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帅 《中国检察官》2023,(11):22-25
基于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的内涵,立足其必要性和现实需要,着眼当前检察职权行使不够集中、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尚不均衡、“两法衔接”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跨区域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组建“四检合一”专业办案团队,推动“四检合一”办案机制深度融合以及建立技术调查官、特聘检察官助理常态化参与办案机制的优化建议,以实现对知识产权全方位检察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田宏杰 《政法论坛》2024,(3):125-137
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既是创新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模式的应有之义,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战略之举。从试点情况来看,制度供给不足、民行检察案件“成案难”、人才建设与专业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的瓶颈。为此,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以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检察治理质效,助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代化的实现: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立法,建议增设知识产权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制度。二是优化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运行机制,包括统一知识产权综合检察的规范适用尺度,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检察监督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度。三是创新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的治理能力建设,包括厘清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的组织定位、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的理论研究、做强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的外脑智库。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重要部署。作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重要主体之一,检察机关应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贡献更多检察智慧。目前,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仍存在专业素能不足、融合履职不充分、行刑衔接不畅通等问题,需要从强化全面均衡融合履职、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区域协同配合、强化检察职能延伸等方面提升效能,更好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检察一体化履职机制具有实践性、多元性、系统性和韧性。要统筹把握检察一体化履职机制与检察一体的关系,辩证把握建设与改革的规律特点,全面把握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任务,努力形成贴合实践、符合规律的研究范式。检察一体化履职机制要保持韧性,加强场域贯通、内生改革。要将检察一体化履职机制纳入新阶段检察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准确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制约监督,强化检察一体化履职法律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类案检索智能化数字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当今刑事犯罪态势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以轻罪为主的趋势。轻罪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轻罪治理中应顺应时代发展与实践需求,体现担当作为。通过“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综合发力,抓前端预防、抓中端履职、抓末端治理,以检察能动履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是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构建新型法治化社区治理格局进程中,检察机关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社区治理秩序、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为目标与价值导向,检察机关立足“四大检察”职能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运用大数据搭建社区治理动态评价模型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作为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政法机关,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新要求,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这既是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的现实需要。检察机关应在把握一体履职、强化监督、全面保护、协调有序等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理念引领、模式转型、自身建设等三方面完善实践路径,以更好发挥综合履职成效。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内容严谨、问题聚焦、法律依据明确、建议具有实操性,专业性较强。检察机关全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刚性化”、落实和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提升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治理效率与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建议检察机关继续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推进未检人员培训,加强多机构合作,推进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职能的履行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紧密相关。对行政协议纠纷中行政机关不当行使行政优益权、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社会治理漏洞等影响区域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问题,行政检察应发挥“一手托两家”作用,充分履职。通过加强行政诉讼和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化解行政争议和诉源治理等方式,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建构检察一体履职数字模式,是以高质效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制度层面,是提升法律监督实施效能的内生需要;技术层面,是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改革的客观要求;治理逻辑,是实现检察一体价值目标的时代必然。要注重增强检察一体履职机制数字赋能供给,加强数据权益保障,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拓展检察一体履职数字场景。  相似文献   

11.
公益诉讼检察作为以司法手段保护公益、促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经过实践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也遇到办案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调查取证难、新领域案件立案条件难以精准把握等问题,需要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依法能动履职,从进一步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办案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推动立法等方面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独特价值,维护好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底部署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工作,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两年多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强化综合履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亟须研究。为此,本刊特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3.
检察案件管理从试点探索到规范运行,历经20多年发展完善,当前正处于进阶升级阶段。检察案件管理履职实践中存在中枢作用不足、规范执行不实、智慧支撑不够和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准确把握检察案件管理现代化的时代定位,全面推进制度规范化,着力完善一体化联动机制,统筹打造数字化工作模式,分层开展专业化素能培训,努力以检察案件管理现代化服务保障检察工作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是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落实综合统一保护要求的需要,但实践中还存在检察权行使弱化、案件办理数量不均衡、办案人员专业能力不高、衔接机制未落实等现实问题。需要更加积极地能动履职,通过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搭建智能便民平台、科学适用检察建议等方式,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建立专门办案团队,优化刑民、刑行衔接,推行集中管辖,不断优化“四合一”办案机制;持续优化刑事检察职能,精准施策助力合规建设,协调推进全方位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15.
数字检察在智慧检务、智慧检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类案背后制度机制漏洞的填补实现社会系统治理,促进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丰富和发展了检察能动履职的内涵。数字检察视域下,数字研判、排查、融通、集成、预警等数字效能的释放,助推法律监督意识能动、机制能动、路径能动、程序能动、效果能动,构建起检察能动履职的数字监督模式。与此同时,需要注重纠正目前存在的思想与实践误区,以此实现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检察能动履职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涉多部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制发与落实是实践中的难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牢固树立“依法能动履职”“双赢多赢共赢”“过得硬、求极致”等检察工作新理念,通过扎实细致的综合调研分析、制发高质量的检察建议书、跟进督促落实等有力举措,很好推动了该市摩托车生产销售监督管理问题的解决,是检察机关通过诉源治理,促成“多部门治理一事”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态势的变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发挥好刑事检察职能,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出发,可以发现基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办案思维固化、恢复性司法功能履行不充分、“四大检察”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应聚焦更新刑事检察司法理念,激发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横向一体化提升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进一步深化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为推动和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及优良作风的鲜明立场。党的二十大对检察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如何在检察机关依法履职过程中践行“三个务必”,是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基层检察院在践行“三个务必”的检察履职中还存在一些困境,诸如司法办案与社会治理之间衔接不畅、调查核实权缺乏强制性、面对数字检察改革仍不适应等,亟需通过健全相关机制和法规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为主题发布第四十八批指导性案例,包括广州蒙娜丽莎建材有限公司、广州蒙娜丽莎洁具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争议行政纠纷诉讼监督案等4件案例(检例第191—194号),旨在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强化综合履职意识,注重理念融合,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更好服务优化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便于学习运用,现从案例编发的背景、原则以及理解适用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对该批指导性案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桑先军 《人民检察》2023,(16):45-49
建构检察一体化履职数字模式,应以法律监督案件线索数据池为切入点,建设“大统一”法律监督大数据体系,一体化建构与运用法律监督模型,立足数字检察赋能规律,推进制度体系重塑变革。具体而言,建构的重点内容应包括建立健全区块链存证和证据合法性审查规则体系,完善在线诉讼监督制度,健全执法司法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制定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规范等。同时,在检察一体化履职数字模式建构中应把握好算法解释与算法决策赋能的风险规制、推进数字法治场景中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权益一体化保障等问题,以进一步增强法律监督实效,推动检察权运行机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