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全国各地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在涉林刑事案件中积极引导被告人通过认购林业碳汇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这不仅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符合生态案件司法实践的实际需求。福建法院进一步创新制定《林业碳汇赔偿指引》,通过统一损失计量方法,有效助力了森林资源碳汇功能价值实现。但实践中,仍存在适用案件范围有限、与量刑关联度不紧密、林业碳汇购买地方性倾向较强等问题。为在涉林案件中有效贯彻“公正与效率”,笔者试就生态修复内部衔接、刑事规范化量刑、证据效力、履行方式等方面对林业碳汇损失赔偿机制提出完善意见,以期实现机制的再升级。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之中,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减排措施之一。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波恩政治协议》到《马拉喀什协定》,从《巴厘岛行动计划》到《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森林碳汇都是其中的主要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对于森林碳汇议题表现出了从谨慎向开放的转变,森林碳汇的活动范围也从最初的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后京都时代以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碳储量为主要内容的REDD+森林碳汇机制将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梳理将有助于厘清其发展的脉络,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今后森林碳汇的国内法律保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胡锋 《行政与法》2023,(5):11-22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蓝碳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及价值实现模式,对构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现状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专门立法缺位、蓝碳权属不清以及市场交易、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等实施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困境。在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及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指引下,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应秉承整体系统观的基本规制理路,从蓝碳立法保障、执法监管、司法救济以及实施配套等多个维度统筹谋划加以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障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达成。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环境损失评估鉴定是科学客观反映农业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价值的一种方式,是以货币形式确定农业生态环境事件破坏程度的技术手段.通过围绕农业生态环境损失评估鉴定的主体、范围、方法、技术难点及存在问题,就健全和完善损失评估鉴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修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尽快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救济是先予执行制度的首要功能。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理中,应适应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在林地修复的最佳时机,通过创新适用先予执行、灵活监督管护义务、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保证存活率,有助于破除生态修复时效性、长期性、难修复的瓶颈,融合司法审判、监督和法治宣传等多效功能,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森林具有独立的内在的价值,并且一片森林其本身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对于森林生态的补偿也是间接的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但是,由于长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造成了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单一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环境问题,生态补偿的理念随之产生。本文从森林的价值、森林生态补偿的含义、森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偿的途径和对策等方面来阐述对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楚道文 《政法论丛》2012,(5):109-116
海洋生态损害属于环境利益的损害,具体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以及海洋环境质量与价值的减损等。我国法律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的范围、评估规范及证明责任的分担,但在权利主张主体和责任承担方式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应着力突出环境公益诉讼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并着手建立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21世纪初,低碳壁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低碳壁垒是以碳足迹、碳减排等方式对贸易产品设限而形成的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包含碳关税、碳标签、碳补贴、碳标准、生态设计要求等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低碳壁垒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构筑:一是通过国内低碳立法制约他国高碳产品的进口,二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力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低碳贸易规则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冲击。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国内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不足,并从产业政策、国内外立法以及行政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9,(1):62-69
生态协议修复模式是在"绿色"理念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与创新,包括多种方式的践行样态。协议修复模式是一种生态损害与纠纷解决的制度设计,是调解机能与价值的转化与改进,蕴含着强烈的法理逻辑与价值考量。作为一种创新性司法实践,生态协议修复模式仍然面临着众多的迷局,包括适用条件迷局、协议主体迷局、协议内容迷局等方面。立法完善以及检察机关的角色重新定位,将有助于破解生态修复协议模式在推进与践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众多迷局。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16,(2):114-119
在环境法领域,生态修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名词,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法律属性看,生态修复是人为主导下对环境破坏进行干预恢复生态和谐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行为。在当前环境保护阶段,生态修复既是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又是环境侵害的必要生态责任承担方式之一,生态修复最能有效吻合环境侵害的责任承担本质要求,最能发挥生态保护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评估基础理论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雄文 《知识产权》2010,20(1):24-30
知识产权评估“价值说”与“价格说”之间在评估的表征层面是可以通约的,但应紧紧抓住使用价值这一条主线。知识不是商品,知识产权评估对象是知识的支配、利用和控制权。从知识作为产品的层面来说,创造不属于劳动价值理论中创造价值的劳动。知识产权是通过“知识的产出”而体现其价值的,但知识产权的价值来源不能脱离于产品和服务之外而独立存在。知识产权评估结论只能是建立在相关市场运营的仿真结果上。  相似文献   

12.
<正> 破坏森林是指破坏森林保护立法,并对林业造成损失的犯罪违法行为。它在破坏国家森林所有权及国家规定的森林利用制度的各种违法行为体系中是特别突出的。破坏森林的行为与共它破坏森林利用的规则不同,它是对作为自然界一部分和特殊的生态综合  相似文献   

13.
碳汇林业的法制保障——从森林保险法律制度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先  常宏 《法制与社会》2010,(34):139-14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低碳生活的理念被推上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时代舞台的主要角色,低碳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得加速器,更是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盘。所以如何保障碳汇林的林木种植面积?如何保障碳汇林周期性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借鉴森林保险这一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总结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运作方法,使森林保险得以法制化的层面上加以约束,最终形成低碳经济的良性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是在批判传统刑事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替代性纠纷解决和犯罪人改造机制,它以加害者和被害人之间的补偿性协商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和犯罪者本人的创伤,并修复被破坏的社区关系。恢复性司法在英美国家的兴起,凸现了传统司法忽视被害人权益、忽视社区关系之修复的弊端,其迅速的发展以及发挥的巨大功能昭示了其弥补传统司法之不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武生  杨严炎 《法学研究》2007,29(2):112-120
我国大多数群体纠纷被法院分案受理,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又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影响法院积极适用代表人诉讼的诸多因素和司法政策有关。由于群体纠纷本身就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处理,所以,法院通过其他一些诉讼形式解决群体纠纷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多元化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中,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能被现在各地法院所尝试的其他替代性诉讼方式所完全取代的。  相似文献   

16.
群体诉讼的价值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群体诉讼具有提高诉讼效益,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追求公益以及强化实体法的实施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但并非所有进入法院的群体纠纷都要通过这种方式加以解决,在实践中,从理论上或宏观角度推定的效果未必都能成为现实。许多群体纠纷案件采用一些替代性的方式,即其他具有解决群体纠纷功能的诉讼制度,可能效果更好。这两类方式各自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范围,协调并发挥好这两种解决群体性纠纷方式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基本保障。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历经由政策个别调整到立法普遍调整的渐进过程,且部分地方(如广东省)立法及政策试点实践已获得某些示范性经验。然而,相关政策法律机制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特别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需要合理构建,这是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立法现状,结合广东省等相关实践考量,重在探索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规范及实施机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专利资产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财产权,专利就应该具有可计量价值,这种特点使得专利可以被交易并充分地参与经济生活。这种可以用货币量化的专利是企业专利资产(patent asset)的具体形态之一,也是构成专利资产的重要内容。由于专利资产价值评估是企业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在会计核算的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核算规则。通过对专利资产价值的评估的方法来探讨专利的价值,是企业正确考量专利对企业整体贡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8,(3):122-128
为提高警队战斗力,预防和降低危机事件对民警造成替代性心理创伤,从分析替代性心理创伤及其机制与评估入手,探讨危机事件中民警替代性心理创伤及其危害,从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并针对性地采用系统、科学的心理干预策略与措施,包括构建心理干预机制、规范心理干预流程、采取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在提高民警心理素质,构建和谐警营和促进警队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姚莉  王方 《法商研究》2014,(2):117-126
羁押替代性措施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诉讼中各种非羁押性方法的总称,其制度功能在于限制审前羁押的适用,从而达到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适用的困境,对此,应当因应羁押替代性措施适用的国际趋势,从理念、原则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