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参与越来越被视为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偏低、传统行政文化束缚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公民参与程度普遍偏低、参与质量不高、参与渠道比较单一而狭窄、非制度化和无序的公民参与仍然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保障和扩大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需要政府加强制度设计和供给,同时需要激发公民参与的内生动力,构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事务的顺利进行。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是公共管理治理理论发展的需要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体范围扩大的需要 ,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公民在成为公共管理主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监督公共管理行为和参与电子政务管理等方面都缺少程序规则 ,这就导致公共管理主体缺位、公共管理活动错位和公共管理监督失位。实现公共管理有序化的前提是有序民主、基础是程序优先、关键是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3.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制约、制度化建设不足和公民参与素质不高的原因,要对其进行批判性研读。该书给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完善带来了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启示。观念上,管理者和研习者分别要更新管理观念和研习观念。实践中,决策参与的制度化和决策参与技术需要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公共文化事务的参与,既是现代民主精神的体现,更是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真正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消除政府供给机制弊端,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要承担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决策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职能,同时要注重研究和利用公民参与的主体组织形式、参与内容以及参与方式。公民参与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民个人的参与、社区组织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参以及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参与。参与内容主要有:参与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参与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成果的创造、文化设施的建设;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公众参与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关键公众接触、公民会议、咨询委员会、公民调查、由公民发起的接触以及协商和斡旋等。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6.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效率、增强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且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消除社会排斥和实现良好的公共治理需要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我国公民身份受到城乡二元格局、单位制度、职业身份等垄断与特权的制度安排。需要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建立与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与程序,还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和公民教育,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民主的保证。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有法制保障、经济保障、文化保障和制度保障,但受一些因素影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仍有不足。应当在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文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是我国公共危机高发期,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存在从属性强,参与意识薄弱,水平较低的问题。为促进与加强公民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应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危机教育塑造发达的公民应急文化;培养和发展我国的民间组织,尤其是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社区组织的危机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与公民、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等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管理 ,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威权行政向民主行政发展 ,为公民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供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确保权利发展的基础,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公共精神以公民责任为核心。这五个方面通过公民参与为国家的制度建构和政治认同提供连续性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也存在着潜在的缺陷。如何既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的价值功能,同时又尽可能避免、减轻其负面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根据政策制定的实际,根据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的现实状态构建有序、高效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模式是我们研究者与公共管理者需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公民社会成长有利于实现区域公共治理价值区域化、促进区域公共治理方式变革、推进区域公共治理资源的整合。当前区域公民社会成长中存在着组织跨地域融合不够、运行机制自主性不够、公共治理功能欠缺等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区域公民社会的身份认同体系、权能规范体系、自治发展体系、功能拓展体系,以促进区域公共治理中区域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共治理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我国公民参与,不仅仅包括为了影响公共权力的行为,还包括因受公共权力侵害而捍卫自身权益的活动。参与形式可分为政治领域中的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公共领域的民主参与、公民的自治性参与,但是,这些形式各有其优势的同时也凸现出局限性,需要新的形式来补充其不足。因此,正视现实的参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避免制度化环境延展不足而产生“溢出现象”,尊重公民权利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构建有序的参与环境,培育社会的公共信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主、科学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公民共同体意识,维护公共政策合法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决策权过于集中党委一把手,制度化缺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程度有限,缺乏普遍性,因此需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积极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水平,形成党内民主、科学决策与公民参与的良性互动,进而优化我国公共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扩大了公民参与的空间,提升了公民的参与能力,使公民社会日渐成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应拓宽公民参与的制度性空间,以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公民参与则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面临"内输入"公共决策系统、"附属物"社会利益团体、"官本位"政治参与文化、"残缺化"制度保障机制、"喉舌论"大众传媒体系等问题,要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需从还原利益团体的政治本色,构建以民为本的参与文化,增强大众传媒的公共话语权,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尺度,而地方治理理念及分权化的制度设计为公民参与公共生活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方治理是公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有效途径,公民参与是地方治理的核心内容。地方治理的发展水平及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着文化困境、制度困境、法律困境以及渠道限制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法律建设、畅通参与渠道,促进民主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