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群年轻的妈妈在议论,话题是:宝宝爱藏小东西。一个说,自己花900元买了支眼霜,刚用了两次,怎么也找不到了,开始还疑心保姆,后来发现在宝宝的玩具箱子里,而且是大盒子里头的小盒子里,明显是特意藏的。一个说,手机让宝宝玩了一会  相似文献   

2.
放下手中的坚果非洲土人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用这种方法捉狒狒。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非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钱财,有人费尽心思,结果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大文人的小     
所谓大文人是指那些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的文豪。之所以大,在于他们“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写出来的东西,一般人看了不得不拍案叫绝吟咏再三。又怎么会小呢?之所以小,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吹牛拍马:因为权势,可以把某人捧上天:同样因为权势,又可以把这人按入地。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大手笔的学者看来,随笔这东西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的玩艺,成不了气候。但我认为,能写好小文章的人,一定能写好大文章;能写好大文章的人,却不见得也能写好小文章。这大概是因为,小文章如同小楷,稍有纰漏,就会一览无遗;而大文章如同狂草,只要整体布局得当,有些小毛病,也不大要紧。小文章得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情趣、理趣、文趣;而大文章不大需要讲究这些。当然,将两者如此类比,有失偏颇。毕竟建造大型建筑物要比雕琢盆景更费时,更费力,也更费材料。比较正确的态度就是"各美其美,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活泼、顽皮的聪明孩子,且胆识过人,他不怕鬼,不信邪,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不敢爬、不敢摸的东西,他偏要去爬去摸。在邓小平家附近,立着两块高3米宽1米多的石碑,镶立在两个巨大的石龟背上。由于是朝廷赐造的神道碑,百姓平民对它十分敬畏,一般人都不敢去碰它,免得惹来祸灾。有一天,邓小平与几个小伙伴们玩耍到这里,他鼓动小伙伴爬到石龟背上去玩一玩。小伙伴们都不肯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等社会关系,出于需要,一些人会向自己借些东西,为人解难,也是我们社会所提倡并崇尚的道德品质。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可随便借给他人的,否则,会承担法律责任。下面几起因顾及情面,将不该借给他人的东西出借了,从而引出的法律纠纷,发人深省。传身份证"借"来赔偿责任江西省南昌市郊农民田某经好友介绍认识了云南昆明市来南昌做生意的邓某,后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一天,邓提出要办个食品批发站,因身份证丢失,回云南办理费时费钱,便向田说,借他的身份证办理有关开业手续,碍于情面…  相似文献   

7.
馋宗公案     
正全家福江南的冷天真是不怎么样,从深秋开始,雨水虽然不多,步调却实在踏得很准,桂花刚冒点头,就被摧折去六七分,复发,又被打去,接着雾霾来到,整个上海像是幅上坏了清漆的后期印象派油画,被罩在一层红不红黄不黄的土灰色里,走在街上,觉得所有的人都是用脏颜色一个点子一个点子堆出来的。每天看空气质量的实时报告,差点想移民去青浦,因为上海周边,只有淀山湖附近受到的污染似乎小一些。后来冷气团就来了,啥叫凄风苦雨,实为传神。空气虽然清爽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对执政党来讲,通过协商解决一些存在的社会矛盾是较好的方式。因为协商民主讲究秩序,大家可以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起摇旋呐喊当然要好得多。在这个时期里,有些人想利用所谓的“大民主”来解决问题,“文革”中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  相似文献   

9.
<正> 矫揉造作的举动使我讨厌,实实在在的说法让我心动。下面这个事例让我感怀: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诚实!”老人回答。显然,这位老人并不是要低估从大学所学到的宝贵知识。他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让他受用一生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简单的道理和基本的准则,并不高深玄奥,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话里似乎还隐喻着另一层含意有些人后来把最重要的东西视为“幼稚”而丢弃了,那就是丢掉了最可宝贵的东西,这才可惜呢! 常识差不多就是真理,大实话往往就是大哲学。当一些花花绿绿的高论妙语说得天花乱坠,弄得人眼目迷离五色  相似文献   

10.
从茶山一路小跑下来,已是午后两点,太阳发出的银白色光芒将我们照得热汗淋漓。前方有几棵樟树,几个人站在绿荫里稍息。同行的老谢告诉我,这里是和平镇危冲村肖家湾自然村,树荫处正是村口。往村里走,一条细长的石径连接着东西两侧十多幢的房屋。大门虚掩,村子寂静。我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下,这家房屋外型宽敞匀称,仪门门楼有些讲究,门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法律新规定:归还失物可以索要报酬文摘当他人归还失物时,有权向失主索要报酬。这与过去“拾金不昧”的传统相去太远。《物权法》起草人之一、中国社科院梁慧星教授说,正在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将重新把公民定位为普通人,已写进了归还失物有权索取报酬的新规定。过去的规定,把公民都想象成雷锋那样。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捡了东西不报告,甚至占为己有。因为他得不到报酬,对旧规定没积极性。现在,如果捡失人不报告,就属违法;如果他按照法律履行义务,就有权得到报酬。如果价值小,拾得人捡到之后给一个较短期限,如没有领取,就归拾…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7日,星期天,小远征随妈妈刘芝去姨妈家玩。姨妈开了一间糖烟酒店,很疼他,每次都给他很多好吃的东西,蛋黄派啦、喜之郎啦、巧克力啦。这天,他和妈妈在姨家吃完午饭,直到下午快三点时,才告别姨妈,带着许多好吃的东西,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相似文献   

13.
正“再往前跑就扑到鸡了!”“哪里有鸡啊?”大理古城南门外的一塔路向东穿过月溪村到大丽路,程丹的家在月溪村靠近大丽路的边上,她的舞蹈工作室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旁边是她家的两层木屋,院子里种着花也养着鸡,原来还有一只小黑狗见人就叫,后来她母亲拿去送给了亲戚。6岁的刘榆涵穿着淡紫色的舞蹈服,翘起小脚丫指着大玻璃窗外的一笼鸡,笑个不停,一个孩子笑,其他的孩子都跟着又说又笑。这是程丹春节前最后的一节课了,5到7岁的少儿班,跟她学习一年多的刘榆涵已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死都不怕,可就怕说一套、做一套。别看有些官员台上冠冕堂皇地坐着,电视新闻里慷慨激昂地说着,不定哪天就被作为贪官挖出来,原来包二奶、泡小蜜、出国考察玩洋妞一个都没少,干得比克林顿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你都能做的事,还不兴老百姓嘴上说一说、手指头上发一发?  相似文献   

15.
尘封往事     
吕宏伟,二级英模。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圃田派出所民警。枪事那是爸爸所在的武装部的二层小楼。一层是家属宿舍,二层是办公室。10岁的小宏伟只知道他从一楼爬上二楼,在爸爸的那间办公室门前立住脚:门是敞着的,爸爸和他的同事们不知去了哪间屋子。他小模小样地进到屋子里,东瞅瞅西瞧瞧。屋子的表面没有他以为好玩的喜欢玩的东西。他的目光就驻留在那一溜抽屉上。就像是有魔法师引领着他,他伸手就打开了最里边的那个抽屉:一把黑洞洞的好看的惹他喜爱的小手枪!他欣喜着急迫迫地用两只小手把枪抓出来,那枪还挺重呢!他有些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能走同西方城镇化一模一样的道路。因为西方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平行发展的,到后来渐渐出现了问题。而中国在加快工业化的阶段,农村一直比较落后。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据说已经超过50%了,但是很多人不信。因为这个统计数据把在城市住了半年以上的农民工都算作城市人口。此外,有些农民工在城市住了二三十年还是农民身份。如果按城市户口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0%多。  相似文献   

17.
<正>小区里的每一种健身器材都有针对性,玩得恰当可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平衡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灵活性。但是,每一个健身器材对一些特定人群都是有"禁区"的,玩的时候要注意绕开这些危险地带,选择适合自已的项目。太空漫步机太空漫步机是最受欢迎的健身器材。因为很多人认为它容易玩、不费力、甩来甩去很过瘾。但是,它很容易拉伤腰肌。因此,老  相似文献   

18.
感受井岗山     
吕睿  欧灿 《福建乡土》2007,(2):34-36
很多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相反地,每当你几乎要把它们遗忘时,它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显示出自己的位置,而且势不可挡。这样的东西很多,譬如幸福。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把井冈山当成一个纯粹的旅游胜地满心想着去好好玩一玩的,可是后来在旅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书读多了,难免有书呆子气,可有些人的"呆气",令人生爱。陈景润一次要到未婚妻家中去,前些天刚好有人给他带了一袋苹果来,他也就把这袋苹果带了去。尽管这些苹果又小又皱,因为当时准岳母正想吃苹果,想要的东西适时而至,对他也就大加称赞。陈景润并不知道如何给人送礼,而这次送苹果如同他解数学题一样,竟然一出手就是"正确答案",让他特别高兴。此后去丈母娘家,陈景润必定是带苹果一袋,既小且皱。那天,他又要去看丈母娘了,一连跑了好几个地方,就是没有那样的苹果,  相似文献   

20.
我与旧书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去逛旧书。无论是夜市里的小地摊,还是停靠在街道旁的小三轮车,只要有旧书的分量的珍品,只是想找那种古朴的文归传统的感情就越浓,旧的东西就愈发珍贵。我是和旧书有着深情厚谊的,在一本本饱经沧桑的老书面前,什么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我必定要痛快第一次和旧书结缘是在1994年的秋末。在家乡县城的一条南北大街上,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旧书摊,长长的一排,主人是一个戴着眼镜学究样的老者。因为兜里揣的是父母的血汗钱,我翻来覆去蹲看了半天,才在这泛黄《十日谈》。那时的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心浮气躁,两本书只泛泛地翻了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