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9型国内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7株猪链球菌9型(SS9)国内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比对7株SS9荚膜合成基因cps9j的300 bp碱基序列,以及进行7株SS9对小鼠的毒力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初步探讨了国内SS9的毒力特性.结果显示,7株SS9均缺失胞外因子(epf)和溶血素(sly)基因,溶茵酶释放蛋白基因(mrp)存在于GZ0665和GD0606株,orf2仅存于GZ0665株;病猪脑脊液分离株GZ0665与从健康猪扁桃体分离的6株SS9的cps9j同源性低;在7株SS9分离株和SS2分离株HA9801中,只有GZ0665和GD0606株能致死小鼠;用灭活的GZ0665菌株免疫的小鼠对同源菌株GZ0665及GD0606株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10/10),用灭活的GD0606和未灭活的GD0627菌株免疫的小鼠对GD0606株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80%(8/10)和50%(5/10),而对GZ0665株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60%(6/10)和30%(3/10).证实,SS9病猪脑脊液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有剐于SS9健康猪扁桃体分离株和SS2.表明,小鼠可以用来区分SS9病猪脑脊液分离株与健康猪扁桃体分离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鸭肝炎发病雏鸭群进行病原分离、致病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到9株野毒,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9株野毒具备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的基本特征,但其毒力具有不均一性.对7日龄雏鸭的致病力,其中3株LD50分别为10-4.36/0.3 mL、10-4.17/0.3 mL和10-4.08/0.3 mL;另外3株LD50分别为10-2.48/0.3 mL、10-2.39/0.3 mL和10-2.19/0.3 mL;其余3株对7日龄雏鸭无致病性,但2株对1日龄的雏鸭却有一定的致病性,1株无致病性.该研究结果为分析本地区鸭肝炎疫情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牛支原体08M株作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攻毒组的每头犊牛气管注射10 mL 08M(1×109CCU/mL)新鲜菌液,对照组气管注射10 mL 0.15 mol/L pH 7.2的PBS。在不同时间采集鼻拭子用realtime PCR进行排菌检测,采集血清检测感染抗体,攻毒后第28天进行剖检,观察肺部病变并进行病原分离。同时,以牛支原体08M培养物为抗原,混合MONTANIDEISA 201 VG,分别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0.46和1.48 mg/mL两个剂量的免疫原,以每头牛2 mL的剂量,间隔28 d颈部皮下注射犊牛2次,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二免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方法同致病性试验,免疫后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血清抗体。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动物在攻毒后第4~14天进行间歇性排菌,第7天可以检测到感染抗体,剖检后观察到攻毒组牛肺部发生明显的病变并从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牛支原体。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2种质量浓度的免疫原免疫动物后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攻毒后所有动物均进行间歇性排菌,免疫组动物血清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动物一免后第14天血清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剖检后所有动物肺部均有病变且都能够分离出牛支原体。结果表明,牛支原体08M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中用牛支原体08M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犊牛后可以使牛体产生很好的免疫反应但却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保存时期亚洲Ⅰ型口蹄疫(AsiaⅠ)3株牛源强毒株回归牛体,经乳鼠传代、转适BHK-21传代细胞、用BEI灭活,制成双相油佐剂疫苗免疫豚鼠,对各个毒株的毒力、免疫原性、血清中和抗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广谱性以及各种制苗材料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和抗原谱较广的AsiaⅠ CF3株作制苗用种毒.  相似文献   

6.
从母猪流产胎儿病料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将分离株鸡胚卵黄囊膜悬液接种7日龄鸡胚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碘染色阴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对鸡胚致死毒价为10-9ELD50/0.4 mL;该毒株能使小白鼠在3 d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鹦鹉热衣原体;采用该场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苗免疫注射,母猪流产率由免疫前的37.21%下降到4.42%,降低了32.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5'-nucleotidase基因的功能及其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缺失1 112 bp的5'-nucleotidase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 E 112Δ5'-nucleotidase,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基因交换技术,两步法筛选出SL1344Δ5'-nucleotidase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PCR及测序结果表明,SL1344Δ5'-nucleotidase构建成功,且回复株SL1344CΔ5'-nucleotidase构建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保留了亲本菌株SL1344的血清型1,4,5,12∶i∶1,2,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1 112 bp的5'-nucleotidase基因,生长速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口服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的LD50为4.30×10~7CF U,毒力降低至亲本株SL1344的1.96%。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对6周龄BALB/c小鼠免疫后第17天,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攻毒有50%的保护率。缺失株免疫小鼠后第21天,血清抗体IgG水平达到最高。回复菌株与亲本亲株之间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基本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上述结果表明,SL1344Δ5'-nucleotidase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遗传稳定,毒力明显降低,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5'-nucleotidase基因与其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并为研究它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茵O1、O2、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培养后的3株茵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茵生化特性;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茵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免疫30日龄雏鸡,1-2周后产生保护力,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0%,对同型异株(湖北地方分离株)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3株茵都能使重20 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剖解死亡雏鸡,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连续传5-10代的3株菌,其毒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分别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血清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基因缺失株apxⅡC-/Kan+、apxⅡC-/ⅠN+和血清5型APP的基因缺失株SW1ΔⅠC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溶血活性试验证实,突变株完全失去了溶血活性。细胞毒性试验证实,缺失株SW1ΔⅠC的细胞毒性完全丧失,缺失株apxⅡC-/Kan+和apxⅡC-/ⅠN+有轻微的细胞毒性。遗传稳定性试验证实,3株缺失株在体内传5代均不会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株apxⅡC-/Kan+、apxⅡC-/ⅠN+和SW1ΔⅠC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亲本株的5倍、7倍和15倍。3株缺失株分别免疫小鼠后,以10LD50血清1型、5型和7型APP的剂量攻毒,小鼠的保护率可达100%。试验结果表明,3株缺失株的毒力明显降低,并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力。本研究为进一步以突变株为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四川邛崃某鸭场送检30只樱桃谷肉鸭,临床表现鸭喙变短、舌头伸出。从送检鸭脏器中分离鉴定出1株鸭源细小病毒,命名为QH-L01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毒力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ELD50测定、VP1基因测序,并与其他细小病毒毒株进行比较。ELD50测定结果为10-6.54ELD50/0.2 m L;VP1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结构基因全长2 203 bp,编码734个氨基酸,与鹅细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2.8%~99.8%,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为77.4%~87.3%;VP1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和鹅细小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分别为95.2%~99.5%和85.4%~91.1%。VP1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和鹅细小病毒SYG26-35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出现明显的鸭源细小病毒BADS症状,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病毒分离鉴定成功。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某大型种猪场暴发母猪妊娠后期流产,经血清学试验、病原分离鉴定和小动物感染试验,诊断本病系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鸡胚分离株FL 第3 代的毒力(ELD50) 为10 .7 。  相似文献   

12.
对广东省 2 5个猪场有呼吸道症状的 30~ 6 0日龄仔猪 ,用棉拭子采样 ,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鉴定 ,7株为H1N1亚型毒株。对其中 3株分离株的形态学、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杆状、丝状、椭圆形及圆形 ,大小为 80~ 12 0nm ;血凝素(HA)均为热不稳定型 ;均不耐热且对乙醚、氯仿敏感 ;均能凝集公鸡、豚鼠、兔、大白鼠、山羊等动物红细胞 ,对小白鼠红细胞的凝集性有所不同 ,均不凝集牛和猪红细胞 ;经绒毛尿囊腔接种 9日龄鸡胚 ,不能导致鸡胚死亡 ,EID50 分别为 10 — 6 .17/ 0 .2mL、10 - 5.83/ 0 .2mL、10 - 4.4 3/ 0 .2mL ;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 ,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 ,接种后第 14d在部分存活的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3.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菌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菌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15.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比较为基础,分析了IBV tl/CH/LDT3/03型毒株与中国其他流行IBV毒株之间的关系,选择5株代表3种基因型的毒株进行动物免疫攻毒试验,以发病率、死亡率、抗体产生及在不同脏器中的病毒检出率作为指标来评价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株的保护性。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而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的保护性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提纯物玻片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光学显微镜跟踪检查法、蛋白质含量紫外吸收检测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衣原体纯化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泛影葡胺法和改良蔗糖法优于氯仿法,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衣原体纯度高,颗粒形态清晰,结构完整,背影杂质少,提取的衣原体蛋白质浓度高。泛影葡胺法和改良蔗糖法可用于鸡胚中增殖的鹦鹅热衣原体的纯化。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周边6省份怀疑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鸡鸭血清样品374份、病料81份,分别使用IHA诊断试剂盒、ELISA试剂盒以及抗酸染色试剂和荧光抗体诊断试剂进行了检查,以评价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家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性。结果,上述4种试剂检测出的阳性率依次为24.9%、77.9%、18.5%和38.2%;北京市10份SPF鸡血清的抗体全部为阳性;患病肉鸡、肉鸭气囊样品,蛋鸡输卵管样品的检出率较高。表明,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家禽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抗体染色法能分别提高抗体和抗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对actA基因和plcB基因双缺失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yzuLM1-2菌株进行感染动力学研究。分别用减毒突变株yzuLM1-2和野生型菌株yzuLM4给BALB/c小鼠静脉注射或灌服,并对脏器中LM的分布动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感染剂量的条件下注射或灌服接种后,减毒突变株组小鼠肝和脾中的LM数量迅速下降,被清除的速度显著快于野生型菌株组。溶血素(LLO)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菌能和野生型菌同样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LM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达100%。结果表明,yzuLM1-2突变株侵袭力下降,致病力降低,能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可以作为预防动物李氏杆菌病的候选疫苗菌株,并为用作运送外源保护性抗原的载体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鹅源新城疫病毒(NDV)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5 株具有HI特性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G5、3A4、3B5、6B1 和8C5,其腹水HI 效价分别为214、212、29、215 和28。竞争ELISA结果表明,2G5、3A4、3B5和6B1在HN蛋白上所针对的表位属于同一抗原区,而8C5针对的表位为另一抗原区。将上述5株单抗与不同来源的NDV进行了HI排谱试验。结果显示,同一抗原区4株单抗的反应谱比较一致,而与另一抗原区单抗8C5 的反应谱明显不同。5 株单抗与鹅源NDV毒株的反应性较强,而与鸽源NDV毒株的反应性较弱。这5 株单抗用HRP标记后再与不同单抗进行交叉夹心ELISA,得到了一个新的系统(2G5 8C5)。用该系统对NDV分离株做排谱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与鹅源NDV分离株的反应性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新系统可用于鹅源NDV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牛型布氏杆菌(Brucella abortus)苹果酸脱氢酶(MDH)单克隆抗体,将牛型布氏杆菌A19菌株的MDH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表达产物被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亚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最终获得3株分泌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被命名为C2、D5和F4。ELISA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600~1∶3 200,小鼠腹水效价为1∶12 800~1∶25 600;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牛型布氏杆菌MDH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基于MDH的布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