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其建设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意义重大。当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国内各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梳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特征、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短板不足,对于推动其培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等维度,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体系,选取国内11个样本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横向比较,研判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借鉴国际国内有益经验,提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心城市市辖区区划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百年的市辖区对我国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愈来愈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成为制约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通过市辖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改变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整合区级资源,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但是,各种已有的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21世纪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究如何改革中心城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当前,地区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各地共识,并将其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但总体而言,我国许多地区城市群还不够发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够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宜把握以下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型区域中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必要对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进行研究,找出中心城市和生态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苏北沿海腹地推进中心城市的建设,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取向,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把盐城大市区建成苏北沿海腹地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体现做大、做强、做优盐城中心城市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辐射源。本文结合南京都市圈的实际 ,说明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所应具备的现实条件 ,中心城市在发展中的受制因素以及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说明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县城是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单位 ,处于城市价值链的终端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能否明确定位、突出优势、获取主动 ,与区域内中心城市成功对接 ,是县城加快发展的关键。县城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对接主要包括发展观念对接、管理体制对接、产业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市场机制对接等内容。当前 ,我国县城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接中存在如下问题 :产业结构趋同 ,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较大限制 ;县城发展缺乏准确定位 ,与区域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分工 ;缺少认同导致发展政策差异等。因此 ,必须选择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营造内生的市场环境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对接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县城的特色产业 ;细化产业分工 ,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 ;以民营经济为中心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形成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全球化使城市发展日趋雷同,而文化则赋予城市独特的个性。全球化浪潮将国际大都市推至更加激烈竞争的境地,以文化与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共同选择。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四中心、一枢纽"功能的新要求下,成都应将"文创中心"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与谋划,以文化与创新的组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推进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学术界有优先发展小城镇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两种不同的观点。陕西省应走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之路。这是因为,陕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中心城市规模太小,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偏弱。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作为中国"4+3"整体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型区域发展战略。这种类型的战略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及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间存在差异。首先对长江经济带的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个特大城市与其周边区域发展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五个中心城市显著地带动了周边区域。其次构建中观层面的产业差异度指数测算了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发现长江经济带五大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专家预测,未来15-20年,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成为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发展的主战场.而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最高位置。加快推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成都市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既是成都市当前和今后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成都市应履行的重大责任使命。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家中心城市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围绕"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成都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情况,最终提出了增强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建设是我州"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振兴延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一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州域首府中心城市是我州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州域首府中心城市在我州城镇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以州域首府中心城市为龙头建立更趋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是城镇化建设再上新水平的需要。目前延边州的首府延吉市发展越来越受到行政区划和城市建制的制约,"大人穿童装",施展不开手脚,难以做大做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了州域中心城市作用。延边迫切需要培育产生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心城市来突显自治州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利用较大规模城市产生的生产要素的集聚效能,辐射带动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规模水平、经济实力上产生与长春市、吉林市相当的区域中心城市。这是我们面对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4.
调整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战略 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确立建设大理白族自治州滇西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在2009年的大理专题工作会上,再次明确大理滇两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既提出了滇两中心城市以"两保护、两开发"为重点、核心和关键,也提出了要在"两保护、两开发"的基础上,统筹做好区域发展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大理州各县(市)加快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着力推进发展环洱海经济圈、大理经济圈、滇西经济圈三个经济圈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城市治理的水平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市要发展得又快又好,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方式,但是在城市公共事务日益繁杂的今天,现有的由政府独自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的单中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治理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引入多中心治理来提高我国城市治理的水平,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副城,即相对于中心城市而言,为中心城市服务,接纳中心城市的某些功能,弥补中心城市的某些不足,使自身得以快速发展。苏家屯区距沈阳市中心12公里,与抚顺、本溪、辽阳三市毗邻,其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并且产业发达,城市建设及二产业有一定基础。发展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此,我们认为,应当通过三产牵动,把苏家屯区建成相对独立于中心城区的,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副城区。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结晶。随着自然演化、社会更替和财富积累 ,城市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处在发展中国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 ,就必须把握城市发展的取向 ,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 ,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空间战略将关系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对于福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来说,福、厦两个都市圈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以福州为中心城市的单中心都市圈向多中心都市圈转变,另一方面以厦门为中心城市,泉州、漳州为其主要次中心城市的厦门都市圈,则应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其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而推动中心城市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则是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的体制能量,提高中心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一、制度创新对推动中心城市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和托马斯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变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也认为,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哪个地区所有制问题解决的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哪个地区的效率就高,经济发展就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杠杆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尝试构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贡献的评价体系,并以上海、青岛之间我国沿海中部地区9个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排序,数量化地反映各城市的聚集、扩散、服务、创新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建设我国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