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论少年司法中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一种司法模式都蕴含着司法主体一定的价值取向。传统刑事司法模式源于司法国家本位主义,其价值核心以报应和威慑为主。但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刑罚报应和威慑观念已大大弱化,转而从特殊预防中发展出教育刑论,提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价值诉求。传统刑事司法难以满足这一价值诉求。本文引入协商性司法模式的概念,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进行系统的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恢复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芳 《法律科学》2006,24(4):55-63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最热门却又最不成熟的话题。目前恢复性司法已经成为西方刑事法学界的一大“显学”,在数十个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获得采信,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建立在刑事实证学派的目的刑思想、犯罪被害人学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基础上的恢复性司法,在自身定位、理念、功能甚至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从而探索出超越恢复性司法固有缺陷的改革路径,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之法治精神的理性诉求而不断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1,(25):283+285-283,285
从本质上看,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模式,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而恢复性司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应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报应刑植根于人报复的本性,反映了人类对正义的追求,但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以恶制恶”,因而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刑事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装置,随着公权力的介入,虽更能体现公正和效率,但也越来越偏离解决争论的诉讼目标。由此,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尤其在监狱行刑活动中,有必要引入复和正义以弥补报应刑和报应性司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相比,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结果的犯罪处理方法。它通过承认错误、分担并理解有害的影响、在补偿方面达成一致、就将来的行为构筑理解等四个步骤把犯罪人和受害人组织到一起,以便建立一个使犯罪人和受害人进入对话状态的“模式”,进而创造一个更加紧密的社区关系。本文通过对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及其所面临问题的阐述,提出在中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借鉴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方式,在中国受到了很多刑事法学研究者的青睐,针对传统的国家司法模式的弊端恢复性司法似乎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和刑事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然而,实践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终归需要理论的论证支撑在法律体系内部传统的犯罪观念的更新、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罪行法定原则从绝对到相对的转变均为恢复性司法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同时,后现代主义哲学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统一社会学语境下的论证,为恢复性司法的成长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缓刑制度,主要基于刑事政策上之要求而产生。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是最初设置缓刑的直接缘由;藉以鼓励犯人自新,使缓刑成为改善犯人的手段,是现代刑事政策要实现的积极目的。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法学家倡导报应刑(近代报应刑)的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他们认为:对犯罪科处刑罚,是基于正义的要求,刑罚应当依照同害报复原则  相似文献   

10.
姜敏 《北方法学》2010,4(5):113-121
刑事和解是西方社会比较重要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但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展开的刑事和解被许多人批判为"以钱买刑"。"以钱买刑"作为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与刑事和解有本质的区别。给人以"以钱买刑"表象的刑事和解,其实质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其纠正了传统刑事司法的偏颇,实现了刑事司法的实然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理性选择。但为了避免刑事和解在实践中出现异化为"以钱买刑"的弊端,必须进行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构建,从而使刑事和解的应有价值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1.
晓今 《检察风云》2015,(1):30-31
中国梦,离不开法治梦。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为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带去刑辩律师的声音,推动社会各界对刑辩律师责任与使命的广泛关注,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完善开放性思维,刑辩律师如何应对司法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11月29日,由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第五届博和法律论坛",以"改革·机遇·使命——司法改革与刑事辩护"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  相似文献   

12.
当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契合时,人们开始思考这一制度怎样才能与中国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法律文化恰当融合,以实现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向现代刑事司法转变,更好地为我国司法实践服务。公平、民主、人权价值要求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必将为恢复性司法提供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和存废一直是刑罚学界争论的话题,报应刑论从报应的角度论证短期自由刑存在的正当性价值,目的刑论从功利的角度论证短期自由刑废止的根据,现代刑事一体化思想主张短期自由刑具有正义和功利的双重价值,对其不应废除而应改进。对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应该从替代和完善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刑事司法的全球化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而且全球化的进程旨在在世界范围内采取联合行动预防和惩治某些特定的犯罪。然而,刑事司法全球化的构建需要建立在统一的刑事司法文化基础上,与修正的报应模式和法律与秩序模式不同的是,刑事司法全球化必须有整合一致的人权文化。提高个体、政治、社会和经济人权的整体文化,是保障建立刑事司法全球化的最佳途径,它服务于国际公共价值和秩序,同时还致力于社会公正,确保相关人员,特别是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它指导刑事立法、司法和行刑活动的全过程。在刑罚目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尤其是一元论的预防犯罪的目的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但这一观点,近年来不断面临挑战。刑罚目的应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站在刑罚目的二元论的立场上,本文对刑罚的报应目的和预防目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伴随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审视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弊端的思潮,作为旨在全面恢复为犯罪所破坏的多方平衡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在较好地弥补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固有缺陷的同时,它也顺应了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呼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海外多国早已将这一制度正名、收编,国内不少城市、地区的司法机关也对其试点实践的大背景下,从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弊端的角度,借鉴国外实践研究经验,有助于探讨中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韩剑尘 《法制与经济》2010,(9):28-28,31
修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和法制模式,它是在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涵是将犯罪分子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修复的一种非司法活动,实质是修复被损害了的社会关系。其本质要求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修复主体的广泛性、修复行为的时效性以及修复行为的自动性。  相似文献   

18.
简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存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刑罚目的从报应刑向目的刑的转变,刑事诉讼法越来越被赋予教育、改造的功能。与刑罚发展的这一新动向相适应,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合理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成为各国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刑事诉讼改革的一项最新成果,我国不少地方基层检察院也适应这一趋势,推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缺乏相应规定,致使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学术界围绕这一制度的存废也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9.
协商性司法:刑事司法的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罗伯特·C·埃里克森曾告诫人们:“法律制定者如果对那些促进非正式合作的社会条件缺乏眼力,他们就可能造就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1〕协商性刑事司法不仅已成为国际上刑事司法的潮流,而且在我国不论在刑事司法体制内,还是就整个社会层面,也存在不少“协商”性刑事司法的因素。既然如此,就很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协商性刑事司法的正当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比较中外各国协商性司法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具体构建这一新型司法模式提出意见。一、协商性司法的概念解析(一)协商性司法的含义“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20.
恢复性司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的刑事司法模式,其注重个人价值、社会利益的平衡并使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从而达到一种"无害的正义"。由恢复性司法理念倡导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目前很多国家应用最广泛的矫正方式。自2003年开展试点以来,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探索完善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降低刑罚执行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