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孔子》开机,被史书记载美而淫的南子占据女一号地位。史书记载的确有子见南子的事,但这对于孔子的一生来说,并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南子更没有重要到要成为  相似文献   

2.
见奢思箕子     
见奢思箕子杨春蕖箕子者,何许人也?《上古史演义》中讲: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箕子见了,劝其收藏起来,而纣王却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这...  相似文献   

3.
万杰 《当代贵州》2009,(18):65-65
文如其人,读白居易的《养竹记》,你就能理解这四个字的意韵。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这是《养竹记》的第一节。开门见山,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相似文献   

4.
湍水石 《奋斗》2012,(6):60-61
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陶答子妻》中记载了一个“能薄官大”的典故: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从。居五年,答子从车百乘归休。家人击牛而贺,其妻独泣,姑怒之。妻日,夫子能薄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败亡之微见矣。姑怒弃之。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母老以免。答子“能薄官大”本是幸运之事,理应有自知之明,自省自警,勤勉干事,  相似文献   

5.
提线木偶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史记》中有两处有关偶人的片段,其一为《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 苏代谓日:今旦代从外来,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木偶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偶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行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  相似文献   

6.
2004 年是 新中国 成立 和 北京 和 平解 放 55 周 年,在这些重 要纪念日里 ,北京 现代史研究 出现了 相当重 要 的 研 究 成 果 。 主 要 书 籍 有 《见 证 北 京1919—2004》譹、《在 迎 接解 放 的日 子 里》譺、《老北 京冶铁史话》 。围绕北平和平解放、邓小平诞辰 100 周  相似文献   

7.
金陵客 《唯实》2006,(8):128-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8.
“台上说”与“台下做”──读《周总理在“五子”面前》平时,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现在有些干部是台上反腐败,台下捞外块。"严重沾污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最近,看了《党风与廉政》第四期杨永善同志撰写的《周总理在"五子"面前》一文,深为周总理在"五...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10.
吴安 《当代党员》2008,(9):14-14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招商引资既要见子打子,又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眼里既要见企业、见产业、见行业,更要见产业链、见产业集群,既要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要顾及左邻右舍、顾全大局、主动割爱,把自己自觉置于产业链的一环,尽量延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形成循环的产业圈,同时将不同类型的产业链接成产业集群,这样才能打造开放型制造业高地。  相似文献   

11.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一曲“北风吹”拉开了歌剧《白毛女》的序幕。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次公演,演出盛况空前,观众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该剧是中国新歌剧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7):14-14
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好。除此之外,还应慎染。 《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一则典故: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见后十分担忧和害怕。箕子认为,商纣王既然已使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不会用陶器盛汤,一定会用犀牛角或玉石做的杯子,而玉石杯子盛的、象牙筷子夹的,一定不会是野菜粗粮,而一定是山珍海味。食用这些美味,他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住茅草屋,而必定要穿多套锦绣衣服,住豪宅。这样奢侈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天下的财物也不够他享用。所以,箕子“见象箸而怖”就并非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后来,商纣王因奢侈淫乱不知收敛而导致国力空虚,军心动摇,最终亡国。
  无独有偶,《宋朝事实类苑》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北宋平定了后蜀之后,亡国之君孟昶到了开封,进献给赵匡胤一个精美绝伦的尿壶,上面装饰着七彩珠宝,名贵无比。赵匡胤看到这个尿壶后,当即让侍卫把它砸碎,并声色俱厉地对孟昶说:“一个尿壶竟然如此奢华,那你用什么东西来贮藏食物?你如此骄奢淫逸,怎能不亡国?”接着,赵匡胤教育群臣:“人人都应记取这个教训,千万不要有奢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相似文献   

15.
曹怡平 《学习导报》2011,(20):31-31
近年来,历史题材影片层出不穷。据报道,除了《赤壁》、《见龙卸甲》和《关云长》外,目前处于制作中的三国题材电影还包括《关公》、《武圣云长》、《武神传》以及《三国·关云长》等。  相似文献   

16.
考辨《中庸》的作者,首先要厘清《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的关系。其实《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不是一回事,《礼》之《中庸》只是《史记》之《中庸》或《汉志》之《子思》的一篇而已。要证明今本《中庸》的作者,可以从“检讨主张《中庸》非子思所作的立论根据”、“辨析《礼记》与《古记》的关系”、“分析《中庸》与《孟子》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可以确定《礼记·中庸》为子思所作。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5,(9):9-1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典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对人民要亲近而不能轻视或低看;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摆脱贫困·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原文: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释义: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相似文献   

18.
说“去囿”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相似文献   

19.
一文钱的联想季玲《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崇阳一县令,某日见一库官从库中出,鬓傍的巾子下有一个钱,追问之后,知道是从库中拿的,便要打库吏。库吏不认错,反勃然大怒说:"一钱何足道,因此就打我吗?你能打我,不能杀我的!"县令拿过笔来在判决书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两个关于保健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个是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洪昭光教授《让健康伴随着你》的报告;一个是原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资深临床医师齐伯力教授《健康活到100岁》的报告。两篇报告见书、见报、见光盘,一时间人们争相传阅,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