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 年 10 月至 2002 年,随州市遭遇“多季连环”的严重干旱,干之久、旱之广、灾之重、害之大历史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大旱给随州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6 亿多元!综合分析,降雨量少不是旱灾的唯一原因,地表径流量也不是大旱的惟一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用水、管水方面的薄弱环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上博简《鲁邦大旱》应形成于《晏子春秋·景公欲祠》之前,而绝非改写自后者,更不是因反驳《晏子春秋》中晏子的立场而形成的。《论语》《孟子》及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等文本特征、语词和思想观念证明,《鲁邦大旱》形成的时代应早于孟子,处于孔孟之间的战国中前期。《鲁邦大旱》的主旨并不在于突显祭祀鬼神之礼,其目的也不是以祭祀之礼来文饰政治或者以礼节庶人之情,而是借使用“珪璧币帛于山川”赢得庶人的信赖和拥护,以成上下相和的局面。《鲁邦大旱》的这一主旨是《国语》《左传》所呈现的庶民思想观念的延续和映照,所谓“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即是这一庶民思想观念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鲍臻 《中国减灾》2010,(5):20-20
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后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的深层问题,也都被轻轻掩去。  相似文献   

4.
袁良宽 《政策》2010,(5):41-41
地级随州市成立已10年了,岁月虽然流逝,但随州大部制的改革仍使我难以忘怀。 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时任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省委常务副书记杨永良在省委常委会议室召见我,传达国务院的决定。志杰同志最后说:“良宽,你作为地级随州市首任市委书记责任重大!”“责任重大”这几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党是负责任的政党,我们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作为市委书记,上应对省委、省政府负责,下应对随州市数百万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5.
王尚珍 《政策》2004,(3):51-51
近年来,随州市妇联把工作定位在符合党政工作大局、符合妇女所需、符合基层实际上,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妇女群众的拥护、基层组织的积极响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百万随州女创业大行动”,积极推动实施“随州市妇女发展规划”和“随州市儿童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狠抓调查研究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全市妇女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全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暨示范点现场会在随州市召开,随州市妇联“整体推进促实施,齐抓共管求发展”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巧 《政策》2004,(3):30-31
随州市财政局在组建以来的短短三年时间中,艰苦创业,屡建功勋,多次受到上级单位表彰,尤其可圈可点、可歌可颂的是,许多不凡的篇章,是出自占全局人数40%的女干部之手。  相似文献   

7.
<正>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  相似文献   

8.
随州市社科联由成立之初一无所有发展到目前已初具规模,做到了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定期召开各种研讨会(与各学会、各具体部门联合召开)和办刊「五落实」。具体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围绕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努力为随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三年来,随州市社科联及所属学会组织广大会员,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邹伟  罗国华  胡学勇 《政策》2002,(9):42-43
随州市国税局是随州市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面旗帜。他们引导发展香菇农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真心实意扶贫济困,工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系统”、“先进基层党组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青苔村农民梁建国,一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用自己勤苦操劳积攒的钱办起了一个敬老院,让5名孤寡老人安度晚年。早在l992年3月,通过基层推荐,在原随州市政协第四届二次会议上,梁建国被曾补为市政协委员。后来,他又连任原随州市第五届、第六届和曾都区首届政协委员。1995年1月22日,一篇记述梁建国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精神万元户》在随州报发表后,更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997年1月,原中共随州市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市  相似文献   

11.
胡长春  张涛 《世纪行》2006,(5):25-25
5月18日,随州市政协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樊建国作辅导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百湖之市"美誉,本不该缺水。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已遭遇10多次干旱之年,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为何"丰水之城"屡遭"大旱之痛"?笔者回顾了武汉农田水利建设的演进历程、基本现状和存在困难,并对加快武汉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旱过后的思考丁安元(甘肃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处)继上年伏秋连旱后,1995年我省又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7个月的持续严重干旱,陇东和中部偏北地区,1~6月份降水之少,旱情之严重,是近60年来罕见的。1~6月份的总降水量,酒泉、张掖、白银和武威地区北部小...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今春以来,我国遭遇了一系列极端天气,从低温到大旱,从高温到洪涝,动辄几十年之最、上百年之最。一时间,大自然似乎变得喜怒无常,令人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15.
“老转”耕耘的沃地──随州市农行发挥军转干部作用侧记李玉林,刘钢部队转业干部在银行这个经济业性特强的金融部门内能否有用武之地,发挥作用?湖北随州市农行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请看来自该的一组镜头:镜头一:时间推回到公元1984年,随州市农行接收了一名副团职...  相似文献   

16.
姜军 《世纪行》2006,(11):22-22,27
黄克勇,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随州市文联副主席,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供职于随州市文化体育局。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他牢记使命,认真履职,为弘扬随州传统文化,建设新型随州,身体力行,竭忠尽智。  相似文献   

17.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21):24-25
“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发生三年大旱的话,多少人会饿肚子……我们的农业,特别是欠发达省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10月29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陈述涛委员表明了他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担忧。  相似文献   

18.
袁绪军 《湖北宣传》2006,(11):23-2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明湖北”的部署,随州市全面开展以“建设文明随州、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双建”活动,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轮的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9.
蒋立新  毛海峰 《政策》2013,(4):60-61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全市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2000年6月,随州升格为地级市,中央和省明确不增加人员编制。地级随州市在原县级市行政编制一个不增的基础上,组建市、区两级政府,加上当时财力有限,特殊情况下,走出了一条打造精干高效、行政成本较低的随州"大部制"探索之路。主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随州市组织在随州的18名省人大代表对该市工业兴市、重点企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移民居住区建设和移民安置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