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制度经过逐步认可、鼓励、制度化三个历程,民办教育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借助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民办教育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因、类型、影响因素都会制约民办教育的制度发展。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制度方案供给不足、执行过程的偏失,究其原因是制度环境不成熟、政府缺乏合理定位、民办教育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因此政府在民办教育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合理定位、民办教育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自我调整与完善是完善民办教育制度变迁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视角看,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经历了移植经验、内化和自主生长的过程。其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具有三个特征: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性;"继承—变革"与"内生—创新"两种变迁模式相结合;高等教育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生秩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寻构自生秩序的制度体系大部分是以渐进演化的方式取得的,人类的政治、法律制度乃至国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后发国家同样存在本土自生秩序,其现代政制的构建应该选择渐进式道路,在保护原有自生秩序的基础上推进连续的制度变迁。制度创新是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途径,其目的是创造适合本国需要的具体的民主制度形式,使宪政民主能够从内部生长起来并顺利运转,实现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和平过渡。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是如何理解制度这一概念。社会科学领域对于制度概念存在三种解读,即规制性制度观、规范性制度观、认知性制度观,分别将制度视作外在的规制结构、偏外在的规范系统、内在的共享信念。三种对于制度的不同解读意味着对制度本质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制度变迁根源的外生性或内生性、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变量、制度变迁的设计或演化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或有所侧重,形成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研究。三种制度观强调了制度变迁的不同维度,未来的制度变迁研究可在秉持某种制度概念的前提下关注更多维度,发展制度变迁的中观理论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主义与制度变迁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张力,但同时也为理解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有益而丰富的理论资源,制度变迁研究理应成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内容。新制度主义各流派对于制度变迁的关注点不同、对于相关问题的阐释各有侧重。然而,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基本上可以从初始动力、运作机制、路径形成等三个方面予以考察。其中,外生变迁与内生变迁是对制度变迁根源的两种不同解读,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揭示的是制度变迁的持久动力与运作过程,而制度变迁的轨迹则由既有制度、权力、观念等因素所塑造。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大发展与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政治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成为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行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导致其对制度如何塑造偏好以及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潭 《理论探讨》2006,4(6):128-131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政策变迁除了呈现为政策时滞、政策博弈、政策演进三个结构性逻辑外,还表现为政策失效、政策创新、政策均衡三个阶段性逻辑。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变迁都可能无法回避均衡—失效—创新—均衡这种方程式循环。因此,研究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对于理解和掌握政策变迁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具备良性的路径依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自我完善、自我优化的关键所在,其路径机制集中体现在政治依赖、认知依赖和结构依赖三个方面。良性路径依赖因素的具备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行动范式更多体现为对基本制度资源的开发和对制度演化环境的开放。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思想源泉体现为严格平行的两条路径:自发秩序原则与强制变迁原则。两条路径为什么分别被不同的国家所采用,内部的制度规范有什么差异,会对改革发展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对现有的改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能充分激励各方参与人改革热情的方式应当是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历史制度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新制度主义流派,它强调中观层面的制度是政治分析和政策研究的中心,认为制度和政策一旦形成后,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观对政策研究具有解释性意义,政策网络是中层制度的具体化,政策秩序的基础在于社会资本的培育,政策选择是遵循结果性逻辑和适应性逻辑的结果.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对政策研究具有描述性意义,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了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原因,间断-平衡理论和否决点理论说明了政策变迁规律和政策阻滞的原因.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对政策研究具有建构性意义,从三个层面解决政策研究的困境,架起历史制度主义与政策研究之间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党内巡视制度是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有机融汇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经历了萌芽与初创、断裂与重启、快速发展、稳定与调整、成熟与完善等重大的制度变迁。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考察党内巡视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党内巡视制度变迁呈现出路径依赖特性,也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国家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与演化,经济发展程度、利益因素和观念意识形态构成影响其变迁的关键变量。行动者的能动创新与自主性不断推动党内巡视制度变迁的发生。未来,要遵循路径依赖规律并把握"关键事件"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巡视监督治理模式,完善巡视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党内巡视制度的良序变迁,从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2.
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随着时代的变换和人类理性觉解的程度,以"物"的第一性和合法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主要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变迁,即古代形态的独断论的唯物主义、近代形态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和现代形态的实践论唯物主义。然而在这三种形态中的"物"却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对不同阶段的"物"的反思,是对新旧唯物主义整体发生历史变迁的缘由探析的最好路径,即反思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主体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旨在通过对新旧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变迁的呈现,分析其缘由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与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难以到位,固然与农业本身的市场缺陷有关,但是这与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导致制度效率不高和边际效率递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对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信赖的表现、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根源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跳出原有路径依赖的策略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秩序问题虽是转型研究的副产品,但绝对不可忽略.有关秩序与制度设计关系的理论探讨,并非泛指任何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而是"以转型国家为例"来研究,将制度理性与秩序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对转型研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把握更具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利益个体组织化与利益组织政治化是利益集团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域。谋求个人经济利益、争取群体共同利益、捍卫公民基本权利、持有相似的政见、生活共处的现实需要、突发社会事件的诱发等都有可能促使利益个体组织化并趋向政治化。组织化的利益团体或集团常以社交关系型接触、精英人物代理、提供情报信息、影响社会舆论、参与选举、合法或非法的强制性方式影响政治过程。利益个体组织化与利益组织政治化一方面有助于构建理性政治秩序、促进民主科学决策、克服权力僭越现象、培育协商妥协精神等,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利益团体的封闭性、分利性和排他性以及非法的强制性政治参与,利益个体组织化与利益组织政治化又有可能威胁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煤矿"关而不死"现象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小煤矿产生发展过程(1982年~2008年)为分析的时间维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剖析我国扶持规范、整顿关闭小煤矿这一制度变迁过程,由此可以从中找到当前我国小煤矿"关而不死"的客观依据和下一步制度设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宗族乡村本质上是国家社会关系转变的产物,其治理格局的演化与国家社会发展同步互动。因此,认识宗族乡村治理格局的演化逻辑,必须在我国的历史传承与乡村治理的当下实践中建构分析框架。“路径依赖——情境依赖”分析框架正是一种认识宗族乡村治理格局演化逻辑的尝试,它把路径依赖具体划分为延续性与变革性两个方面,延续性代表着历史传承,变革性则依赖于当下情境。而当下情境又具体化为制度情境、本土情境、事件情境三种类型,治理格局常常因任意一类型情境变迁而做出适应性改变,便是发生了情境依赖。路径依赖的延续性和变革性所催生的情境依赖,成就了历史传承在当下的互动形式,宗族乡村治理格局便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渐进演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权制度变革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则是这种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结果。土地股份合作改变了农村社区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成都要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首先必须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原则,保持制度变迁趋向与参与主体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提倡农民以组织化的形式参与土地产权交易,降低农民进行产权交易的风险。再次,要坚持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社会演化论的视角,对铁道部制度的产生、延续与变革的历程做了分析。作为一个兼具政治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政企合一"组织,铁道部体制的变迁过程基本是一个由关键行为者发起和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外生性制度变迁。这一变迁历程反映了社会演化论的环境-结构-行为者(观念和利益)之间的互动模式。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支持如下观点:中国政治领域的制度变革的逻辑不同于经济领域的哈耶克式的自发秩序的演进,其变革路径是关键行为者(如政治精英)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社会秩序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陈潭 《理论探讨》2007,(5):143-148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变迁的必然阶段,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有效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一直以来强化着中国的身份管理和单位管理,对于中国的人事管理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事档案制度突出的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不是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的功能.因此,人事档案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在可预见的诱致性政策创新当中,交易费用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普遍信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将为制度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