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方国家改革政府机构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宝砚 《唯实》2001,(3):36-39
政府机构即政府组织,是政府职能的载体。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职能都是分解于各个不同性质的政府组织之中.并通过政府组织把全体人员调动起来,去实施政府职能的。因此,政府机构设置得是否科学,人员配置得是否合理,将关系到其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不断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以适应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需要。了解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政府机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需…  相似文献   

2.
感谢和尊重     
“作为我国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层级以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  相似文献   

3.
博识文萃     
地方机构改革启动 中共中央、国经院近日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于1999年可以先进行省一级政府机构的改革,也可以省、市两级同时进行,待2000年再搞县、乡两级政府的机构改革。 文件强调指出,调整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首先是调整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建立与国经院机构框架大体对口的省级政府组织结构。省级政府工作部门分为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省级政府组成部门的设置应与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基本对口,地方各级政府一般不设置与国务院办事机构相对应的机构和部门管理的机构。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1998,(8)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政府机构改革——访省人事厅厅长、省编办主任崔运宏□本刊记者随着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进入实施“三定”的攻坚阶段,我省将如何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成为人们近来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热点。为此,本刊记者就我省机构改革有关问题,日前走访了省人...  相似文献   

5.
杨舰 《当代贵州》2009,(12):16-17
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6月3日召开全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我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近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报德同志就政府机构改革有关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6.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革命。由依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政府机构向服务于市场经济模式的现代化政府机构转变,也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彻底的,不应是修修补补,因为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廉洁的政府。否则改革只能重蹈覆辙。政府机构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和该国家的国体性质相适应、相一致。假如不适应、不一致,就存在改革的必要。我国社会主义政府机构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机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机构由于我国正处于…  相似文献   

7.
以健康心态直面机构改革朱法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即将付诸实施了,与之相衔接的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将依次展开。对于各级机关干部来说,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重大改革,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8.
机构改革众望所归——对临汾地区497名机关干部的问卷调查□王召转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新一届政府郑重声明,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政府机构改革,届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将分流一半,从而彻底改变“吃饭财政”的状况。面...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大小机构改革共进行了20次,但大多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对于政府机构和人员膨胀,古人有“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说法,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人浮于事,职责不明、效率低下……事无定势,机构改革必须随势而行。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机构改革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对于目前中国而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应是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议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势在必行。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聚集政府机构改革》,让我们在关注中期待,期待着这次机构改革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党风建设》2000,(7):15-15
据权威人士称,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迄今已有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海南、广西等12省市自治区宣布正在改革政府机构,其他省、市、自治区将随后展开。,据估计,目前逾500万地方干部,在未来3年内将要裁减一半,以达到精简政府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题为《党的领导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的文章说,今年两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改革。举一纲而万目张。虽然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党政军群各领域,涉及党政关系、政府机构设置、中央和地方关系、基层机构设置等全方位问题,但抓住一个要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场革命性的机构改革就不会走偏。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过去极不平凡的5年,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曾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但成效并不显著,相反,政府机构的办公楼却越盖越多,越盖越大,吃“皇粮”的官员也在急剧增加。 以县级机构为例,建国初一般的县只有县委、县政府两个机构,而现在则是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检委、县人武部6套班子。当年的一个科也“裂变”为现在的几个科或几个局。当然,我国现在的情况已与建国之初不大相同,有些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增加是合理的,但有些则不尽合理,带有人为设事的因素。 县级机构如此,中央和省一级机构也大同小异,目前中央和省一级政府组成部门,一般都在3…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汇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新组建部门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又提上日程。此番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将完成以下任务:一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立省、市(地)两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二是要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调整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地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部门,完善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严重滞后,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健康发展。世纪之交的今天,各项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次显露出来,重温邓小平关于机构改革的思想,对于促进即将开始的地方机构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处于整个权力的核心,对国家、社会和文化事业行使直接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到去年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基本实现了职能的转换和裁减一半人员的目标,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树立了榜样,但中央政府公务员的人数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人数相比毕竟只占少数,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也表明改革越向下,阻力也就越大,改革愈不彻底。同时,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许多方法并不适用于地方,这些都说明政府机构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和设想能否实现,能否走出以往机构改革所未能走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还是一个未知数,成功与否主要仍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随着“三讲”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地…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克服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是政府机构改革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内部阻力特别是来自行政人员的阻力入手,以思想认识、心理、利益三个方面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行政人员在机构改革中可能给改革带来的阻力存在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报这些阻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应该是:地方政府行政机构不再干预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微观决策,只在中央政府授权范围内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与营运;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避免出现公共服务空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和分配国家资源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1998年进行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以实现政企分开为第一原则,使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张慧 《求实》1999,(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2年、1988年、1993年推行过政府机构改革,但每次改革都不彻底,政府机构总是走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如何吸取前三次改革的经验教训,保证开始于1998年、将延续3年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不再出现“反弹”?这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防止政府机构改革出现”反弹”,彻底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四点对策:一、把改革的着眼点从单纯精简人员和机构转到转变政府职能上来事实很清楚:政府机关里”庙多菩萨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历经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不断调整、优化政府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多个方面,现将历次机构改革做一简要回顾。一、精简机构编制,探索优化行政体制(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山东省省、地(市)、县的机构改革,自1982年11月底循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