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些文献资料陆续发现,其中重要的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在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李玉贞译自苏俄《远东人民》1921年第4期,发表于《青运史研究》1984年第3期).该《报告》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关书刊转载较多.译者注释说:"这次大会于1921年7月9日——23日在莫斯科举行.有四十八个青年组织的一百三十五名代表与会.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是俞秀松.有材料说张太雷也与会(见达林:《中国回忆录》,1975年莫斯科版第23页),他们中间究竟是谁在大会上发言,尚待研究".我认为该《报告》出自俞秀松之手,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自古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认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思维要靠语言而进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种观点被称为“载体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代码,即使没有语言代码,思维依然存在,这种观点被称为“代码说”。①争议的中心就是...  相似文献   

3.
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对此众说纷二,莫衷一是。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许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把各家之言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很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其二,是同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时产  相似文献   

4.
(二)探求宇宙之大本大源 恩格斯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青年毛泽东一九一七年在《〈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批语》)中曾经对这一问题作过回答,他说:“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他肯定世界上有物质与精神两样东西。后来他说自己早年曾经信奉过心物二元论,就是指的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宣传全盘西化,所以主张根本不读中国书,要读外国书。”这种观点是否符合鲁迅本人的实际情况,很有澄清的必要。 鲁迅关于“不读中国书”的主张出自他所写的《青年必读书》一文。该文是应北京《京报副刊》之约,对该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专栏的一篇复文。鲁迅在“青年必读书”栏内故意未  相似文献   

6.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7.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团学的基本问题是"两团"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团学的基本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为青年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在近十年来我国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变迁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崛起无疑是最重大的事态之一.和战后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一样,这首先是一种自然过程.当五十年代初生育高峰的一代进入社会时,迎来了动荡不宁的六十年代.十年前,当文革的一代用伤痕文学、朦胧诗、街头画展和民间政治继续表现他们的存在时,一位外国记者不无善意地向中国领导人告诫:这些不学无术、一身造反精神的"红卫兵"是危险的一代,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必须"拔掉他们身上的雷管".社会迅速地变化了.传统体制结构、经济基础、价  相似文献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革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个形象,其生活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保尔形象,从40年代起,就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直到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10.
时事学习     
《人民日报》五四社论寄语全国青年肩负赶跨世纪的历史重任《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的社论,纪念五四运动75周年。社论说,于过6年,我们将跨入十十一世纪。这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在下一世纪的前途。党和人民希望当代树立跨世纪意识,明确跨世纪责任,肩负起跨世纪的使命,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道德高尚的一代。社论说,肩负起跨世纪的责任,最根本的是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社论…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中国电影界风风火火地刮起了一股"王朔、刘恒热".1988年,王朔"四子登科":米家山执导《顽主》、黄建新执导《轮回》、叶大鹰执导《大喘气》、夏纲执导《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引起极大反响.最近,谢飞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的影片《本命年》又掀起一阵波澜.王朔、刘恒的作品所以引起一阵沸沸扬扬,在于其细致而深刻地刻画了当代都市青年的一种心态:心灵世界茫然一片的流浪感.一、"雅努斯"时代与"多米诺骨牌效应"古罗马神话中有一位两面神叫雅努斯,一面朝着过去,一面朝着未来.我以为,中国目前就处于这样一个过去与未来交融、过渡、转型的时期.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转型期,各种思想、价值观念蜂拥而出,致使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青年面对这千变万幻、五光十色的都市浪潮茫然无措,找不到心灵的支点,于是产生了流浪感.多米诺骨牌是流行于欧美的一  相似文献   

12.
学术卡片     
80年代欧洲青年研究的三大流派陈文兴撰文认为,80年代上叶欧洲社会学界青年研究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三个:第一,功能主义观点.欧洲的一些社会学者提出,青年的状况可影响甚至改变社会的状况.青年一代既有可塑性又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抗争性.所以,社会应注重青年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社会规定性,减少和避免反社会的危害行为发生,促使青年一代创造新的价值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运用功能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青年现象的理论有:1.青年社会化理论.研究青年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互动中如何去适应和创造进步的文化和价值.2.青年生活圈理论.从青  相似文献   

13.
学术卡片     
"新人观"探新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当18世纪的农民和手工工场工人被吸引到大工业中以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同样,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这种新人来".对此,唐仲勋、叶南客撰文认为,这里对"新人"的分析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种是相对于每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青年成员的过程而言,他们相对于上一辈人呈现出一种时代精神和新的生活方式,可称之为"时代新人";另一种是对社会未来的宏观构想,相对于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提出明天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中的人类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可称之为"未来新人".这两种"新人"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如果说,"未来新人"是人类生活进步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们做青年工作,从事青年研究,无时不遇到一个如何认识青年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的青年.要对当代青年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样亦必须坚持具体分析.鲁迅曾经说:"青年两字,是不能包括一类人的,好的有,坏的也有."对于某一代青年,一概地说好或一概地说不好,都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作具体分析的一概而论,既没有量的分析,也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定性分析,结论只能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片面性,绝对比,都将由此发生.例如,有的人看到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矿区青年思想文化状况,把握他们文化行为的特征,最近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具体指导下,安徽淮北矿务局青少年思想工作研究会对矿区的数千名青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根据材料就矿区青年闲暇生活方式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一)矿区青年闲暇生活方式究竟呈何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调查数据.在"你最苦恼的事情"一问中,有41.2%的青年认为是"缺乏业余文化场所",下班后没有去处.由于娱乐场所的缺乏,大部分青工把业余时间消磨在打牌、聊天、遛街、逛商店上.矿区青年社交文化不发达,青年社交文化活动比较少.比如舞会,它对于城市青年来说是一种较受欢迎和正常而又普通的一种文化交际方式,在矿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问卷表明,有78.8%的青年"从未参加过"舞会,在一线青工中比例还要大一些.在观念上,仍有相当一部分矿区青年看不惯这种"城市  相似文献   

16.
凡事都得两面观,这是符合辩证法的.但究竟如何具体地"观"法,有时却不太容易说清楚.读了《光明日报》今年一月四日"读者论坛"所载《妒嫉两面观》一文,就有点这种感觉.诚然,"事情并不都是绝对的".至于"妒嫉也不全  相似文献   

17.
邹波 《中国民政》2004,(3):20-21
在如何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难这一问题上,主流的论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退役士兵安置的政治性,要求政府继续以行政命令手段保底安置.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一条道路".另一种则主张给退役士兵适当的货币补偿,由退役士兵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二条道路".本文提出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即:将高考与征兵相结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征兵,凡自愿在入高校深造之前服兵役2年的,可降低20分录取.服役期满后到高校继续学业,毕业后自主择业.这三条道路哪条能走通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菡  彭纳揆 《湖湘论坛》2015,(4):116-120
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提出的年代不同,然而,它们相互交融、配合默契,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客观依据。灰色思维理论深含相对论的原理,是"相对"和"相对性"的体现;相对论是在灰色思维理论中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研究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的内在关系,是从"交叉"、"边缘"科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对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暨思维科学理论的交融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提出的年代不同,然而,它们相互交融、配合默契,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客观依据。灰色思维理论深含相对论的原理,是"相对"和"相对性"的体现;相对论是在灰色思维理论中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研究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的内在关系,是从"交叉"、"边缘"科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对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暨思维科学理论的交融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源于国际贸易,其核心是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挂钩.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主张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挂钩,发展中国家则一直反对.2003年以前,中国官方观点认为"社会责任"标准是西方"人权"标准,反对把"人权"标准作为贸易条件.2003年以后,鉴于"社会责任"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官方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其既不支持也不反对.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官方态度转变为积极应对"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