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存在着军人价值认同的多元化、功利化和利己化问题。从时空维度看,强化军人价值认同要在提炼主导价值中确立价值认同,在协调价值矛盾中发展价值认同,在岗位实践中深化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能动司法承载着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科学精神和新的任务要求,在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三个方面,较以往提出的能动司法具有显著的历史性突破和创新性发展。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分别体现新时代能动司法之科学理论依据的革新、价值属性的转向与丰富实践的创新。从价值维度看,新时代能动司法的价值属性从为“三保”政策提供司法保障转向提升公正与效率。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能动司法在延续服务型、主动型和高效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论视角下的拓展。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实践探索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能动司法在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中的时代使命。新时代能动司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实践伟力的司法模式,是新时代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底线伦理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基础;价值理想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考虑。本文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市场经济发展、传统伦理价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强化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认知教育、榜样示范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以及建立使大学生从践行底线伦理向树立价值理想转化的保障机制等措施使大学生"遵守底线伦理","树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完美统一体,包涵着丰富而深邃的价值意蕴。从宏观层面的形式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等维度构成的理性价值要素;就其微观层面的实际功能而言,它又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工具价值效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意蕴的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和作用的全面把握,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梦是一整套包孕着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历史实践与社会实践;但是,从现实层面看,中国在当今世界的文化形象,则尚未充分体现出此种价值理想的感召力与认同度。中国梦的实现,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产品的极大丰富,而更在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在于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为整个人类所贡献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多样性蕴含差异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包括类型和层次多样性、服务对象多样性、教学方式多样性、经费来源多样性等多个维度,具有倡导政治民主和教育公平、促进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机制、满足个人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等多元价值.探讨当今高等教育多样性的特征、维度和价值,对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发挥各类高等院校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免费师范教育政策虽几度兴废,但其在吸引优秀学生投身教育事业,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由此也彰显出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历史回顾基础上反思了当下免费师范生政策,并从明晰政策的核心价值、彰显政策的人文关怀、统筹处理好与政策核心价值相涉的其它价值的关系等维度,提出了完善政策、优化政策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代坐标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对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历史之旅,从价值维度上看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现实需要,从实践维度上,看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孙永华 《工会论坛》2007,13(1):68-69
人的价值问题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际大背景下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更加凸显其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塑造人、关注人的科学,理所应当将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在当前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可忽视人的价值实现这一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维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剖析具有文化特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用文化的力量去塑造人、滋养人、凝聚人,既是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面临困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重构,更是对教育的人性价值的反思与回归,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一个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