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有赖于党和国家有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而干部队伍建设,又有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干部源源不断地接替与充实。历史地回顾与分析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之道,它可以概括为"五有"和"两忌"。"五有"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情结;有"付出社会平均数以上的劳动"的勤奋努力;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有"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的严于自律。"两忌"是:忌抓不紧自己;忌瞧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3.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4.
干部挂职是培养干部、促进发展的实招。挂职干部应避免"团团伙伙",强化政治意识;避开"过客"心态,强化"主人翁"意识;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避免贪大求全,多从小处实处着手;避免脱离群众,强化群策群力;避免监督盲区,保持清正廉洁,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凯兰 《湖湘论坛》2014,(3):109-114
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方向。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治理方式由"粗放机械"向"精细灵活"、治理资源由"单一分散"向"多元整合"、治理机制由"零散随意"向"系统规范"转变。进一步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突出服务重点,营造舆论氛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部门联动;明确任务目标,健全运行机制;厘清党政职能,激发社会活力;加强能力建设,增强整体实力;完善政策法规,确保依法治理;注重因地制宜,分类分期推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的解读具有深层的合理性和广泛的解释力。改造世界是"中国梦"的出场路径;社会有机体是"中国梦"的现实图景;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本真意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实践创新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改革,还是转型;无论是"政改",还是"行改";无论是"经改"还是"社改"。区域经济危机也好,世界金融危机也罢;地区战争也好,世界大战也罢;"冷战"也好,"核战"也罢;全球混乱也好,局部有序也罢;国内问题也好,城乡问题也罢;家庭问题也好,个人问题也罢。所有的问题,千问题万问题,"管理"问题第一个。一、人类的存在得益于"类"与"群"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就曾论述过"人生不能无群"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当我们假  相似文献   

8.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9,(6)
<正>我们村也用上了自来水,这句话的关键词在"也":一是应该用上;二是早应该用上;三是已经用上;四是虽然有点迟但毕竟还是用上;五是欢欣鼓舞庆贺用上。《说文》:"水,准也。"《释名》: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淮南子天文》说:"积阴之寒气为水。"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书·洪范》有"五行:一日水。"还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疆农村"去极端化"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依法严打,形成"去极端化"的强大震慑;全面覆盖,形成"去极端化"的全员格局;宣传教育,形成"去极端化"的思想共识;文娱活动,形成"去极端化"的社会氛围;干部推动,形成"去极端化"的组织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南疆农村"去极端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硕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24-13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则演成一个明确的族属类别称谓.本文就造此变化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作为与"氐"、"羌"、"越"相并列的族属类别称谓出现之事实,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南夷"部落人群之族系面貌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昌进 《理论月刊》2007,(11):20-24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面临八大挑战:一是心理和谐基础脆弱;二是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大;三是"带头致富"引力过强;四是"矛盾释放"体制缺失;五是"主渠道"不清晰;六是"软约束力"萎缩;七是人的自身协调发展矛盾突出;八是权力交接平稳机制创建滞后。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面对商人的糖衣炮弹,官员只有建立起坚固长城,才能不被"围猎"。为此,官员自身要正、要硬;要坚守"齐家之道"和管好下属;要重建"官"与"商"良性互动关系;要加强制度规约,让制度管人。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三俗"被文化市场抛弃之日,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兴旺之时,那时的中国文化艺术,才算真正走上了真、善、美齐备的正途最近,著名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式"册封"小沈阳为"最低俗的中国人"。其实,小沈阳并非最杰出的低俗文化代表;体制外生存的郭德刚,一直和"正宗"相声队伍叫板;芙蓉姐姐以"S"曲线走红高校网络;最近"凤姐"非北大清华经济学硕士毕业不嫁的雷人征婚,一件一件被看作"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大行其道,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与“两型社会”及“两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是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是选择在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区域。这足以显示农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走"两型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必要性。为此,推动"两型农业"建设的路径选择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户发展"两型农业"的能力;因地制宜选择具有"两型"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建设"两型农业"的合力;建立和完善"两型农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使"两型农业"建设有标准可循;探索建立促进"两型农业"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让农民"有利可图";大力推动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广节约资源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切实解决"知"与"行"的协同问题.要坚持主体"知"的协同性.要努力使"知"与"行"协同起来,做到与时俱进,知行创新;执政为民;把握发展;力求辩证;坚持"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群""己"关系呈现多元的、利益分化的特征,带来了"群""己"选择的价值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作为解决"群""己"困惑的理论路径;第二,以规则确立"群""己"边界,倡导遵守规则的价值理念;第三,处理"群""己"关系的规则要立足于"现实的人",促进人的发展为本;清晰"群""己"界线,以防跨界互侵;协调"群""己"关系,以防"群""己"分离。  相似文献   

18.
杨立红 《传承》2009,(12):72-73
"减负"与"创新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减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既是"减负"的目的,同时又可促使负担减轻。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巧设练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说:"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是指"原则",包括做人的原则。所谓道德,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原则"的"本"又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本",是"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1):68-72
中国政府努力践行着以包容性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旨;以内需型经济增长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驱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攻方向;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砝码;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落脚点;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着力点;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互利、共赢、开放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四位一体"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全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