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社会,这种开放性增加了青年个体的交往频率和交往层面,使其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青年要在社会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进而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并通过其人际交往活动为为自身的发展铺平道路,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之道,使自己处于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不适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或距离。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交流达到人际目的。不管一个人是否愿意,他总要面对并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解除心中烦恼,满足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如今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导致不少人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交往胆怯、待人冷漠。人际交往成了许多青年学生的烦恼,谈起人际关系总认为太复杂、难应对,结果是自我封闭、拒绝交往。难怪他们认…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生活出现滑坡,产生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有碍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社会现象。以至有人认为,当代青年正经历着信任危机。据中国人民大学与《三月风》杂志所做的一次调查统计,公众对当前社会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的联系和接触,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交往”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从狭义上讲即是信息交流。 在对军校青年学员的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进行调查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人际交往,不仅是军校青年学员传播或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而且在这种交往中,由于人们相互之间互为主、客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必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建国 《桂海论丛》2001,17(1):69-70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管理中非常重要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必须把握人际关系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 :吸引接近规律 ;趋同离异规律 ;互需互酬规律 ;交往深化规律 ;交互中和规律。而且还要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对于负有领导职责的各级管理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因素只有两个,这就是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一,社会认知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根据他人的外观行为,推测与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从而决定是否与其交往和怎样交往的过程。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先有正确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内容,可以分为对人的认识、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在现代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是普遍的孤独,既表现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取向,也体现在他们的言说方式、行为方式上。青年的孤独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异化的典型表现。考察当代青年的人际关系状况,可以了解当代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历程、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是理解和教育当代青年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一切意识形态学家将精神交往神圣化、功利化的理论和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现实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对青年黑格尔派肆意放大精神交往社会历史功能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动机功利化的批判。研究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批判思想,对于回应西方交往理论和扬弃异化的精神交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成为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异地恋情侣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呈现其交往的感性化特质,即网络交往语言亲密化,网络交往拉近心理距离,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网络是中国异地恋青年维系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新空间,青年通过网络空间产生比网下空间更为亲密的“文恋”的感性交往形态。网络也是青年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进行感性交往的新空间,青年通过“交心”“心近”等交往模式维系和发展异地恋爱关系。分辨并适应网络空间中的感性交往和理性交往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青年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作为人际关系的动态过程,已为众多的人所熟知,而警民交往作为警民关系的动态表现,对于多数人来说还较陌生。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警民交往的现象随处可见——群众向警察问路,警察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等等。既司空见惯,又感到生疏,足见警民交往还是警学界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新 《青年论坛》2007,(2):42-44
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坚持慎独,这是由青年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网络交流角色的虚拟性、网络交流方式的自主性。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做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自律性、实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性、遵守网络礼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京市中学生追踪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及其变化,并对性别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在高中到大学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范围扩大,高中同学是好朋友的主要来源,同辈群体始终是青年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男女生在交往内容上存在差异,异性交往和网络交往呈现开放性和扩大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对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资料,采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vivo7,对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白领青年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工具性人际关系,从总体上看,处于负面状态.这种负面状态,巨大地消解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白领青年与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处于良性状态.这种良性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增添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深入地探寻了情感性人际关系对白领青年主观幸福观产生正功能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于激活社会资源、整合公益力量、协调人际关系、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天然的文化示范作用。新时代,培育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要提高青年志愿服务认知,激发青年志愿服务自觉性,引领青年认同志愿服务文化,丰富创新志愿服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其交往方式也各不相同。在警察队伍中,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民警常见的心理压力源之一。在同样繁重的工作中,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民警更容易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压力。因此,改善人际关系.保持与领导的良好交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青年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的出现与扩展为青年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和缺场性交往平台,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青年们的交往方式与交往结构,本文基于对网络交往特质的探讨旨在揭示青年网际互动者所进行的网络交往行为其实是青年追求自我体现、自我肯定的另类表达。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10):93-94
高崇在《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转型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日益呈现出“后喻文化”特征明显、与虚拟空间的交往多于家庭内的交往、单向交往多于双向交往等特征。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出现了文化反哺、核心家庭下的代际交往质量受到影响、农村青年的家庭责任意识日益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年中非正式群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且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些青年非正式群体到底怎样看待,应持什么态度?我觉得对于当代青年中方兴未艾的非正式群体不能用传统的二值逻辑思维方式去给予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应该进行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具体的分析之后再下结论。一、第四次崛起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规模的青年非正式群体热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中国青年中间的非正式群体比较活跃,其群体形式大多存在于青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