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思想领域的发展,是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念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本文从党校主体班长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及如何用新的教育模式长期开展法治理念教育等方面做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1]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我国现代法治与古代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的区别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实践中创造的伟大奇迹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满足人民需要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围绕人民性展开,始终把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置于首要位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并运用好法治中国建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4,(1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从项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纪元。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治干部。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是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其法律素质的高低、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党和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思维层面遵循的是实践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仅形成了合乎自身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特质的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思维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逻辑起点和检验标准;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实践活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展现出来的实践思维形塑着其实践模式,包括领导模式、目标模式、制度模式和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保障。法治思想及其制度建设主要来源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缺乏法治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固然必要,但扬弃中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传承超越,建构一种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更为必要。由此,评述先秦法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而阐述法家法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仍具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4,(11):27-27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7.
包心鉴 《党建》2014,(11):38-40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正>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一直在探索与发展之中。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决定既提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勾画出了基本框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人类法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张真理 《前线》2014,(3):47-4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法治中国进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法治中国,目标恢弘,但必须着眼当下。没有切切实实的落实,法治只能是一句空话。法治中国的落实,既在于国家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在于地方法治的创新推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 《奋斗》2022,(4):6-11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远固 《唯实》2015,(1):32-35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能否重视法治、是否坚持法治,直接关系到能否本质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不仅是富裕的中国,而且是法治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三是建构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民主是法治的灵魂,制度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法治是民主的"护身",法治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四是拓展了党依法执政的新视野。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如何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内法规作为党内治理的自治性规范,并不意味着它与法治国家建设没有关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就是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格局的动态过程。党内法规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内法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制度构成,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建成意义重大。党内法规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制度化、法理化。党内法规能为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创造性方案与法理支撑的同时,调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法律所难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指引、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须途径。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决定》强调指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场域下所遵循的特殊性规律。本质观之,这些特殊性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程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历史观之,5年来的成就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不仅对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良性的法治指引、增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贡献了创新性的法治思维,而且为世界各国法治道路建设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法治经验和法治智慧。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除了把法治提到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外,"中国特色"也非常引人注目。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长期以来封建的统治方法和制度是很完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23,(6):54-5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我国宪法。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执政方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中,必须面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从实际出发,把握法治实施的立足点,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业不断推向前进。一、立足我国实施法治的实际任何一个国家的法治都离不开本国的现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离不开中国的实际,不管是立法、司法还是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