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坚 《党政论坛》2006,(7):35-36
曹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及内涵”一文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长期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指导法治建设、法治制度、法治活动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活动的经验总结与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另一方面要在政法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见微知著,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法工作交汇相融。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8,(23):69-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问答     
王丽珠  代丽 《学理论》2008,(23):69-70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4.
于滨 《瞭望》2006,(4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必须”,其中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此前,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对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部署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 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 对各级政法部门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人类法治的发展历史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法治理念,其先进性体现在彻底的人民性、科学的唯物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权力以人为本,权力以权利为上。其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法治的主体是人民,法治的客体是权力;法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权力应当服务于权利;对社会主义法治活动进行评价的裁判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知识与理性内化并形成稳定的内心结构的过程,是素质问题,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要重视塑造对法律信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材设置的缺憾、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育手段的滞后以及法治建设中的不良现象是影响当前大学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课程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法治理念教育的投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校园法治文化,丰富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9.
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方法论,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方法指引。在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摆在完善法治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协调发展理念是法治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是体现法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的理论发展趋势,开放发展理念是拓展法治理论体系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路径,共享发展理念是彰显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法治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执政理念、法治价值、法治目标、法治布局、法治道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丰仕琪 《求知》2014,(3):44-46
<正>法治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集中阐述,还特别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是对依法治国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系统而完整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法的一般性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成功运用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精神要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2)
法治政府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具有特殊优势与特征。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面临一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如下:树立法治理念;依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与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推动依法治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其作用的发挥,影响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推动我国公民的法治自觉,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治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与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正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法治思维作为一种底线思维具有正义秉性,承载着公平正义的理念,用法治思维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尤为必要。法治思维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法治思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有效展开的基础;法治思维可唤起价值观在新时期的核心诉求,是为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的思维模式,可增进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16.
王家忠 《民主》2004,(3):6-8
社会潜规则是指社会生活中潜在的灰色规则,它是相对于社会道德认可的主流规则而言。从性质上说,社会潜规则属于社会潜意识和不良亚文化的范畴,它是与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意识形态相背离、相对抗的。社会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治理和消解社会潜规则,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合理竞争;普及法律知识,破除陈规旧习;调控社会心理,提高民众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玉明 《学理论》2009,(21):89-90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对于法治的要求更为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对于政法工作者而言,任务是艰巨的,使命是神圣的,要不负使命,努力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的指导政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坚定的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将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然选择。在价值基础层面,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基础、发展理念和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通约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互通基础。在耦合机理层面,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具体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对接,实现内容体系上的相互涵养与功能互补。在实践路径层面,从主体规范和社会培育两个角度,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海红 《学理论》2011,(28):42-43
具有近70余年历史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苏联,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于1991年12月8日宣告解体,其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失调无疑是其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精髓、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内在机制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何莹莹 《学理论》2012,(6):52-53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体现,司法公正不仅关系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可程度,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司法领域的改革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司法公正和法治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依法行政,促使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使其从政行为受到一定的制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司法公正与法治的互动关系,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司法不公的原因,提出依法治国,确保司法公正的措施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