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在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之后,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大量萎缩、消失等新的矛盾和问题.眼下农村集体经济已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是通过改革使其浴火重生,还是任其自生自灭,这是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在新形势、新阶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要创新发展理念,以思维方式的更新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三要创新乡村治理结构;四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村级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尤为重要。这其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是推进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贫困人口要稳定摆脱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依赖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对贵州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贵州可从哪些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基础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关键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共十三条)。一、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在于协调"统"和"分"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让农民通过新的组织形式重新结合起来,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村社会基础的变化和传统文化因素相契合,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具体来说,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其多样化发展形式,充分重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论是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还是从现实维度看,以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集体致富、改变乡村面貌的成功实践看,以集体经济为龙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具备"领头人+基层党组织、规模经营+股份合作、注重特色+三产融合、规范管理+内生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因此,相应地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土地流转,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活力,持续发展农村,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正>十九大报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差巨大,至今仍有4000多万农村人  相似文献   

8.
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农村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提升农民职业荣誉感,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引导群众爱国爱党、向上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着眼于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这块短板,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相似文献   

10.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战旗村在村民居住条件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正在发挥着示范作用。其做法与成效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就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抓住用好惠农政策机遇,以改革激发"三农"活力;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村风增加农民幸福感;必须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强化村级治理,以良好生态环境凸显农村魅力。  相似文献   

11.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自治选举是农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根本方式.家族势力是带有封建性的社会组织,但家族对农村的自治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正确改造家族势力,使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乡村人力资源即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法的研究,指出目前农村人力开发存在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就业难、优质人才流出等问题。文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剩余劳动力非农技能,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提升农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格局和农村基层党建的新机制,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十分明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是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要真正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打破二元社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文章指出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剖析了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三农"问题的根源、本质及其在市场化条件下爆发的原因为线索,从现代化、城市化规律的自然属性与传统体制的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型塑,并指出由于经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远滞后于农民现代性的发育从而形成了转型期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并成为引发农村诸种矛盾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演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尤其是要将重点放在启动农村消费上;而金融发展能够为消费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是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能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短期内,农村金融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金融促进农村消费的功效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是"五个统筹"的"牛鼻子",能够有力地促进其他各方面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义是,通过对资源的分配用来平衡全局性变化,让不同群体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不是受到这个过程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肖建章 《新视野》2006,(5):14-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优势共同推进,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农村民间组织是新时期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一项伟大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农民群众保障自身发展和利益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一.曰目日..........尸口,一、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农村民间组织是指农民自愿组成,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主要有三类:一是主要提供农业生产、销售、技术推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