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挥大理优势 推进桥头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有利于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大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理州要以建设桥头堡为目标,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解决面临的问题,把大理建设成为云南桥头堡中的滇西桥头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紧紧抓住大理(祥云)确定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将祥云县打造成为滇西产业中心城市和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州战略,突出"123456"思路重点,奋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建设符合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区域性经济圈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全国众多城市已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在2007年我省"两会"上,省长王金山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两翼齐飞的省会经济圈。本文在吸收了众多省会经济圈的前期研究和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省会经济圈基础条件、范围和潜力优势,提出了省会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探讨了省会经济圈的若干发展重点,并从操作层面着手,对前期切入点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给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大理州地处滇西中心,在桥头堡建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大理州立足优势和特点,着力打造“一个基地、一个枢纽、六个中心”,加快推进滇西桥头堡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规划中,西线经大理、保山、德宏,过中缅边境,穿越缅甸北部,直达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区域,是一个资源丰富、前景广阔的大市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作为滇西八州市的交通枢纽和中心腹地,是云南向西出境的必经之地,在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背景之下,大理在桥头堡建设中大有可为,同时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也必然对大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理市地处云南西部交通枢纽,滇缅公路和滇藏公路两条国道在这里交汇,不仅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滇西八地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项顶桂冠于一身。这里交通便利,流动人口较多,治安状况十分复杂。 1999年举世瞩目的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国际性博览会──’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我省昆明市举行,大理市是世博会分会场,同时,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1998年在大理举办以后,1999年再次在大理举行。多年来已…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引擎,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2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全面客观评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结果显示: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联系更加活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不断夯实,但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最后,文章提出从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携手共促改革开放、合力提升生活宜居水平等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相似文献   

8.
中共云南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两强一堡”战略,对推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稳步推进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凝聚力,促进文化的繁荣,而且有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矛盾,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理市,有常住人口 48万多人,以白族为主,彝族、回族、藏族等23个民族聚居。早在唐宋时代这里就是南诏大理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整个滇西地区交通、通讯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这里有巍峨雄峻的苍山和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大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城市和滇西八地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一批批商贾云集于此。1999年云南举办的世博会更给大理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一个具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沐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重点建设招商年"工作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在加快推进"两化"互动中,全面  相似文献   

11.
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我国第四增长极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区域一体化建设是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支撑力,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力。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空间与文化基础、各城市的经济与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政府做好打造“和而不同”高等教育集群化的顶层设计、分三阶段推进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集群化、构建科教支撑下的“双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峨眉山市大力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推进年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推进工业低碳化、旅游休闲化、城市特色化、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增量支撑,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指导帮助现有企业发挥产能、上档升级。上半年,峨眉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1亿元、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丽江旅游业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旅游“热区”。站在新的起点上,丽江市提出:树立大旅游理念,实施大旅游战略,实现旅游精品与区域协作,从旅游目的地向集散地转变,建设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示范中心城市,实现丽江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4.
从构筑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出发,对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构成及功能定位,重点分析了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面临如下主要障碍因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各城市的有效整合的难度比较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对有些问题考虑欠周全,影响了一些关键性的开发进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各城市的产业特色还不够突出,产业分工还不明确,产业链条尚没有形成;行政区划的限制十分强烈,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仍然存在;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政策规范、资源整合尚显不足;生态和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统筹规划,加强政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协调与引导;深化改革,突破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行政体制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顺应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需要,制定促进区域内各市共同发展的公共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市场一体化环境;搞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形象设计,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群经济圈。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乐山是四川经济版图的潜力股,日趋雄厚的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了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但乐山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更好更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乐山应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融入成都都市圈;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智"造强市;增强人口流失危机意识,加快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16.
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作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进行设计,使湛江尽快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应有的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发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圈的沿海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圈理论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建设省会经济圈的实践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建设省会经济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的决策提出后,认识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构建省会经济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1+2,合肥、六安、巢湖联手建设省会经济圈;1+4,淮南、桐城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1+5,滁州结盟省会经济圈;1+7,合芜蚌自主创新升华省会经济圈;1+N,"安徽经济板块"呼之欲出。从1+2到1+N,省会经济圈联动沿江和沿淮城市群发展,使之相互融为一体。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区位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省会经济圈催生"安徽经济板块"在泛长三角崛起,"3"(江苏、上海、浙江)+"1"(安徽),"安徽经济板块"将成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同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赋予了济南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为济南谋划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济南市应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实施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构建省会经济圈,把合肥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辐射全省,合六巢淮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接沿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推进安徽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0.
"智慧海洋"作为"海洋工业化+海洋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以信息应用服务产品形式极大地提升了海洋军事、海洋管控和海洋开发等方面效率,也推进了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海洋产业转型,是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方式。根据大连市"创建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未来大连将从海洋资源大市转向海洋经济强市。"智慧海洋"是海洋科技创新的代表,同时也为海洋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对海洋中心城市的创建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建议在组织管理、设计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导、研发创新、金融服务、人才建设以及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系统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为建设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增添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