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是一名搞技术工作的党员,从小到现在都爱读书,书籍是我的挚友,读书使我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层次。入党前,我爱读得是化学分析方面的书;入党后,我爱读的是《共产党员》。她的内容丰富,适合各年龄、从事各种工作的共产党员阅读。  相似文献   

2.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1993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二十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喝茶的时候,我坚持读书和写作,虽然起步晚、自学起来稍有吃力,但内心很充实。好朋友红  相似文献   

3.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1994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20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我读了一篇题为《晒一晒我的拾荒母亲》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于化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丈夫身患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她开始了9年的拾荒生涯。大儿子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  相似文献   

5.
读书、看报、写文章是我的一大爱好。茶余饭后、双休假日,大多数时间总是翻翻报纸、杂志,每次都有收获。《共产党员》杂志是我每期必读、每篇必看的刊物之一。我学习《共产党员》刊出的有关文章和信息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受益匪浅。例如,读了2003年第10期刊登的《太平区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三帮一品一提高”活动》一文,仿效他们每名党员负责包带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经验,我们  相似文献   

6.
光阴似箭,转眼间从1949年我开始动笔写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到今天已经44年了,44年来我从一名文盲战士成长为作家,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 我要读书 读书,确是我心底的希望,可是童年的我由于家境贫穷上不起学。为了读书,我不知流过多少泪,也不知背着父母,挎着拾草的破筐,站在  相似文献   

7.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个最枯燥的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小五义》、  相似文献   

8.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9.
白树军 《党的建设》2012,(10):16-16
30年的风雨历程,我与《党的建设》共同茁壮成长。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走进了一所山村小学。在那个信息欠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的山村,是《党的建设》点燃了我理想的灯塔,陪伴我度过了孤独的青春岁月;也是《党的建设》把我引进了党政工作的大门,一直指导我的学习和工作。如今,作为一名宣传干部、一名《党的建设》的忠实读者和发行员,与她共庆创刊30周年的辉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0.
我的挚友     
1984年以来,我一直是辽宁《共产党员》的自费订户和热心读者、编外通讯员。1994年底,因工作调动,我由湖南内地调到广东惠州工作,失去了订阅《共产党员》的机会,总觉得在思想上缺少了什么似的,在工作中也缺少了一个好参谋、好帮手。去年10月下旬,我在报纸上看到《共产党员》征订启事后,我马上到邮局订了一份。当我收到今年第1期《共产党员》杂志后,内心感到十分高兴、亲切。我忘记了吃饭、睡觉,从头到尾将全期文章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入党已近30载.时光荏苒,从青春年少到年过五十,党的光辉伴我成长,党的历史伴我前行…… 记得少年读书时,我最爱看的就是反映党的光辉历史和战斗历程的影片了,像《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从荧屏上我就知道了一大批共产党人为了打破一个腐朽没落的旧世界,抛颅头、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2.
1、我自小酷爱读书。大约从12岁起,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到15岁参加工作时,已有了满满一架书。可惜的是,这批书都失散了。只有一本例外,即张默生着,丰子恺绘的《武训传》(东方书社,“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再版),随我由北京,至新疆、至山东、来太原,展转三十余年,至今仍在我的身边。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本“藏书”。我保存至今的第二本“藏书”,是1970年冬,在塔里木河边放羊时手抄的《唐宋词一百首》(底本为中华书局1961年版)。因当时此书尚属应付之一炬的“四旧”,放向书主借到已属不易;顶着寒风过放羊边抄书,其不易更难…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党史博览》2009,(1):10-14
1973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在庆祝国庆二十四周年发表的社论《认真学习,继续前进》中,公布了毛泽东主席的一条新语录:“要办好工农兵干部的学习班,每期三个月,一年办四期,一面读书,一面参加工作.”这是在举办第一期“中央读书班”后,毛泽东发表的最新指示。遵照这一指示,读书班又陆续举办了三期。由于从第二期开始部队学员占到每期学员总数的将近一半。所以军队领导机关也派人参加了读书班办公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东北技侦工作的参与者,看到《作家文摘》2010年5月14日转载《党史博览》2010年第4期发表的《辽沈大决战中的情报工作》一文后。感到其中有些不实之处。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写了这篇小文,希望能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正算下来我这大半辈子干了40年的新闻工作。20年在《河北日报》,20年在《共产党员》。在《河北日报》干得好好的,为什么又办起了党刊呢?说起来很有意思。1979年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耀光和新闻处处长叶俊卿安排复刊《共产党员》,委派冯锡普组织筹办,我知道后很兴奋,主动找老冯要求参与。为什么会这么主动?是因为对《共产党员》复刊我早有想法。在《河北日报》工作时,有一天我帮通联部拆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7.
业余生活,五光十色.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消闲方式.我的业余生活基本上是由读书、剪报和“爬格子”三部份组成的。虽说有点儿单调,倒也自觉消遥复消遥,其乐融融,别有一番情趣. 自1979年以来,我坚持每天用业余时间读书、剪报。十几年来,养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8.
<正>喜欢读书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生活在农村,家里穷,陪伴我的是些小人书,《茶花女》、《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等,百看不厌。后来接触到一本对我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初看晦涩难懂,进入初中后,慢慢能读懂很多内容,渐渐地爱不拾手。如《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这教会我如何做调查研究,为后来我从事宣传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喜欢读书,但并不是什么书都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到组织部门工作以来,我就成为《北京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三年多的时间里,是《北京支部生活》伴随着我,一步一步地了解组织工作,熟悉组织工作,热爱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