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孟月明  张洁 《人民论坛》2011,(9):198-199
"爱川村"移民"、除队兵"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是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的三次农业移民尝试。由于移民政策的失误和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日本的早期农业试点移民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移民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对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侵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爱川村移民、除队兵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是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的三次农业移民尝试。由于移民政策的失误和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日本的早期农业试点移民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移民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对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侵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1651年至1949年山东移民东北的历史,可谓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运动,分析其来龙去脉,阐释山东移民东北的历史现实原因和社会功效,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文化民俗等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曾经是一个移民社会,但在以往台湾移民史的研究中,有关女性移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清代实行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的概况、官方查获"偷渡"案中的女性移民、族谱资料中的女性移民、女性移民与清代台湾人口性比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清代大陆向台湾移民中的女性移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欺骗性移民政策,把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侵略:"开拓团"成侵略手段早在中国东北沦丧之前,日本就产生移民东北的"满洲经营论"。1912年春天,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历史上经历三次移民高潮。文成县的玉壶镇、瓯海区的丽岙镇、瑞安市的塘下镇等农村集镇型的重点侨乡虽然都属于温州市,但各自移民的历史与现状异同有别。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人口访谈、数据分析等科研方法,从移民史、出国规模、移民途径与方向、谋生职业、与侨乡关系等方面,对温州市重点侨乡玉壶、丽岙、塘下三镇的移民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世界温州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洁  孟月明 《人民论坛》2011,(10):226-227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李勇  吴昊 《八桂侨刊》2016,(1):45-55
侨乡是在某一地域内,由于一定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在移民网络、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导致移民输出地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闽浙等传统侨乡的非传统侨区,以及在东北、部分内陆省份和沿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侨乡,对于此类新侨乡现象,学术界尚缺乏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透过对延吉田野的多纬度理论解析,从侨乡形成过程而非以给定社会指标(比如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口比率等)的方法来判认侨乡,阐释和解读前述定义下新侨乡的形塑。  相似文献   

10.
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移民规模和安置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是一项史无前例、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系统工程。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达到113多万。到2009年,三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发展快速推进,国际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移民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全球化问题.日本国际移民管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外交背景下,具有不同特征.从历史来看,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不是传统的移民接收国家,对于移民输入持保守态度,把限制外来移民作为移民管理的主要政策,拒绝大规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和移民.过于保守的移民管理政策,会对可持续性产生消极影响,尤其现阶段,日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财政保障压力增大,消费低迷,经济出现下滑趋势,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日本移民政策开始做出改变,尝试接受外国移民.  相似文献   

12.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泰国方面的人口统计数据,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泰华人口比例推算,截至2010年,泰国华人海外移民达70余万。二战后泰国华人因各种历史原因离开泰国,但普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部分华人移民对泰国而言是一种人力和资本的损失,但相对而言,泰华海外移民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补充了劳动力,减缓了老龄化人口的压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的涌入曾在当时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对朝鲜移民收容力的增强;朝鲜国内危机的催化;日本移民政策的驱使等三个方面探究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石艳春 《人民论坛》2010,(6):262-263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魏群  郭芳  陈建芬  陶卫华  李秀江  张志 《小康》2007,(12):22-25
世界上,未曾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能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净增4亿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了全欧洲1820年- 1920年整整100年间的移民规模。而这样的迁徙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7.
马伟 《长白学刊》2013,(1):117-12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使。被迫出村者成为所谓的"内国开拓民",实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粮食生产的工具。从实施的过程看,"内国开拓民"类似"集团部落",是日伪后期控制民众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试图以移民侵略为基础,重新确立伪满洲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并最终影响东北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走势。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迁往人口异质性较高城市的少数民族,是否都会变成"碎片化"群体?不同的民族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青岛市朝鲜族移民的"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的"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昆明市会泽回族移民的"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深圳市和昆明市一些少数民族移民的"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等.这些情况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提出了重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大陆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美与欧洲是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主要分布地区,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新移民特征的地区。本文从新移民的数量和规模、类型和方式、来源、职业、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