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相对落后的农村虽然远没有实现器物和制度层面上的现代化,然而漫溢着的现代性却成为乡村社会的一大景观。现代化和现代性之间的紧张与矛盾是由于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经济、文化、政治等子系统的变迁速度不匹配所致,它们之间的冲突引致了农村居民内心的焦虑以及社会失范乃至政治不稳定等诸种社会现象。本文从乡村现代性的获得及其特征以及它与乡村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着手,试图理解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属性以及它与农村政治秩序的勾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出的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干群矛盾激烈等老问题,但也出现了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新问题。四川省平昌县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三双向一质询"(双向承诺、双向述职、双向测评、现场质询)制度,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利益的公共空间,构建了一个制度化的干群互动平台,形成了以革新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动力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的行政化与国家政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在其实际运行中产生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承担着大量不能给村民和社区带来直接收益的事务.这些事务实质上是国家政权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其成本却由村民来承担,由此导致了激烈的干群冲突.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再承担这些费用,但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依附性却更强了.村民自治对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存在着下降趋势,国家很难通过这种"行政化的村民自治"来实现它与村落社区的文化--社会联系.如果村民自治不再是一种国家和村落社区健康互动的有机联结平台,通过它来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最初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就值得检讨和评估了.  相似文献   
4.
社区这一概念建立在西欧的历史经验上,当我们用它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中西之间的差异。任何事情都处在不断的变迁中,理论更应与时俱进,现代化自它萌生以来就具有了全球化的属性,社区这一概念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其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农"问题的根源、本质及其在市场化条件下爆发的原因为线索,从现代化、城市化规律的自然属性与传统体制的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型塑,并指出由于经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远滞后于农民现代性的发育从而形成了转型期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并成为引发农村诸种矛盾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公共危机中的n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众多参与者之一,可以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在规模和服务范围、组织机制、专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非政府组织成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种种限制.政府要为非政府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其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非政府组织也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及时有效地防治危机,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创新发展机制,不断降低社会发展成本,走出一条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低成本现代化道路,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那么,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低成本现代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层面的本质,是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产品市场以及包括劳动力、土地及资金在内的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首次以党的政策方针的形式提出了"表达权"这个新词汇,把它作为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指标和要求,这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强调农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重视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保证农民能有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改善当前农村村容村貌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看,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危害依然很严重。本文指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创造物质财富的任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