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是一种关系和过程范畴。对于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既要把它放在历史的岁月中去理解,更要从现在和未来去把握。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中国文化热潮,归根结底是我国现实生活的激烈变迁,要求人们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所使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探讨的出发点或终了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上被定义为:“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基础的前提下的发展”。这一概念现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从资源角度讲,就是以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及人力资源使用率,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世界银行1995年在《监督环境进展——关于工作进展的报告》中说:发达与不发达状态之间最重大  相似文献   
3.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世纪之交,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就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我省的科技实力及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人口的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4.
贵州的苗、布依、彝、水、侗等少数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就是她们文化体系深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各具有自身的特点及其产生、演变、发展的规律。本文试对这些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苗族古代社会的鼓社、议榔起源问题,李廷贵、酒素同志在《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略论》)、《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概论》)中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贯穿于她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的东西,这就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之源,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为这个民族的根本依据。黑格尔说,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该民族的“一切个人的行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消除的根据和出发点”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它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凝聚人们的力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儒学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贵州建省后,封建王朝在民族地区广设学校、书院,传播儒学对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等产生深远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对儒学特别是王阳明学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儒学写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教会采取传教、办学校、办医院、办“慈善”事业等手段,对威宁苗族地区实行文化侵略,对苗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专业技术队伍,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经济要振兴,一刻也离不开现代教育的发展。建国40年来,贵州民族自治地方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振兴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而然,勿庸讳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还远不能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取得很大成就,仅1998年至2002年期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年均96.4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然而,由于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据2000年的统计,贵州农村劳动力总数1599.08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1305.28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267.6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765.22万亩,根据贵州目前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