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更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拟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从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投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并与近代华侨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对比,提出一些看法。一、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据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资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年(1979—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据估计,广东的海外华侨(包括外籍华人)达一千五百万人。可是,在旧中国,他们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生活。长期旅居国外,时刻怀念着祖国和家乡,渴望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在旧中国,华侨投资广东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行动和体现。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先后在侨乡广东、福建以及上海等地进行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4.
一、华侨人口变动华侨人口和外籍华人究竟有多少?很难有个准确数字。有估计2100万,2250万的,也有估计2500—3000或3500万的。国外发表的统计数字也不一定准确。也有估计最少5000万人的,或说比过去三十年起码增长三倍。中国解放时是四亿,中间还搞了计划生育了,现在一变为十亿,增加了一倍半。三十年前华侨号称1300万,以一倍半来计算,那最少也3000万了。华侨生孩子论“打”的,半打、一打,是多子多福的老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又是客家人主要聚居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共有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近300万人,散居在世界63个国家和地区。千百年来,梅州客属先民,远涉重洋,足迹所到之处,便能落地生根。他们开荒拓土,与当地人携手合作,为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15日至18日,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马克斯·韦伯基金会、德国佛来宝大学历史系和华侨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7.
一.21世纪来临时的世界经济与亚洲经济、华人经济。21世纪终于到来了。由于是新世纪的开端,本文拟从更长远的观点来考察进入2l世纪后的动向。虽然题为“亚洲经济与华人经济”,但主要还是注重于后者,前者仅作为后者的前提简单地提一下。不过,后者不仅仅是亚洲,而是全世界的华侨。标题的“华人经济”如以往那样指的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但这里主要论述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华人经济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里所说的“华人经济”系由(1)中国大陆经济、(2)中国大陆外华人经济组成,后者又包括①香港(已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及台湾的中国人经济、②海外华侨华人经济。 从狭义上看,也许只有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才能称为“华人经济”,但由于它们相互联系着,所以从广义上进行探讨。这里不单就华人资本的动向,而是更广泛地进行观察。 虽说经济危机,但并非亚洲经济全都陷入了危机,仅从经济增长率及其他宏观数字来看,中国和台湾莫如说经济情况良好。新加坡虽然情况不好,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9.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流往海外的人口有了增加。特别是在1986年出入境管理法公布后,前往海外的新移民人数急速上升。首先看一下所谓的“新移民”是什么意思。某资料认为,“所谓新移民,系泛指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移居国外并取得永久居住权——绿卡的华人”(《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二期,第70页)。另一份资料(广州市归侨联合会)也认为,“所谓新移民,一般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国外的人员,或称新华侨华人。他们中有的是经过合法手续移居国外的;有的是出国留学、讲学、进修而居留不归的;有的则是非法移民而取得合法地位的”(《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一期,第47页)。  相似文献   

10.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帆  张秀三 《东南亚》2002,(1):46-51
二战以前 ,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都保留着中国国籍 ,且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加上我国侨务政策的调整 ,放弃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大多数海外华侨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现阶段 ,约 80— 90 %的华侨已成为外籍华人。政治身份的转移 ,意味着华人必须从内心情感上调整与所在国的关系 ,意识到作为一国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将自身的命运与所在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人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正在逐渐消磨自己的文化个性而被同化。笔…  相似文献   

11.
“华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国国籍或中国血统、具有中华文化特质、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商人群体,其中包括港澳商人、台湾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他们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从中国大陆走出去,正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大陆商人,也在此研究之列。国际上有的研究者把在中国大陆的商人也称为世界华商的一部分,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这批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12.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选辑》(广东卷)一书是《选辑》全书的第二部份,已于1989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由新华书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选辑》(广东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大部分属第一手原始资料。该书系作者到广东主要侨乡广州、汕头、潮安、普宁、梅县、江门、台山、新会、开平、恩平、佛山、南海、中山、顺  相似文献   

13.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太平洋地区正在出现一个新的中国经济圈,拙稿《新的中国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大陆外华人经济》(载于日本《世界经济评论》,1986年7月号)已经论述过这一问题。新中国经济圈出现的基础之一是香港、台湾这些东亚地区华人经济的发展,以及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亚太地区的华侨、华人(以下统称“华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收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资料,加以系统地整理,以供研究近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及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参考,我们先后(1958—1959年)在国内主要侨乡广东、福建两省的五十个市县以及上海市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汇编》一部。根据上述资料,作者曾撰写《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一文(见《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一、二  相似文献   

15.
《海内与海外》2020,(3):F0003-F0003
中国侨商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国侨联主管,由在中国境内投资创业的归侨侨眷、华侨华人、港澳台人士、留学归国人员及其企事业单位、侨商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侨商联合会于2003年成立,2008年12月31日正式注册。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侨商联合会的健康发展,高度评价广大侨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林金枝同志的专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终于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蒙见赠一册,我怀着喜悦心情一口气拜读完,下面说一些读后感。“概论”是建立在对华侨国内投资的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这是“概论”的可贵之处。作者于1959——1961年间,在华侨投资重点的广东、福建和上海,参预了对万余户侨办企业的普查工作;尔后便一头扎入了调查资料堆中,整理研究,锲而不舍,埋头苦干,陆续编写出资料选辑和大量论文,终于使自己成长为国内研究华侨投资的专家之  相似文献   

17.
8月初的五羊城,正是骄阳酷暑时分。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与广东华侨历史学会联手主办的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就在市中心珠江之滨的华厦大酒店内徐徐拉开了帷幕。时值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但政治变幻与学术氛围似乎两不相扰,会议不仅如期举行,而且获得圆满成功,大大出乎举办者的预料。两岸侨界学人的盛会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是来自海峡两岸侨界、华侨学术界的人士,共有71人,其中大陆49人,台湾19人,另有新加坡2人,香港1人;提交论文42篇,其中大陆27篇,台湾15篇。中国侨联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包括出国留学人员、投资与技术移民、外出经商或务工人员等,他们和老华侨的第二代、第三代一起,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新华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华侨”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朱小平  陈权 《海内与海外》2006,(6):F0002-F0002,1
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邀请,台湾华侨总会全球代表大陆参访团于2006年6月5日访问大陆,这是大陆,台湾两地侨联一次重要的会晤与交流。6月6日两会在北京华侨大厦举行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论坛洋溢着“同根、同源、同侨,亲情、乡情、友情”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急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注目。众所周知,其原因之一是海外华侨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虽然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21世纪忽略了亚洲经济就难以叙述世界经济。尤其是华侨华人经济的动向受到了注视。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很大,今后也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大的潮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