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杨  张青玲 《党建》2013,(3):46-46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语出东汉荀悦的《申鉴·政体》,意思是说,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须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5):17-17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时代刘基《拟连珠》。大意是,东西苦甜,尝到的人知道;道路安危。走过的人知道。说明获得真知就要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3.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意是: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用他们。项羽也有个能人范曾却不能月用,所以我能战胜项羽。 刘邦善于识才,堪称伯乐。然而他更善于用人则超越了伯乐。伯乐因能识千里马而久为人们称道,但细想之,其相马之道可谓狭隘。千里马征战杀场大有用武之地,而普通作为牲口驯养的马也不乏“干才”,或善拉车,或善犁地,或善爬山等等。可  相似文献   

4.
经典语录     
<正>通于物者不可惊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动以奇,察于辞者不可耀以名,审于形者不可遁以状。(《淮南子·修务训》)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孔子家语·五仪解》)己未善,则舍己之未善而从人之善;人有善,则取人之善而为己之善。(孟子三·公孙丑中)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3):17-17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语出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诗。大意是,大丈夫如果不通过南征北战磨练自己,又怎么能做对百姓有用的事情呢?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相似文献   

6.
姚扶有 《前线》2013,(12):200-200
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不久,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不久,情绪紧张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太紧,善于调整情绪的人则会常保轻松愉快的心情。因为,知止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2):17-17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长则不长。语出明代聂大年《座右铭》、大意是.短处不可遮掩,遮掩住还是短处;长处不可夸耀,夸耀便不是长处了。  相似文献   

8.
鉴赏     
《当代贵州》2014,(4):59-59
《职贡图》(局部绢本设色) 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汉族,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  相似文献   

9.
正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会说"忌语",把老百姓看成父母、亲人,就不会说"忌语"。《墨子·修身》指出,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大意是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双手用功而不争取功劳,这样的人一定会名扬天下。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官员或学者夸夸其谈、不务实事的故事。东汉南阳鲁阳人(今河南南阳鲁山县人)樊英,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习《京氏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一生大都受各种偶然性的支配,当然。不会是被动的。也决定于自己善不善于抓住时机。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方成对于自己如何走上漫画这条道路的一句总结。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曾经是研究社的助理研究员,放弃稳定的工作,他为何对漫画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1.
艾迪 《党课》2013,(23):100-101
何谓艺不压身?清代文人李绿园在其所著的《歧路灯》一书中道:“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按《辞海》里的解释:艺乃技艺,艺不压身是指技艺不会压垮一个人的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     
《党建文汇》2014,(8):17-17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原文是“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大意是,要有忍耐,才会有补益;懂得包容,德行才算伟大。中华文化具有超常的包容能力.不仅善于创新涵化本民族优秀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包容其他优秀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薛瑄既是著名学者,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廉吏。他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大意是:明白事理,就不会任意获取礼物;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害怕法律制裁,就不敢轻易获取财物。以史为鉴,为官从政者可得到"理明、尚节、知戒"的启示。理明"不妄取",修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之境界。理明,  相似文献   

14.
所谓“善听”,就是要善于听取 各个方面的意见。应当说,它是一 个领导者的基本功。但是,有些领 导者却不能做到“善听”,而是偏听 偏信,致使部分下级远离领导,工 作上不支持配合领导。一个领导者 要做到“善听”,主要方法是“三辨”: 一辨动机。就是要辨别说话人 或汇报人的动机。一个有头脑的领 导者,必须要审慎地去辨别那些爱  相似文献   

15.
经典重温     
《党建》2013,(12):33-33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语出清人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意为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先从全局出发进行谋划,否则,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做不好。  相似文献   

16.
择人任势与人才群体管理──读《孙子兵法》札记梅汝莉《孙子兵法·势篇》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认为一个善战的指挥员,亦或一个精明的领导者,不仅应当"求之手势,不责于人",还应当善于"择人而任势"。这一精辟论述,对如何...  相似文献   

17.
唐朝诗人杜荀鹤留下一首《泾溪》:“泾溪石险人競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大意是:泾溪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时都很小心,终年都不会听闻有人掉到水里。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这首古诗让人想起曾经发生的一起意外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17):65
《周易》二则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系辞下》)《呻吟语》二则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存心》)怠惰时看工夫,脱略时看点检,喜怒时看涵养,患难时看力  相似文献   

19.
正冯其庸是一名全才,他不仅善书、善画、善诗词、善摄影,还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身体力行的考证者、别出心裁的学术领军人。他曾考证出曹雪芹祖籍辽阳,考证出项羽身死东城,并以耆老之年纵横西域,找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东归古道……然而,他最显赫的成就却是红学研究,他与《红楼梦》的故事,最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0.
享利与任患     
《党建》2013,(6):8-8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语出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其意为:享受世间之利,则应当承担天下的危难;获享世间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