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文化内涵丰富,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相近相通,根都在祖国大陆,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祖同宗,中华文化是中国和平统一的精神基础,相同的民族文化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情感的纽带。弘扬中华文化,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同胞之间的感情,减少敌对意识,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努力,应该成为海  相似文献   

2.
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8):50-5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彪炳千秋。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才能有效地遏制”法理台独“.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
<正>海峡两岸同文同祖,相似的文字与共同的文化是构成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华文化是两岸的中国人共同创造,一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由此,一年来,两岸在传统文化交流方面愈演愈热,方式层出不穷,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弘扬国学知识5月19日,海峡两岸国学文化交  相似文献   

4.
尚道 《台声》2006,(10):41-44
一个国家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其赖以生存、延续的条件,是与经济、环境、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人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丰厚资源,也始终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情感、走向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共同拥有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是连接两岸同胞的心灵纽带,文化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愿望的良好载体。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两岸有识人士的共同心愿。9月6日,“2006年京台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源泉。两岸同胞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始终是连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坚定两岸同胞振兴中华共同信念,是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有效途径。两岸一家亲,文化心连心。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亲情,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感情。  相似文献   

6.
娄杰 《统一论坛》2004,(6):24-26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亲情交往证明两岸血缘关系是民族认同的凝结点。“台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12,(7):72-72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艺术同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家园。书画艺术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化之奇葩,蕴涵着根脉相同的文化精髓,有着同根同祖的文化内涵。两岸的未来属于两岸的青年,两岸的青年也将决定两岸的未来。为了促进两岸青年书画的共同繁荣,增进两岸青年书画家的情谊,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邰言 《台声》2018,(17)
正文化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韧性始终在两岸间发挥着粘合剂与稳定剂的作用。大陆全面推动落实"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更成为重要的途径与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共同责任。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记载着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优秀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家园。海峡两岸尽管在60多年中走过了不一样的道路,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两岸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但两岸中华文化的底色并没有被改变,中华文化始终是两岸文化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中华文化始终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心灵相通的重要桥梁。一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两岸文化交流对发展两岸关系的作用。从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大陆就把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4)
<正>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流淌在全体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至亲的情思再宽的海峡也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再汹涌的海潮也挡不住两岸兄弟的携手并进,两岸同胞的心、两岸同胞的思绪、情感因文化交流紧紧连接起来。大家一起缅怀华夏祖先的丰功伟绩,一起关心两岸关系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展现了浓浓的中华情、民族心。两岸同胞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8,(2):14-16
1月下旬,“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两岸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一起就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目的是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弘扬儒学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2005年7月至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台湾中华书学会联合举办的“津台企  相似文献   

13.
崔岩 《两岸关系》2023,(8):16-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12,(9):71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艺术同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家园。书画艺术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化之奇葩,蕴涵着根脉相同的文化精髓,有着同根同祖的文化内涵。两岸的未来属于两岸的青年,两岸的青年也将决定两岸的未来。为了促进两岸青年书画的共同繁荣,增进两岸青年书画家的情谊,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吸引力,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交流局批准,《两岸关系》杂志社将举办2012年两岸青年画家作品展。同源的中两岸共同富和术作  相似文献   

15.
褚静涛 《台声》2013,(2):40-40
新年伊始,台湾佛教界知名人士星云大师在海南海口开启大陆巡回之旅,由此也开启2013年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根据台湾岛内统计,去年大陆民众赴台文教交流的人数逾8万人次,内容遍及文学、民俗、美术、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领域。通过两岸文化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可以深化海峡两岸同胞的了解和理解,进而缩小认同感差距,增进两岸同胞间的感情,对岛内同胞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感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3,(5):18-18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台湾佛光山开山长老星云法师。 俞正声充分肯定星云多年来情系中华,为推动两岸交往特别是文化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俞正声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合作,不断扩大文化交流,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共同致力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致力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趋势,台海民众心态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就两岸现状而言,台湾同胞对"一个中国"和"和平统一"的认同,必然要经过一个从文化认同逐步向国家认同的升华过程。增进台湾同胞的认同感,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要保护、维护和巩固共同的中华文化基础,用新的思维考量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更好地  相似文献   

18.
丁宇 《两岸关系》2011,(10):19-21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两岸文化交流从层次到规模均不断提升。从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到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从《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到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从两岸汉字艺术节到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些今年引起两岸广泛关注的文化交流活动均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本期,我们采访到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女士,为我们讲述中华文化联谊会在推动两岸交流之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今年初批准设立9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福建漳州云霄开漳圣王文化祖地赫然在列。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对漳州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情谊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漳台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必将有力助推漳州市对台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2日,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网络文化与媒体传播"为主题,通过两岸资深媒体人互动、网民学者交流,探寻两岸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探讨两岸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探索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道路。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中华文化发展台湾促进会秘书长沈永峰,台湾海基会前专职顾问、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瓯,台湾中华文化复兴在理党主席兰梁筱娟等嘉宾,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和青年代表1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