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奋斗》2004,(9):1-1
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发展与政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什么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绩观,更加明确创造政绩的努力方向和根本要求,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先进的发展观念,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科学的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率领各族人…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执政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是党在执政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所谓科学执政,就是党要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来执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这就必然要求我党的执政活动要顺应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按照科学的原则和要求运作,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因此,我党坚持科学执政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一、坚持科学执政必须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观的正确与否,树立和落实科…  相似文献   

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为此,在工作实践中,都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  相似文献   

5.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宗旨和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是转变作风、端正党风、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加强法制建设,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创造政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这一新要求,对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政绩是执政党利用执政权力、运用执政条件,在执政期间努力创造的事…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五个重要层面: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理论、制度、机制创新,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出现的新情况、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全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核心在于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把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  相似文献   

10.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最基础而又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政绩的要求不同,在干部中产生的导向作用也不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政绩的界定和要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需要。一、当前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11.
浅论科学教育发展观与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执政理念,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解决现阶段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地方高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树立科学的执政能力观,首先要全面地认识与理解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要靠领导个人素质的提高,更要以制度作保障.与科学的执政能力观紧密相连的,还有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看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看它是否真正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否真正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科学执政是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科学执政,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成效。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的历史阶段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要求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习惯于传统观念、遵循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子建 《理论学刊》2007,3(1):31-33
政绩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工作实绩,既是领导干部当权执政的价值取向,又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创造反映人民意愿、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既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又要充分认识政绩成因、政绩表现和政绩评价的多维性特点,从而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不断创新政绩。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科学的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从更为生动、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层面上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执政理念,就是一种执政意识,是执政党的精神支柱,是指一个…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之间的关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科学地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正确地看待和解决什么是政绩、怎  相似文献   

18.
彭守志 《党史文苑》2004,(10):49-5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科学的发展观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标准,正确的政绩观是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根本保证,科学的人才观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坚持发展,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始终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强调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它回答了共产党执政和兴国的基本问题,把握住这个问题,对于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天兴 《学习论坛》2004,(11):65-6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政理念决定执政的性质和效果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把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