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是儿子,但对自己的父亲,王志伟还是习惯称作"我们老板"。在这家落户东莞20年的家族企业里,他和太太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宝宝一起落户东莞,协助父亲打理生意。内销,从被动到主动院里堆满了将要发货的蹦床,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和打包在同时进行。来东莞快9年了,35岁的王志伟照看着运动蹦床的生产,这里每天完工4000个蹦床,占到全球蹦床市场的70%,包装后发往  相似文献   

2.
刘东萍 《台声》2010,(8):51-52
<正> 2003年8月,来自台湾的陈郁升独自站在东莞街头,看着林立的厂房,来往的车辆,心情十分低落。他甚至有点埋怨父亲,为什么让他来大陆?然而3年后,他却爱上这片充满商机的土地,也在东莞成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子承父业上世纪90年代,陈郁升的父亲来东莞投资,在虎门白沙建立"东莞市虎门金彩色料厂"。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却坚持每月回台湾看望妻子与儿女。父亲务  相似文献   

3.
<正>在深圳一座高约300米的大厦里,一家咖啡体验店刚刚开业。这是台湾青年吴森胜在珠三角开的第5家门店,他想以新店为契机,让精品咖啡与更多大陆顾客"相遇"。吴森胜有一个身份标签:"台商二代"。他的父亲吴妙根,已在紧邻深圳的东莞开了26年拉链厂。4年前,父亲将儿子叫来广东接手家族生意,没想到抓住商机的儿子,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4.
廖庆凌 《当代广西》2013,(14):63-64
<正>在2012年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大会上,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动力车间一鸣惊人,摘取了现场管理最高荣誉——"五星级现场管理"桂冠,成为广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作为南宁卷烟工业园区唯一的能源保障部门,管辖的设备种类多、范围广,动力车间是如何实现一举夺标呢?怀着好奇之心,笔者来到南宁卷烟厂。刚一走进动力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设备、井然有序的摆设……让笔者脑海里立即蹦出几个词:明亮、干净、整洁。仔细观察,车间里各类开关、控制柜、仪表等每一样设备都有"身份证"——加标签、设标识;可移动的设备、维修工具、物件等每一样都有固定的  相似文献   

5.
初为三铝人 1980年,李永正从沈阳黄金专科学校毕业分配来到三门峡铝厂,初为三铝人的李永正主动要求到铝加工车间担任技术员。踏进车间大门,映入他眼帘的是几台简单陈旧的设备和满身油腻汗渍的工人在来回穿梭忙碌,此时的铝厂与其说是工厂还不如说是一个大作坊。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也没有豪言壮语,挽起袖子便加入到了干活的行列中。白天和工人一起抡大捶,晚上一头扎进书海中,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他变得沉默寡言了.:厂的生产设备极为落后,工人的劳动条件极为恶劣,工厂的效益极其低下。他在默默的发誓着,为此定下了自己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尽快革新生产技术,改变劳动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改变。  相似文献   

6.
戴鸿发  陈建 《台声》2005,(12):62-63
2005年9月12日,上海市台联组织了经贸参访团,赴台湾进行参访考察。我们作为参访团的成员,踏上了心仪已久的祖国宝岛台湾。短短十天,从台北到台南,浮光掠影,飞鸿过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访团员的台湾情结一踏上桃园机场,扑面而来的乡音已经令团员们激动不已。因为参访团中除了市台联的二位工作人员外,其余都是台胞。几十年前他们的父辈从台湾来到祖国大陆。台湾一直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几十年的梦终于圆了,怎能不令他们激动?有位团员60年之前跟随父亲一起从台湾来到上海。当时只有2岁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再次回到他的故乡要苦苦等…  相似文献   

7.
赖东进,他出生在一间破烂不堪的公庙里,父亲双目失明,母亲重度智障,一家14口靠乞讨为生。从会走路开始,他就跟随父亲乞讨,行乞近20年。赖东进,他是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也是一家防火器材公司厂长,得到过120余张奖状,当选过台湾孝亲楷模台湾出版风云人物大奖。赖东进曾经的岁月,汇聚在这本自传体纪实励志作品《乞丐囝仔》中。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9,(32)
正以制造业享誉全球的东莞,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掀起新一轮产业招商热潮,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歌挺进: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蜕变,"世界工厂"里也有青山绿水,抢占5G产业高地……湾区明珠,煜煜生辉。东莞,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以制造业享誉全球。在不到全国0.3‰的土地上,创造了近全国9.2‰的生产总值和44‰的进出口总额,贡献了全国16‰的税收。  相似文献   

9.
正"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建言献策奔波,政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的那天,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他几十年来在市政协的提案和其他材料放到了我面前,厚厚的几大本,捧起来很重,我心里也顿感沉甸甸的。"文章里的父亲陈炳基是北京市政协的老委员,他是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常委;儿子陈小兵则是第十二届的新委员。岁月,见证了父子两代的政协情。陈老现年已经87岁,他生长于宝岛台湾的台北市。陈老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台湾岛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曾被关入日本人的监狱;1947年岛内爆发著名的"二二八起义",陈老是亲历者和参加者;同年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
正"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一直是林荣德的信仰,而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践行着这一原则。接手企业落户昆山1990年,林荣德从父亲的手上接下经营重担,正式掌管冠军磁砖,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将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于1992年,在台湾成功上市。此时正是亚洲经济危机时期,台湾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经济也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而此时的大陆,经历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23)
<正>遂宁,白马。这是父亲故事里的地名。从父亲讲述的那些故事里,年幼的刘玉凤,知道了在那个离城几十里的小山里,有河、有城墙,更有父亲的思念与遗憾。刘玉凤,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出生在台湾的她,在2017年之前,从未到过大陆的城市。但她知道,那里有父亲的家乡,还有她不知道存在却血脉相连的亲人。分离——一个时代的悲剧刘华林,刘玉凤的父亲。1945年的一天,正在农田里干活的他被抓了壮丁。才19岁的他一定想不到,从此他将再也  相似文献   

12.
正"我出生在台湾白色恐怖的监狱中,奶奶希望自我开始能平安顺利,故取名为开平。"翻阅老照片,不难发现萧开平简直就是父亲萧道应的翻版,一样的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兄弟姐妹中,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现在是台湾知名法医。他另一身份是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现任会长,工作之余奔走两岸,传扬先辈抗日精神,传递几代台湾人对祖国的深忱热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作为昆曲"义工",白先勇不断游走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他率众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深受年轻人青睐。而他最重要的一项写作计划——为父亲白崇禧写传却迟迟没有完成。在为父亲写传的过程中,白先勇搜集了几百张照片,从北伐战争到台湾的最后岁月,白先勇说,"这些照片很有历史价值,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我父亲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5,(2):61
春节期间,接连传来制造业大省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这集中爆发的制造业倒闭潮,与春节前后正是企业支付供货商货款及员工工资的高峰期不无关系。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大陆市场广阔,美妆行业十分适合电商销售,公司产品正由出口转向内销。"来到大陆投资兴业23年,台商曾文子继续深耕她的"美丽事业"。不仅是曾文子,她的丈夫、儿子、儿媳也参与其中。2019年,这个台商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如今,曾文子用她的女性之美,带领公司拼搏发展,使工作不断进步创新,公司得到发展壮大。"登陆"创办"美丽工厂"1997年,曾文子与丈夫吴锡祺一起从台湾彰化来到福建漳州创业,现为漳浦彩露华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16.
请问你们赖天富董事长在哪里?门卫师傅向着那排厂房笑着指了指。走进眼前这座厂房,大车间内机器林立,几个站在机器边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咣当咣当冲床的声音,些许的汽油味。一位工人引着笔者走上一级级楼梯,走进二楼这间洁净、素朴甚至简陋的会议室中,他微笑,他让座,他伸出了手:"我是赖天富,2007年来到东台的……"  相似文献   

17.
曾小林 《今日广西》2007,(20):44-47
在东莞企石镇,有这样一个“奇人”,他名叫邱启光,1992年。他与女友一起来东莞打工,下车后口袋里只剩下75元钱,为了谋生。他干过泥水活、做过油漆工,喂过猪,做过食堂……天道酬勤。十几年过去,当初一无所有的邱启光经过努力拼搏,已成了一家钢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创办的企业产值过亿,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相似文献   

18.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一位台商在他上任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几乎访遍了所有的员工家庭,员工们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陈先生”。他就是远东化纺(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顺先生。 1999年7月,陈先生偕妻子来到南通共同管理远东化纺(南通)有限公司。时值公司严重亏损,处于困境之中。上任伊始,在全面考察公司的情况后,陈先生首先着手改善公司的生产环境,给每个车间都安装了冷暖设备、配备了饮水机,  相似文献   

19.
工厂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直接结合点,对于制造业企业改进生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等,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它是通过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工厂中需  相似文献   

20.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10,(11):46-47
<正>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一生颠沛起伏。台湾是他的初始,也是他的结束——1893年,两岁的胡适随母亲探望到台湾任职的父亲胡传,短暂两年的团聚日子,父亲教他识字、为他启蒙;1958年,胡适从美抵台,就任"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院长,4年后,心脏病猝发离世,安葬在"中研院"对面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