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社会,这种开放性增加了青年个体的交往频率和交往层面,使其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青年要在社会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进而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并通过其人际交往活动为为自身的发展铺平道路,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之道,使自己处于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不适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或距离。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交流达到人际目的。不管一个人是否愿意,他总要面对并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解除心中烦恼,满足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如今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导致不少人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交往胆怯、待人冷漠。人际交往成了许多青年学生的烦恼,谈起人际关系总认为太复杂、难应对,结果是自我封闭、拒绝交往。难怪他们认…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地点、交流内容、交往对象、交往能力、宿舍人际关系等,从而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特别是讨论大学生与师长之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价值观念的多元取向,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压力明显增大,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各种矛  相似文献   

5.
当代和谐文化建设具有三重使命,它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包括四大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这四个层面的文化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共同构成一个文化系统和一种文化思想。当代和谐文化具有创新性、整合性、宽容性、传承性的内涵特质,构建和谐文化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大力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实现多种文化的整合等五条途径着手,使和谐文化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监狱人民警察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是对自我的分析,能够对监狱人民警察在人际交往中的三种心理状态构成进行剖析,可以使监狱人民警察在人际交往中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不同的心态、交往方式以及如何使交往顺利进行。在监狱人民警察心理训练中可以充分利用PAC理论加强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可以对监狱人民警察人际交往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王辛河一、社会转型的含义如果我们把社会转型当作一种社会发展形式来理解,那么.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主体对社会基本要素整体上的渐进性变革。社会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结构、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因此,社会转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关系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并深受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提出目前影响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关系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我党社会整合功能面临的挑战与制度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它的这种职能亦不断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源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异质化,同时还源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健全与党整合社会职能相配套的制度措施。增强和提高我国现有政治参与体制对"输入性"和"自主性"功能的敏感程度;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强化对形式正义的尊重,克服在这方面其与价值理念层面或话语层面的断层;党在制定政策时应体现和贯彻正义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际关系 经济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际关系是青年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与他人的关系。青年人际关系质量的优劣,对于人生态度的确定,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青年人际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观念在不断更新,内容在不断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公共性转变,传统社会生活结构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友善正成为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凸显的公共性道德诉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也是维护健康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友善包含善待他人、社会、自然的意义,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友善的价值实现,必须与加强公共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激励体系、培育公民风范和大力弘扬传统友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公共生活,培育良好的公民关系和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基于民族交往心理,民族成员采取一定的文化适应策略所进行的群际接触和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成员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行为将发生积极变化。基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文章认为社会互动过程、民族交往心理结构、文化适应策略和群际接触理论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心理基础。文章提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基于民族交往的社会心理机制,加强民汉双语教育,搭建有效沟通桥梁,促进人际吸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加强民族交往认知,强化情感联结纽带,促进民族交往意向向民族交往行为的转化;加强民族文化适应策略引导,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多元一体格局构建;加强民族接触与互动,增进民族理解和消除民族偏见,促进民族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社会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社会大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分层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增.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来寻找解决社会不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的联系和接触,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交往”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从狭义上讲即是信息交流。 在对军校青年学员的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进行调查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人际交往,不仅是军校青年学员传播或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而且在这种交往中,由于人们相互之间互为主、客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构建和谐机关,就其层次而言有三个层面: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6.
祖言 《今日浙江》2010,(24):34-34
领导干部生活在社会中,也有人际交往的需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领导干部不是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力,交往范围和方式往往影响着权力的运行,尤其需要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需要弘扬事业至上、道义相砥的风气,防止和克服拉拉扯扯、搞小圈子,防止人际交往庸俗化。  相似文献   

17.
刘庆 《青年论坛》2011,(3):29-33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成果公平分享和中国社会良性转型的重大现实问题,运用增权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性问题进行解读,自身权能的缺失和无权感使他们难以对城市社会产生归属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和帮助,挖掘其潜能,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参与层面增强对权利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无助感,实现增权。即个体层面的增权:提升主体意识,增强认同感;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提升社会交往的层次;社会参与层面的增权:完善社会参与渠道,增强话语权。从个人能力、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增权,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机关人际关系的调适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从政府行政机关这个领域抓起。我们认为,政府行政机关的人际关系居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因此,调适其人际交往行为,建构其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现...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社会利益群体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进而引起社会利益的新变化,对统一战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功能模式也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3)
正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龙头和社会建设的人才保障系统,对社会和谐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当前,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等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