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刘渊 《探索》2023,(1):102-11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面临农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能力不高、农村文化治理和乡村规约治理成效不足、数字化治理能力匮乏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遵循“自治、法治、德治”的城乡治理内生要求,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现实需要,以创新引领为重要抓手,构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字治理+创新治理”为内核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之路。基于此,以“协同治理力、规约治理力、文化治理力”强化“三治”融合,以数字治理力和创新治理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注重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初心使命和主体培育、制度机制和文化引领、数字乡村和特色推介、借智引智和学习培训等方面加强,进而从理念、能力、平台、环境和机制等层面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在乡村治理语境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基于对烟台市党建示范区的案例分析发现,乡镇党委通过构建区域性党建的治理结构、发展政经合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建立党群联结的社会治理网络三个方面的党组织建设创新,从治理理念的转型、治理主体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构建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路径在于,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政体制与村民自治中的一种治理机制,利用党组织建设的灵活性和党员身份的复合性,通过党组织建设创新,推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主体的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组织优势,能够实现乡镇政府和村庄社会的联结,成为后税费时期“悬浮型”政权落地和推动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有利于推动乡村科技化发展,又有助于扎实推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其主要挑战集中表现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缺乏农民的实质性参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效能有待提升以及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健全等方面。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主要在于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及增强农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武安市以创建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围绕“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通过优化完善网格设置、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深化为民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霍军亮 《探索》2023,(6):93-107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已经成为一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也是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学理逻辑。政治逻辑层面遵循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理论逻辑层面体现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的耦合关系,历史逻辑层面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治理乡村的优良传统,现实逻辑层面回应了乡村社会的内在诉求。利川市的“小院说事”创新实践,通过搭建“说事”平台、设定“说事”内容、制定“说事”规范,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和政治引领作用,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彰显了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走出了具有本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乡村治理新路。利川市的实践探索有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学理价值,体现了“组织—内容—制度”的逻辑框架,通过“组织再造”整合了党组织资源,提升了组织动员能力;通过治理内容的优化,回应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制度建构,重塑了乡村治理规范,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行动,要以增强农村...  相似文献   

6.
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开启了乡村建设的新图景,但随着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开展,技术赋能范式已难以回应乡村数字化治理的新需求。基于权力、技术与行动者关系重塑的数字乡村共同体,具备了超越赋能范式的诸如耦合权力与技术场域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接数字乡村治权共享需求、内涵共同体激励相容机制等演进功能,其有助于消弭赋能范式的梗阻。以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的逻辑,需要从连线扩面地破解技术悬浮、兼顾“赋权”与“放权”的乡村治权共享、锚定“以人为中心”的多元需求等内容出发,持续超越赋能范式的治理限度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济南市莱芜区南十里铺村工作组在区总队指导下,发挥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和为民办事"服务队"职责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建为统领,以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抓手,积极走访调研,探索建立了南十里铺村"数字民生档案",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村庄发展亟需"数字民生档案"。  相似文献   

8.
范锐丽 《世纪桥》2024,(5):35-38
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中国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的最直接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政策、领导乡村治理、动员和组织农民发展经济、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村全面振兴骨干力量,融合党建与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乡村生态现代化治理,形成党组织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必然选择。基于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实践样态透视与经验研究表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主要呈现三个关系型特点:一是党建引领发展与治理相统一的结构性整合,旨在以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二是党建引领活力与秩序相统一的体系化建构,旨在以体制机制的创新走好乡村善治之路;三是党建引领主导与主体相统一的共同体治理,旨在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乡村社会,村庄边界封闭,农民流动少,内生规则和机制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乡村治理稳定而有序。然而,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加速流动,乡村原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变,乡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价值基础、政策基础都在改变,这些对乡村治理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治理基础的变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现象和治理困境。乡村社会要适应这种巨变,必须立足于人口流动的现实,从价值培育、治权塑造及机制创新等层面,挖掘乡土社会内生资源,融合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起与转型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农村考察指导,对加强基层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乡村治理带来新挑战。实践探索中,要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2.
申进湘 《共产党人》2020,(9):F0002-F0002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打牢乡村全面振兴坚实基础”。通过优化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宗教依法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坚持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好,确定“党建带村惠民生、文化强村润民心、生态立村转民风、产业兴村促民富”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相似文献   

13.
冷向明  范田超 《求实》2016,(1):90-9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基础的急剧变迁,农民流动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流动改变了村民的行动选择,进而改变了乡村治理基础,既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而出现治理危机。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要从价值、策略、体制三方面入手,亦即构建复兴传统和建构法治文化并行的价值、能人带动嵌入农民合作的策略以及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曹志立 《探索》2020,(1):109-120
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包含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三个维度,遵循着提能赋权、组织起来与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逻辑,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具体而言,中央通过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能赋权,巩固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领导的权威基础;通过整合村级资源、吸纳社会组织与推动合作行动,重构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依靠村党组织将乡村治理中的资源、主体和行动重新组织起来;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级党组织督导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党员动员的办法,确保了乡村治理机制的顺畅和活力。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既对乡村治理既有困境进行了有效回应,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三治"体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主体,农民法治素养的培育是乡村法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依法治理的理念,离不开农民法治素养的提升。当前,农民的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农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乡村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对近十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党领导乡村治理始终遵循以党建优化为基础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以体系完善为目标促进"三治"融通、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推进协调治理的基本逻辑。因此要始终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紧扣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完善"三治"融通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关系国家治理全局。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乡村治理的短板(一)组织短板乡村治理普遍存在组织短板。对上,是各个职能部门,对下,是广大老百姓。涉及的具体事务包括党建、统战、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城建、招商、信访、综治、计生等方方面面。乡村往往疲于应对各项事务性工作,忽略了组织建设。且相较城市,乡村年轻党员数量偏少,党员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有部分乡村甚至几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进程、现实探索以及实践逻辑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与协调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总结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微观层面的治理创新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创新机制构建的前提是认识和把握在“三治融合”中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协商机制的有机统一,在治理实践中凝聚乡村善治的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谐、有序、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才能达到乡村善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数字乡村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数字赋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方向,能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农民数字鸿沟差距明显、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健全、农村信息连接机制不够紧密等困难与挑战。通过拓宽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并加强其数字技能意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农业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健全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治理:优势、内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22,(3)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引领基层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中最突出的特色和最核心的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合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对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文化对村民价值观的影响、农村利益分化和治理制度不健全等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完善党建领导机制、健全核心价值引领机制、优化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制度治理机制,提升自身的整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