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音 《新东方》2015,(2):29-3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从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才能超越西方生态文明话语霸权,建立以维系中国发展权和环境权为指向的生态文明理论,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搞好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生态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解放自然"、生物多样性伦理以及理性消费价值观为核心的生态意识;以发展生态理性为原则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和"软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思想;以揭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为核心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他在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分析的过程中所阐明的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些宝贵思想,对于当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骆清 《传承》2014,(4):74-75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派则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国当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为导向,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阙愚 《人民论坛》2020,(1):84-85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型的绿色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和解决生态危机途径方面具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在批判对象、批判目标、批判立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新时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作用,提供更具指导价值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国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积极主动介入新型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科学认知和完整把握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方法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具有整体性向度的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政治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促进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发展。在全社会关注生态问题之时,探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以便更好的把握我党生态文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包含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需要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并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实践,实践观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生态环境问题El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14,(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谋福祉的真挚情感,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一新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深刻蕴涵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引领绿色发展,有助于增强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努力建设生态化产业体系和绿色生态监督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五个向度:科学性向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向度--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向度--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人民性向度--人民至上和为人民谋幸福;发展性向度--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性关键时期,系统分析并整体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重向度的深刻洞见及其精神实质,对于正确引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实现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前沿》2011,(8):183-18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蕴意深远的新论断。其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与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又是对自身领导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辩证的、系统的、既尊重历史有关切现实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晖  孟繁 《前沿》2011,(8):191-194
生态文明指出了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与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源,也指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同时,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我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新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它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一定理论梳理的同时,探讨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本身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通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宪法归因的缘由;以宪法文本为支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中的生成脉络,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表达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置于宪法文本视域下探究其价值意蕴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宪法法律的保障,发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指引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