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1,(8):24-26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层次丰富、办学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新建成的雨花校区为2万多名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系统打造的民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成果丰硕     
《今日民族》2011,(8):53
云南民族大学正是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教泽民族,流芳高原,培养出一批批带有学校深厚文化印记的各民族毕业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喝彩。6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在办学理念与目标上,始终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成这样的大学"这一办学的基本要旨和灵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请谈一谈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特点及目标。
  陈鲁雁:民族大学姓什么?姓民族。云南民族大学是培养各民族高级人才的学校。2013年8月,我刚来民大时发现,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只有43%,而全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是52%,最高70%,在全国16个民族院校中,学校排名倒数第一。因此,“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是我们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谢沫华  戴江  杨莉 《今日民族》2009,(3):I0002-I0002
3月17日,由韩国庆云博物馆与云南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宝贝儿童漂亮衣裳——韩国传统儿童服饰特别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李森、省民委副主任李国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以及省外办、云南民族大学、省社科联、省文史馆、昆明市社科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16日晨,来自省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聚往昆明黑龙潭,向两天前去世的一位慈祥的老人作最后的诀别。这位老人,便是享年97岁的我省著名学者、原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王宏道教授。  相似文献   

9.
亲切关怀     
《今日民族》2011,(8):2-3
云南民族大学是在党和政府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成立起来的一所体现民族政策落实的崭新学校。自她诞生的那一刻起,无论岁月怎样更替,四季如何轮回,春夏秋冬,抑或严寒酷暑,无不牵动着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心,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亲切接见师生代表,或亲莅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云南民族大学倾注了无尽的精力和心血。可以说,党的亲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19日,反映云南各民族团结发展、展现云南民族工作做法、经验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故事》观片座谈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云南省社科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云南省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最有效的保护是主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大学姓什么?姓民族!"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一再强调,"我们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人才的学校。"诚如斯言,至2016年,民大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上升到70%以上,相较2013年,整整提高30个百分点,力争民族成分涵括全国56个民族,成为全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高等院校。各民族的高级人才,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里,意味着学子们不仅要学有所见、技有所长,"够专业",还要能情同手足、相携相助,"讲团结",惟如此,才真正可做备民族并肩翱翔的翅羽,成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木永跃  熊凯 《今日民族》2008,(10):48-50
民族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民族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由国家部委直接管理,如中央民族大学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双重管理;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管理,如云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2月2日,惊悉恩师汪宁生先生长辞人世,闻此噩耗,我不禁潸然泪下。记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汪宁生先生是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国际考古学界的知名学者,云南20世纪学术界的杰出代表之一。长期从事云南民族历史的考古、田野调查及系统研究,是我国民族考古学奠基人,民族文化人类学代表和中国考古人类学、先秦史学学科带头人,曾获美国著名的卢氏基金及挪威人文科学基金会奖。先后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讲学,介绍云南民族文化,著作达400余万字,培养了大批云南本土民族理论历史研究人员,奠定了云南民族人文学科的基础,是云南民族现代人文历史研究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拓荒者,为提高云南民族历史、考古、人文学科学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历程     
《今日民族》2011,(8):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毛泽东民族盛事,亘古未有;春去秋来,辉煌不断。随着又一批年轻学子告别母校,奔赴云岭高原,投身到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潮中,云南民族大学这所全省唯一的民族高等学府、国家民委和省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成立已经整整60周年了。60年,在浩瀚无际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60年,在栉风沐雨的征程中,留下几多辛勤耕耘的足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云南民族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今日民族》2004,(2):68-68
读者: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知勇2003年第五期“每月推荐”栏目上刊登的“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这组 读者:大理州民宗局局长李如珍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今日民族》与《云南支部生活》一道被确定为云南省保留的两家期刊之一,并继续由云南省民事务委员会主管主办,这对于基层民族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为什么《今日民族》能够在报刊林立、竞争激烈的浪潮中巍然屹立、勇往直前呢?一是(这本杂志)充分体现了中央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以及民族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省委、省政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