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月 《协商论坛》2014,(8):48-50
8月1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政策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的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进行了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在控制人口规模上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但在一些具体措施上,可多做些调研、探讨和斟酌。在此,就通过产业升级控制人口、城市人口承载量、差别化控制城乡人口规模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为了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实现,为了学习、工作、生活在首都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人口调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采取行政与市场手段加强人口调控同时,更加审慎应对。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焦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就指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多。人一多,"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岗位供给、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5.
积分落户通过设置一套指标体系,对落户条件指标予以量化,最大程度地去除了行政权力的不当参与,同时为有意申请落户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导向,调控了落户的规模和节奏,从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在更大的范围内保障了落户公平。  相似文献   

6.
陈钊  陆铭 《传承》2011,(3):56-5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增长,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当前户籍改革的做法主要是放松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但大城市仍然在用户籍政策限制人口规模的增长,而限制的对象主要是低技能劳动力。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以加快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2,(7):46-46
公元1600年,欧洲只有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是,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到1950年,欧洲城市集中了全球40%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为50%,居世界之首。与此同时,欧洲也成为最早遭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地区。如英国伦敦,1801年人口仅95.9万,而1901年为454万,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失业激增,社会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规模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日趋紧张。截至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755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60万人,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常住人口达50万人以上。专家预计,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常住人口有望突破1800万。对人口规模进行调控,已经成为摆在北京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对此,人口问题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并不能解决北京城市资源紧缺等问题,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应该采用"加减法"的概念,强化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对人口结构和分布进行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搞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如果城市人口规模控制、把握不准,与规划的指标相差太大,就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基础设施不敷使用、环境恶化或是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部分基础设施。80年代初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小,许多城市规划的2000年的人口规模指标在90年代初或中就达到甚至突破了,造成城市用地紧张、道路窄、数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帐,这种恶果一直还在影响着许多城市正常有序的发展。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是一个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直辖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辖19区、21个县,人品3200万,其中城市人口800余万,农村人口2400多万,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将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市情的特大城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既可以为特大城市提供参考,还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建明 《前进》2010,(8):8-9
<正>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城镇化或城市化,是指第二、第三次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的城市转移,使得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国家镇的人口规模比较少,有时甚至没有镇的建制,"Urbanization"往往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0日,自治区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召开新闻发布会。《规划》对我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路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重大举措及制度创新等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4.5%,新增城镇人口700万,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这是广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次再发力。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2,(4):38-38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的著作《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具体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特大城市。按其标准,世界上有五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北京人口规模飞速膨胀,2009年底,常住人口1972万,不但远超北京“十一五”规划末1625万人的目标,也早就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1800万人的目标。同样,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也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困扰,出现了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入学难、就医难和公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钊  陆铭 《传承》2011,(7):56-5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增长,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当前户籍改革的做法主要是放松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但大城市仍然在用户籍政策限制人口规模的增长,而限制的对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大城市人口总量呈现动态演化过程,其中,人口迁移是影响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主导因素。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影响着城市公共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本文在基于中西方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历史数据,以及人口迁移理论梳理基础上,探讨影响中国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及机理,并思考其对新一轮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均衡化政策的实施,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外部压力趋缓,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将会逐渐进入平稳增长。中国人口有序流动迁移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中,未来大城市人口调控有望转向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薄茹 《北京观察》2009,(10):33-35
每天从迈出家门的第一步开始,我们就与交通发生了联系。无论是步行,骑车、坐公共汽车,乘地铁,还是自己驾车,每个人都希望以最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人口增长,对交通问题提出了挑战:而交通问题解决不好,又会对城市发展造成制约。解决百姓“出行难“、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瑶 《中国减灾》2012,(1):42-43
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是应对各类灾害、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人口规模庞大、人员组成复杂的特大城市,更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2011年7月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方式对北京市1099位常住居民进行了"北京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调查"。  相似文献   

19.
骆凯凯  张雪梅 《前沿》2013,(20):128-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因素也逐渐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0年新疆人口第六次普查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及Gm(1,1)模型对新疆2013年至2030年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新疆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七普”数据反映出城乡之间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利用普查数据,构建2010—2020年不存在城乡人口流动的情况下城镇与乡村人口发展过程,并与实际城乡人口进行比较,由此分析人口流动对城乡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的影响,并尝试分析未来乡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方向。结论表明,目前流动人口主导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历程,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发展特征,乡村人口在15—21岁呈现出人口规模“内陷”的情况;未来乡村人口极有可能继续按照这一流动模式流失,“内陷”的年龄结构存在着向附近年龄组扩大的趋势,造成乡村较低龄人口群体规模普遍“内陷”。乡村低龄人口规模缺失,不利于乡村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给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的挑战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