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个时期,橡胶和锡是马来西亚经济的两根同等重要的支柱。最近几年,锡的重要性已让位给棕榈油,而且有迹象表明还有可能让位给石油和铜。尽管如此,锡将仍然是马来西亚赚取大量外汇的物资之一。马来西亚的计划制订者预计,随着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到1980年锡的出口收入将达十四亿马元(合五亿六千二百二十五万美元)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销售市场和原料资源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条件下,输出借贷资本和经济“援助”是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同马来西亚保持和扩大商品经济关系的手段。1970至1981年期间,这些国家输出到马来西亚的资金总额达42.847亿美元(合99.834亿马元)。马来西亚输入的外国借款和信贷从1970年的8,990万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9.863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连续9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急剧衰退,至今未能走出困境.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形势究竟如何?马来西亚经济能否迅速恢复?这是马来西亚国内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一、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形势始于去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后便很快波及到马来西亚,使马来西亚经济受到猛烈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形势由此急转直下,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据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表的数字显示,马来西亚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7.4%,低于第二季度的8.4%和1996年同期的8.l%,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至6.8%,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政府预计.1998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4%左右,大大低于前几年的8%一10%的增长率.2.货币和股市双双暴跌.自1997年7月初以来,马元对美元的汇率已从2.5247马元兑1美元下降到1998年1月的4.88马元兑1美元,下跌了48.3%,与此同时,股市一直疲软,股价综合指数从1078.9点下降到470.43点,下跌幅度达56.4%,金融和房地产类股票甚至下跌了70%-90%,股汇两市下跌幅度之大,是马来西亚独立以来经济发展中未曾有过的.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由于货币贬值的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加上政府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到1990年期间的工业发展总计划是制订联邦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战术的基础。这个计划特别重视发展本国的工业潜力。马来西亚经济在1985年下降之后,1986和198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分别增长1.2%和5.2%。这一成就在取得主要是由于实施了企业活动自由化、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简化各种行政手续以及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等政策。1988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可达653.4亿马元(按1978年价格计算),即比上一年增长7.4%;而明年将增长6.5%。 1989年,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5.6%,即达到861亿马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国民收入人均增长2.8%(达4,950马元)。由于需求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消费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以来,它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61年的70.65亿马元增至1983年的312.06亿马元,增长了3.4倍,1962—1983年年平均增长率达7%,快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东南亚地区也仅次于新加坡。在这段期间,马来西亚不仅保持了“胶锡王国”的称号,而且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油产、销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为4,583马元(约合1,974.4美元),比1961年的830马元增长了4.5倍,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不过,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速度起伏不定,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6.
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的世界经济衰退,初级产品(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1980年到1983年东盟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出口贸易额以1981年为顶峰(马来西亚的情况除外),而不断趋于下降。马来西亚的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发展。1971—1980年,国内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达7.8%(六十年代为6%),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73年(12.3%)和1976年(11.6%),最低年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受严重危机的1975年。就产值来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1980年为261.88亿马元,人均年收入增长5.5%,达1,142马元。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初以来,由泰国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地区,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在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马来西亚经济基础最好,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然而,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也在劫难逃。本文试就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政府的对策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影响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早在去年5月间已出现某些征兆。在泰国货币一再受到投机商的狙击和泰株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下,马来西亚的外汇市场也开始出现动荡。在此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曾在外汇市场抛售20亿美元来稳定马元汇价。…  相似文献   

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固定价格计算):1982年为5.2%,1983年为5.6%,而1976—1981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在7%以上。今明两年(指1984年和1985年—译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望达到6.1—6.3%的水平(据估计,按1970年的固定价格计算,198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9亿马元),但据估计,以后几年的增长率将会再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后半期,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颗新星——马化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马化)。从诞生至现在的短短五年间,马化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资本从创办时的三千万马元剧增至约十亿马元的总资产,(1981年底实收资本达四亿五千万马元);其经营范围已扩展至种植园、城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商业贸易、保险及航运业等,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公共企业集团。马化的产生和发展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华人经济活动中已引起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其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特点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今年,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月份的一期(2月10日)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199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是:外汇储备,印度尼西亚113.8亿美元(1993年10月)、马来西亚154.4亿美元(1993年5月),菲律宾44亿美元(1993年10月)、新加坡454.7亿美元(1993年10月)、泰国243.8亿美元(1993年11月);进出口贸易平衡,印度尼西亚入超19.5亿美元(1993年6—8月)、马来西亚入超1.56亿美元(1993年8—10月)、菲律宾出超17.6亿美元(1993年8—10月)、新加坡出超14.9亿美元(1993年9—11月)、泰国出超22.6亿美元(1993年5—7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印度尼西亚上升了10.2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上升了3.3个百分点、菲律宾上升了8.2个百分点、新加坡上升了2.5个百分点、泰国上升了2.8个百分点.货币投放量,印度尼西亚增长了19.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菲律宾增长了14.7个百分点、新加坡增长了8.7个百分点、泰国增长了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序言 十几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官方贷款提供者。这种贷款、即日元贷款是于1967年9月双方签订了友好协定后开始的,至1991年底,日本政府已向马来西亚提供了5,450亿日元贷款(按目前的汇率换算,约合110亿马元)。日本的官方贷款对马来西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日本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学家已对此作了肯定或否定的种种评价。但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正式的经济关系是如何恢复的,迄今尚未有人触及,也没有人对此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外资投资额约比前一年减少20% 根据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的统计数字,1995年马来西亚的外资投资总额(仅指制造业部门投资额,指缴纳资本加借款,批准投资额)为91.44亿马元(比1994年减少19.4%),而投资件数为655件(比1994年增长1.7%)。原因为:(1)1994年有台湾与香港合资的半导体部件生产的大型投资案例,而1995年则没有;(2)由于经济景气过热造成了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投  相似文献   

14.
在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中,林金煌以他的精明能干、迅捷的经营方式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注目,成为马来西亚杰出的现代青年企业家.他是马来西亚弹簧垫褥制造业的先驱,曾任钢山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双木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同时,林金煌还是第一位到中国大陆投资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林金煌,祖籍福建省永春县,195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区.3岁丧父,其母靠洗树胶片换取微薄的收人来维持8个子女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13岁的林金煌就被迫离开麻坡中化小学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月薪仅8马元,一干就是五六年.  相似文献   

15.
国别货币名称*美元的汇价(年平均数)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比索 株马元新元,19拟年 乞a90721。82Q 2。3041 2.1始763又.托-}19名2年}’·湘呷.0四曰·3娜1 2.140。阿·拐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83年2月号。 (转译自日本《海外市场),1蛇3年4月号,小彬译)1982年东盟国家的货币汇率@小彬~~  相似文献   

16.
文莱的石油     
《东南亚》1986,(2)
文莱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据文莱壳牌石油公司技术经理迈克·克劳利 (Mike Cloughley)在1984年9月所提供的数字,文莱目前的石油蕴藏量为15亿桶,按1984年的文莱石油生产水平(日产17.5万桶)计算,尚可供开采25年。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亚洲经济白皮书》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与展望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转向采取经济紧缩政策 马来西亚在1993的以后一直持续取得了8%以上的高经济增长。但是1997年在周边亚洲各国货币贬值的影响下,马元也大幅度贬值,经济景气出现衰退趋势。鉴于这样的经济形势变化,马来西亚政府被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修正,在1998年度财政预算案(1997年10月公  相似文献   

18.
已经越过外资投资的高峰根据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的统计数字,1991年马来西亚的外国资本的批准直接资本投资额(制造业部门的直接资本投资额,按批准投资额计算)为55.538亿马元,比1990年减少10.8%,投资件数为609件,也比1990年减少100件。1991年的批准投资额比前一年转向减少,这是1984年以来的第一次,以1985年以来日元升值为契机,以日本资本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具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70万的马来西亚,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现已成为外商在东南亚的投资热点。据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资料,投资最多还是台湾和日本。1987年,台商到马来西亚投资的项目才37项,投资额只有1.26亿美元,1988年上升到147项,投资额为3.296亿美元;而1989年上半年,台在马投资78件,金额达3.697亿美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一直面临较大的困境。由于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的强势以及邻国印尼的币值近期大幅贬值后,马来西亚国内许多强势出口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如木材、橡胶出口和信息技术等。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板材的出口价格已下跌5%~10%,板材价格仅为190美元/立方米。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日前宣布,将2001年马来西亚GDP增长从先前预计的4%调低到2.2%。该研究所说,基于全球和马来西亚国内经济趋势,2001年马来西亚CDP将增长约2.2%,下半年经济状况将持续呆滞。为了改善经济持续低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