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背景需要总结历史经验,需要应对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需要对邓小平的政治交待作出回答;指出,"七一"讲话对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科学回答;概述了"七一"讲话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要求;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需要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2.
吴世祥  甘哲华 《求实》2001,(10):4-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我党在理论上的伟大创新,是党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宣言.  相似文献   

3.
兵团党校系统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暨第七届理论研讨会于7月30日至8月2日在农九师党校召开.会议紧紧围绕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为中心,深入研究了兵团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是瞩目中外的大事.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际举证相结合的思路,从中外今昔的广袤视野下,进一步展示了它的硕果形态、瑰宝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兵团党委的指示精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共同在兵团党校举办了"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读书班",读书班一共开办了九期,轮训培训学员772人.读书班始终把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又把读书班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同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贯彻兵团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兵团"1+8"文件精神结合起来.通过研读"七一"讲话的重要讲话、专家学者录相报告、小组讨论、大会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员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使思想统一到"七一"讲话的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6.
刘紫春  付建龙 《求实》2001,(10):10-1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在党的先进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性质、劳动和劳动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民主、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源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学风、群众路线和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七一"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给予了科学的界定.提出了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勾勒了新的伟大工程的系统蓝图--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以"三个代表"来要求党;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梅亦龙 《求实》2001,(8):4-6
江泽民"七一"讲话,是开创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讲话>,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统战工作同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坚持弘扬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密结合;坚持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同加强统战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从总体上突破了改革开放后长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保持的水平,标志着初步系统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三个代表"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认识、自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光明前途."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实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目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理论表现了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典范.宁波的现实选择在于理论创新,它既得益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指导,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同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把凡是不能一致起来的说法都看作是理论上的"发展",结果引出更多的麻烦。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式上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混淆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到当代的变化,就其中的"麻烦"而言,多源于这个"混淆"。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叙述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论证了斯大林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并未进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本文第二部分,是对由于上述混淆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理论上的麻烦,作举要分析和简明解释,这是本文的主题内容。最后是一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2.
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地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极其严密的条件下进行本质化定义的.它暗含的条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厚理,这恰恰说明“劳动”是动静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劳动”的动静结合的分析,构建“结合劳动”在价值形成中合力作用的框架.可以在坚持价值一元论的前提下.回答现实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杭州 《理论建设》2020,36(1):99-104
通过对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回顾,其争论焦点可归纳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对于这两点,研究系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有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研究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推车撞壁’式"路径,另一条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曲突徙薪’式"路径。学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论战中局限性的研究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过度关注了由外在客观条件造成的必然的不足--"外生的不足",而忽略了由内在主观条件造成的非必然的不足--"内生的不足"。应尽量排除两派共有的"外生的不足",聚焦于"内生的不足"。在"推车撞壁"式与"曲突徙薪"式两种观点的互诘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暴露了其国际视角逻辑的"内生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无助于论证其"曲突徙薪"式观点,还逐步演变为错误的理论,导致了错误的革命实践。对"内生的不足"的反思凸显了实践观点与辩证方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正义理论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精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治的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新视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走向社会政治"的政治宣言,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政治建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特色非常突出。“一国两制”理论准确地把握了世界的态势和时代特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一国两制”构想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表现了深刻的理论性;“一国两制”理论的前提是“一个中国”,没有“一国”即无“两制”,表现了原则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第二次结合”的道路,虽未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角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历史方位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国学快餐化”的背后彰显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对“国学快餐化”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挞伐,而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探索、求解,才能促使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开拓进取的理论勇气和卓而不凡的创新品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