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最热闹的民族节日。从汉武帝直到清朝末年,中国一直沿用夏历(即农历)纪法,长达2080年之久。所以人们至今称“阴历”为“夏历”,或称“农历”和“旧历”。正月的第一天旧时称“元旦”,也就是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