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谈公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再提出,要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民族精神及其旗帜的基础上,自觉地为之而努力。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时代,弘扬民族精神,首先必须树立和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公仆精神。这是二者以下的关系使然:(一)公仆精神源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公仆与民众同呼吸共患难,在共同的社会活动中炼就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二)公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所有的民族精神都能够在公仆精神那里找到它们的身影。(三)公仆精神又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公仆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引领者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独立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其物质条件的准备和保障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在这个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孕育出精神方面的充实和维系。这是世界各民族的共性,中西方皆然,而且这种精神方面的东西,各民族都不尽相同,当然,也不一定要相同。如果一个民族仅仅沉湎于物质层面,那么就预示着这个民族将无法"民族"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贯穿于她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的东西,这就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之源,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为这个民族的根本依据。黑格尔说,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该民族的“一切个人的行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消除的根据和出发点”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它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凝聚人们的力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是这个民族存在的“缆绳”,是这个民族繁荣的根基。以周恩来为典范所代表的民族文明精神,是中华民族必定振兴的一个希望的支点。周恩来的名字,与20世纪中国密不可分。而周恩来的伟大历史人格,在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提出培育民族精神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既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又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三是既要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又要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四是要弘扬当今时代主旋律增添民族精神新血液。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落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遭受了真正的灭顶之灾.青年是人类的春天、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眼睛、一个时代的神经.因此,探讨民族精神在青年中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 ,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新的民族精神 ,以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本文主要就民族精神的培育机制从四个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文化问题,现在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在这里,我想谈四个问题:一、共同文化和两种文化;二、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三、国民性与民族精神;四、中国文化的新阶段。一、共同文化和两种文化共同文化这个提法是斯大林提出来的。他讲一个民族一定要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必须这四个方面兼而有之,才能成为一个民族,缺一不可。什么叫共同文化?斯大林认为,共同文化是共同心理的表现。我们可以说,共同文化是不同阶级共同创造的文化。具有某个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的文化就不能说是共同文化。那么,有没有各个阶级共同创造的文化呢?应该说是有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赵炎才 《学习与实践》2006,(10):120-132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其内涵主要围绕彰显民族整体精神、丰富民族理想精神、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等方面展开。彰显民族整体精神涉及关注民族、国家、世界与人类社会,拓展了传统整体范围,并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国家全方位近代化的美丽图景;丰富民族理想精神主要包括大同理想与人格理想两方面;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又体现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同、重视教育事业、谋求人的体、智、德全面发展,注重社会文化等;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则涵盖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等内容。此四方面构成孙中山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诉求、核心理念、行为方式等获得新的时代提升。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塑造民族精神要以现代化为取向《光明日报》2003年6月26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沈杰博士在一次谈话中指出:通过非典之战,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心理或民族性格,带有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明显特点。因此,在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必须从促进整个国家向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出发。他提出,一是培养理性求实的科学精神;二是培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三是营造友爱互助的团结风尚;四是锻炼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五是树立开阔前瞻的风险意识;六是强化遵规守法的纪律精神。▲社会学家对新生社会现象的考察《北京日报》2003年6月30日报道,中国…  相似文献   

14.
生命     
鲁迅是从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生命力看一个民族的生命力的。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心声、心画.是这个民族成员内在精神的表现。当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民族成员的精神生命力趋于枯槁的时候。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趋于枯槁,也就说明这个民族已没有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扫中华古国的沉闷,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生,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中国的新文艺诞生了。但是,中国的新文艺不是在和风细雨中怒放的鲜花,不是在宽广的道路上奔驰的骏马,而是在古国传统重负压迫…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5,(7):1-1
[本刊讯]摇6月14日,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研究了我省的贯彻意见。省委副书记、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学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正富,副省长李汉柏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王学仁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如下要求: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特别是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从事民族成分调查时,被调查者在“民族”栏内,都会不加思索地填上自己的族属。倘若有人突然问他,凭什么根据填这个民族,而不填另一个民族时,往往会把对方问得不知所答;即使能够回答的,也无非是,因为我父母是这个民族,或者是因为我父母的其中一方是这个民族,因此我也自然属于这个民族。在这里血缘联系在族属上成了唯一的鉴证; 探讨某个民族的族源,亦即研究历史上的族别问题,这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对民族形成四要素的综合考察外,还利用家谱、族谱、墓志、迁徙过程等资料,从研究历史渊源上的血缘联系,取得族别结论的旁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性的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是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记。民族精神有广义说和狭义说、系统说和浓缩说;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学是民族精神的系统理论形态;民族精神自我否定又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8.
报告团在“远南”及四省的巡回报告演出,引起这样大的社会反响,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被称为“冲击波效应”的这种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在今天,我们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商品经济的现代精神体系和现代道德体系?我们靠什么凝聚民族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被封闭了多年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商品经济不可抗拒的魅力:它几乎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用钱来标价了,人们似乎只认钱,什么也不认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所构筑的传统道德体系和建国40多年所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似乎都被淹没了。 中华民族,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去寻找一个精神与道德的支点? 人们看到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一些社会黑暗现象的产生。一个人、一个民族是不能放弃对精神的追求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的报告演出,正是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精神追求的强烈渴望,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爱国主义教育怎么搞?怎样凝 聚民族精神,同心同德,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大的课题。“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郝丽 《新东方》2002,11(6):76-7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把握这个关系 ,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 ,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民族精神慎思明辨,理性思考,积极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并在新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既保留自己的民族本色,又能在全球化的巨变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